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天都在掃!「QR CODE之父」曝發明原始用途
2024/06/05 10:28:10瀏覽19|回應0|推薦1
2021年12月8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QR CODE已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台灣人在疫情後的日常,出門進到任何公眾場所,

都需要進行實聯制,

因此都至少會見到一個以上的QR CODE(二維碼)。

QR CODE其實是由

日本的工程師原昌宏(Masahiro Hara)所發明,

每一個QR CODE都可以挾帶龐大資訊,

不過原昌宏也透露,QR CODE的發明最初用意為何。原昌宏(左)因為發明QR CODE曾獲得多個獎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綜合日媒報導,

「QR CODE之父」原昌宏在Denso Wave任職,

該公司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零件公司

電裝(DENSO)的子公司,在QR CODE被發明出來之前,該公司是利用條碼來追蹤汽車零件,

不過一個條碼只能轉換20個文字、數字字元的資訊,

因此若需要更多產品資料,就必須要有更多條碼,

這就導致每次運輸一個商品,

都必須要讀到8至10個條碼,若碰上送貨旺季,

可能就會有多達數千個條碼要掃描,

這就會讓工作效率低下,更讓一線人員感到疲憊。

原昌宏意識到這個問題,

便著手研發可以同時滿足「可挾帶大量資訊」

與「迅速掃描」的新型條碼。

原昌宏平常的興趣是「圍棋」,

他從中獲得靈感,

再矩陣網格中放入白子與黑子就可以表達資訊,

最後發明的QR CODE特徵就是以黑與白在縱橫之間,

以不同的排列方式與組合來傳達不同的訊息。不少行動支付的機制也採用QR CODE的形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QR CODE的三個角落會有設置「回」字的圖樣,

這是為了可以當旁邊出現其他圖案或字元時,

可以區隔出「代碼」與「非代碼」的機制,

這樣的定位圖案是QR CODE專有的特色,

此外,

不同尺寸的QR CODE可以乘載不同的資訊量,

最多可容納到7000多個數字、

4000多個字母及1800個日本漢字,

讓效率可以大幅提升。現在QR CODE已經被廣泛運用,

可以說是當代的重要發明。

更多 TVBS 報導https://tw.news.yahoo.com/news/%E6%AF%8F%E5%A4%A9%E9%83%BD%E5%9C%A8%E6%8E%83-qr-code%E4%B9%8B%E7%88%B6-%E6%9B%9D%E7%99%BC%E6%98%8E%E5%8E%9F%E5%A7%8B%E7%94%A8%E9%80%94-131323081.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H2nc3XIg0NPPDxSQtpKI5uYiMCiOiVmAhMn4njCfv37ovClwr3Zybgi7dAPEujdglbVhBzmIIVwvfIJYHKVvVpsYi_F0jA7ZwLWUIG6onhZr-Lk2I9zZUsff53aBTiLf7mXumj7INKoind8cwKLinrhFOnkNkYN832NM2bZj2YM.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nyjerry&aid=17510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