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動支付:何時不再成為“燙嘴的山芋”
2012/06/05 16:10:51瀏覽50|回應0|推薦0

有人形容,“移動支付”現在熱得“燙嘴”,其實一點也不為過。一是說,“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熱點;二是說,這個“熱”更多的還只是口頭熱議———如同面對一個美味誘人的熱山芋,如何吃到嘴里還真有點難。

毫無疑問,“熱度”緣自對利益的渴求。有這樣一組數據:從全球角度來看,2011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量達到2400億美元,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量預計將達到6700億美元;使用手機銀行應用程序的用戶數量較2010年將增加45%左右。另外,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還會有20個國家增設近場無線通信(NFC)服務。

從國內角度看,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超過9.75億用戶,3G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縣城及大部分鄉鎮,3G用戶數量達到了1.19億。

在美國,電子貨幣交易已占到市場的30%,而我國僅有5%。這表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在巨大的商機面前,從運營商到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銀行、眾多第三方支付商以及手機制造商、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廠等等,可以說,移動支付整個鏈條上的所有參與方全都樂開了花。

近日記者在江蘇采訪,當地一位國有大型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就算了這樣一筆賬:該行現有物理網點731家,而目前手機銀行等電子支付渠道對該分行的網點替代率已經接近60%。這意味著,通過電子支付渠道辦理的業務量,如果放在網點去辦,該行至少需要再增設近437家與目前規模相同的營業網點,單此一項節約的成本就可想而知;盡管目前不少銀行業務減免了手續費,但通過電子渠道完成的理財、基金等交易收入已經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這一減一增對銀行利潤可謂意義重大。而這其中,還沒有算上客戶數量的迅猛增長對銀行業務產生的影響。

有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底,全國銀行移動支付客戶數達1.45億戶,全年發生業務2.47億筆,金額近1萬億元。移動支付已成為國內運營商和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的發展方向,更有專家預言,我國很快就將迎來移動電話支付爆發式增長的臨界點。

不過,盡管移動支付引領了未來的發展趨勢,盡管使用客戶已經數以億計,但作為一種新型支付方式,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仍然比較緩慢,與發達國家水平相去甚遠。

相比之下,我國各家商業銀行顯然已經落后一步,在移動支付領域并未出現其在手機銀行領域一樣的投入和關注,大部分銀行還在思索和觀望,特別是在近程支付領域,尚未全面地推出銀行獨立主導的支付解決方案。

既是對各方都利好的事情為何現實中卻難以快速推進?問題的症結,除了普遍關注的安全性、人們消費支付習慣因素以外,更深層的原因就在於:利益博弈。

目前,國內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主要由銀行、移動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商家和客戶構成。在整個價值鏈生產過程中,各參與方之間的合作存在壁壘,出現了以移動運營商為主、以銀行為主的多種運營模式,利益競爭激烈,致使真正滿足公眾需要的手機支付一條龍服務體系無法實現。

比如,江蘇電信推出的一項“公交一卡通”移動支付業務,手機用戶只需在手機電池上貼一個類似防輻射貼一樣的薄片,乘公交車就可以直接“刷機”付費,非常方便。不過,前提卻是,必須使用電信的手機卡,并只限使用某一特定機型。這種電信運營商與手機制造商之間的特殊合作,將其他各方排除在外,從而實現了對某個領域的壟斷。

同樣,移動支付的其他各方也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開拓手機支付業務,以此來“跑馬圈地”,相互爭奪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原因只有一個:誰占有的資源多,誰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這種不合作、各自為戰的無序拓展反而成了整個移動支付產業的掣肘。由於國內移動支付的運營商在技術使用標準上不統一,不同的運營商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存在不同的接收設備,行業技術標準參差不齊,極大地阻礙了移動支付業務的開展。一些銀行人士直言,如果銀行想將支付卡植入用戶手機,就必須針對不同機型、不同運營商,開發各種不同的軟件,大大增加了成本,這也是造成銀行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移動通信服務行業形成了壟斷的市場格局,三大運營商在其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存在激烈的利益博弈。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對手,商業銀行有必要與移動運營商合作,但是在此過程中,相互之間的利益沖突如何協調、選擇怎樣的合作方式、構建怎樣的供應鏈等等問題都困擾著商業銀行。

顯然,不同的移動支付標準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技術又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局限,只有采用合作的方式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優勢互補,才能降低成本,促進價值鏈的高效運轉。正如央行副行長劉士余上月出席“中國支付清算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時所說,應盡快創新移動支付架構和模式,在支持平臺、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趨於統一的基礎上要更加強調開放和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應該說,中國的移動支付要真正成熟必須走向融合。屆時,支付環境完全開放,從前保持觀望的各方紛紛涌入,從而進入整個產業鏈協作競爭時代。就用戶而言,無論采用誰提供的手機支付方式,都可以在商鋪手機刷卡或者進行遠程消費,讓“一機在手,云游四方”的夢想照進現實。而由於配套政策法規的建立完善,移動支付鏈條上的各方都將通過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實現利益共享———移動支付何時不再成為“燙嘴的山芋”,對此我們將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經濟網) 2012/6/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65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