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11 10:12:53瀏覽6|回應0|推薦0 | |
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自主研發定位、保護政策措施等前提下,提高市場進入門檻,台灣廠商應避免與大陸業者直接競爭,憑藉強勢關鍵零組件與整合環節,仍具切入相關供應鏈之優勢,台灣企業可以以「共享」替代「擷取」商機的角度,形成「混色」供應鏈。 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中國製造2025》實踐之前哨,大陸政府勢將傾全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發揮帶動作用,甚至影響既有產業供應鏈。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如先進半導體跳脫出新一代信息產業範疇,而其為台灣具競爭力產業,近年大陸布局半導體產業積極,從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015年以投資基金積極從事境內外企業整併,產業供應鏈影響力正逐漸發酵。 還加入5個新興產業,包括增材製造、智能系統、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智能交通、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隨著新技術、新應用崛起,帶動新產業、新業態,是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無法囊括,如增材製造、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產業,全球都處於創新發展的起點。 其中,大陸在承襲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製造與材料,並彰顯高效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系統、高效能節能環保 、先進半導體、數位創意、精準醫療、新一代航空裝備與機器人。 針對兩岸未來共通、積極發展的新興產業,為避免過 往產能競逐造成產業過剩危機,台灣企業在投入相關產業時,應保守並加入重複投資之風險考量。 大陸新增並重視跨產業整合應用,包含硬體、軟體、應用服務等層面。過往台灣在兩岸產業合作多以「單一產業」思維,「跨產業整合」合作較少, 因應戰略性新興產業之新方向,台灣企業可留意跨產業整合合作機會,尤以大陸智能系統、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與智能交通等。 大陸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承襲、彰顯十二五的13個產業、增十三五的5個產業,衍生商機對台產業存在延續、新增部分。 今年為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開局年,「承先啟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涵蓋18個產業範疇,一方面承襲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彰顯機器人等7產業,另方面加入5個新興產業,以工業為主,企圖在2020年為發展「中國製造2025」轉型,其中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欲達15%,由此衍生商機對台灣產業也存在延續、新增部分。 台灣產業經濟規模不如大陸,加上資金運籌較遜於大陸,將使得兩岸企業規模愈來愈加懸殊,兩岸產業的技術差距持續縮小。戰略性新興產業範疇出現,表示自製率產業保護措施、不公平競爭再起,紅色供應鏈欲取代台灣在國際分工體系的角色的態勢,兩岸產業競爭大於合作的態勢更趨明顯。 雖十三五強調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框架下,「去產能」將更加雷厲風行,但台灣企業仍應持續關注十三五期間,與我國產業高度連動相關產業產能狀況、供給側結構改革運作態勢,避免重蹈覆轍以及早因應。 在大陸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布同時,台灣新政府5大產業發展:綠色科技、物聯網、生技醫藥、智慧機械與國防科技,部分產業有相通之處,主要為綠色科技、生技醫藥、物聯網與智慧機械。 跨產業整合應用掛帥 兩岸新興產業重疊風險 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大陸未來5年重點扶持的產業領域,中長期產業規畫與全球連動,與台灣更是具高度重複性。此龐大產業商機,過往十二五期間大陸地方政府、企業盲目且重複資源投入,造成全球供需失?狀況,台灣深受其害。 另外,增材製造、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產業,對於大陸、我 國乃至全球皆處於技術、應用新起點,大陸基於保護市場、擺脫標準╱規格追隨者的考量,將更著墨標準、規格與技術發展,台灣的廠商宜盡早切入早期合作階段,如標準制定、技術研究等,以降低未來研究發展風險與產業發展衝突。 工商時報【何心宇】 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威脅仍在,台商落實產業升級為上策。 隨著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不僅是大陸未來重點扶植產業,也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 等發展理念,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015年達8%的目標,在未來經濟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下,今後5年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亟需努力」以達成目標。 至於智能系統、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智能交通產業,代表大陸對於跨產業整合應用產業的重視,與台灣系統整合輸出的布局不謀而合。 面對競合關係新變化,我國企業應正視此波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嚴峻挑戰,認清產業升級及提升品質的重要性,並持續強化產業科技水準,同時擴大自身中長期產業規畫戰略目標,落實產業升級。(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D3E6DF74FECA8186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