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聚焦這十年:刷卡時代我“芯”飛揚
2012/06/22 11:04:07瀏覽122|回應0|推薦0

隨著銀行卡存款、取款以及查詢、轉賬、消費等功能的豐富,銀行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親密伙伴。本報記者趙晶攝

5月30日早上,在四川阿壩州茂縣旅遊的李平收到了一條北京銀行發來的短信——還貸款通知。他從容地從書包里掏出火柴盒大小的刷卡器,插進手機耳機插孔,點擊幾下手機屏幕,又拿出工行卡刷了一下,就完成了向北京銀行的轉賬。

如今,辦事出行“一卡通”、生活消費“銀行卡”、買藥看病“社保卡”、觀影購物“打折卡”……10年間,各種各樣的卡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同時也節約了社會成本,提高了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小小方寸之間,濃縮著生活的變化,折射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

信息時代“通行證”

住在沈陽的賈安華,退休之后成了一位“驢友”。“現在出門方便了,帶上身份證、銀行卡就行。”賈安華說。“以前出門,不怕你笑話,把錢都縫在內衣里,夾在腰帶里。”銀行卡剛面市時“鎖在深閨人未識”,老百姓習慣用現金支付結算。

如今,隨著銀行卡存款、取款以及查詢、轉賬、消費等功能的豐富,銀行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親密伙伴。上街吃飯、買東西,哪怕只消費幾元錢,銀行卡都輕松搞定。2004年,我國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代銀聯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從此開始,我國的銀行卡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跨行、跨地區使用。

2012年元旦,中國游客劉洋和朋友走在東京新宿街頭,“沒想到在這能刷銀聯卡”。數據顯示,2012年的頭三天,銀聯卡境內外交易金額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10年間,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中國人在境外消費也更有底氣。在東京、在紐約、在巴黎、在米蘭,店鋪門口隨處可見“銀聯”的紅藍綠顏色標志。“中國人走到哪里,中國自己的銀行卡就能用到哪里”正逐步成為現實。目前,中國銀聯受理網絡延伸到境外125個國家和地區,境內外受理商戶達到1000萬戶,ATM近130萬臺……依靠一張張輕巧的卡片,全球支付體系正在形成。

據統計,到2012年初,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31億張,是2002年的7倍多;其中,借記卡發卡量28億張,是2002年的近7倍;信用卡累計發卡量近3億張,是2002年的近180倍。

10年間,數字化生活方式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到居民社區數字化建設,再到燃氣、自來水、供暖、路橋收費、停車場管理、公園景點等領域,智能IC卡已被廣泛應用。

部門協同為民生

6月15日20點,北京火車南站的候車大廳的人流熙熙攘攘,開往天津的城際列車C2187的檢票口排起了檢票長隊。趙益快步走向檢票口,不慌不忙地取出二代居民身份證,刷卡直接進入了月臺。

“上世紀90年代,我去香港,接觸到了八達通卡,坐電車、買東西都可以用,真是驚嘆它的方便,也感受到了它的效率。現在,內地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像‘八達通’一樣的市民卡。”經常來往於國內外的媒體人趙益如是說。

就在前不久,蘭州市政府也宣布開始發行市民卡。按照規劃,今年年底計劃發卡100萬張,實現醫保、公積金查詢、衛生診療、人口管理、圖書館、公交、銀行借記、電暖燃氣代繳費眾多應用。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全國各地正在通過提升政府對市民的公共服務水平,適應百姓需求,遵循“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原則,打通一個個信息孤島。在杭州,市民沈佳幾乎每天都要用到市民卡。“借公共自行車,給汽車加油可以刷市民卡;停車刷市民卡,還能享受9折優惠;去醫院看個小毛病,就用市民卡,不用辦就診卡了。”

可以使用市民卡的城市還有很多,從北京、上海到河北唐山、山東煙臺、江蘇鹽城……目前,國內已有30多座城市正在應用或建設市民卡工程,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無論哪個城市,市民卡建設的關鍵是將各項政府管理職能、金融支付、市政基礎服務等信息和行業應用進行整合,建立數據交換平臺,這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信部專家童有好認為,打破信息孤島的市民卡體現了電子政務更高水平,也表現出了各級政府執政水平正在提高。

創新支撐“芯”產業

“現在社保卡真先進,卡里個人信息特別全,刷一下就解決全部問題。”重慶市民劉宗林說。去年,重慶就開始推行加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一張IC卡片既有社保功能,又能當銀行借記卡使用。

從技術角度講,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卡,區別就在於他們的“芯”。IC卡中,最基礎的應用是存儲卡,例如手機卡;安全性能較高的是邏輯加密卡,例如二代身份證;技術含量最高的CPU卡已在社保卡、金融IC卡、市民卡中廣泛應用。

“十幾年前,像社保卡這樣的芯片必須依靠進口。”智能卡制造企業大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飛回憶,上世紀90年代末,一張手機SIM卡芯片要200多元人民幣,技術由國外壟斷。“從2000年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和措施,鼓勵支持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別是2009年國務院出臺《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為IC卡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寬松而又有利的發展機會。”

現在,人手一張的二代身份證中的芯片完全是自主研發,從芯片、模塊,到卡片、卡操作系統及讀寫機具全部由國內廠家提供。二代證身份依靠智能卡技術,內含有RFID(射頻識別)芯片,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大唐微電子等八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系統的科技創新,還榮獲了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據統計,到2010年,我國IC卡出貨量近20億張,是2002年的5倍多,國產智能卡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0%以上。隨著用卡量的增大,我國以應用促發展的智能卡產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芯片設計、模塊封裝、卡片和讀寫機具的開發生產、卡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開發,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卡產業鏈,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一部分的卡,不僅給國人帶來了方便,同時實現了應用促發展,走出了一條卡產業的科學發展之路。正如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所言,“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正逐步實現。

資料來源: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經濟網) 2012/6/21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656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