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寂寞與渴望的解剖刀:蔡明亮的《黑眼圈》
2007/03/19 22:27:18瀏覽4862|回應0|推薦6

      

 

        每回看蔡明亮的電影,總是讓人陷入兩難。一方面被他精練準確的電影語言所折服,另一方面又被他犀利到媲美解剖刀的寫實情境,弄得心頭一陣酸楚。在都市叢林裡來來去去,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看似那麼密切,但實際上的心理距離,卻可能是難以計量的那麼遙遠。蔡明亮的電影一向能傳達這種難以用言語解釋的感受,介於寂寞與渴望之間,直指內在幽微之處的慾望騷動。

從第一部作品《青少年哪吒》到即將上映的新作《黑眼圈》,他的電影擅長把戲劇性完全抽離,剝離傳統電影敘事的封閉與夢幻,反而過度寫實,從一場場真實到近乎生活切片般的戲裡,赤裸裸地暴露每個角色的內在狀態,同時也逼得觀眾不得不以銀幕裡的人事,回過頭來檢視著自己。

他的每部電影,都是擲地有聲、充滿力道的作品。《青少年哪吒》裡的年輕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與依靠,除了追求出軌的快感,最後仍是仰天低語,苦無出路。《愛情萬歲》的片名就是極大的諷刺,三個陌生的男女,在一棟空屋子裡來來去去,隨著緩慢的生活節奏,私密地分享、啃蝕彼此的寂寞,楊貴媚最後長長的哭泣,更像是一場放肆的渲洩。《河流》裡的一家三口,在不斷漏水的房子裡住著,語言已經無法溝通,因為他們其實各自活在另一個世界裡。《洞》更是預言世紀末的人的處境,寂寞放大成全人類無法抵抗的未知疾病,只剩下葛蘭的情歌守住了些許殘缺的溫暖。《不散》把老戲院裡的空曠唏噓,與懷舊的氛圍、孤寂的心靈做出巧妙的聯結對照。到了話題聳動的《天邊一朵雲》,看似關注色情工業的荒謬情境,其實仍在對於一段無力完成的愛情關係,做出既殘酷又同情的描寫。

        蔡明亮的新作《黑眼圈》,將影片背景從他熟悉的台北,轉到另一個他同樣熟悉的地方─故鄉馬來西亞。電影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吉隆坡熱鬧的街道。看似不經意的取景,李康生和陳湘琪在鏡頭中閃了出來,他們從外型上就像是融入當地的勞動階層。在蔡明亮刻意安排、兩人沒有任何一句對白的情境之下,觀眾可以不把他們的角色當成是台灣人,因此「文化差異」這件事,在電影中也可以被忽略;甚至,我們可以把這兩個角色當成是聽不到說話的人。

        在這種沒有語言溝通的情況之下,片中四個主要角色開始一點一點地互動起來。陳湘琪與李康生看似在發展愛情,但在擁擠的工人宿舍、空曠到宛如夢境般的工地之間,愛情的滋長被煙霧與口罩造成的阻隔,變得更加曖昧而荒謬。李康生在被圍毆受傷之後,又意外被一個馬來工人收留,他對李康生的關懷、照顧,則是同性愛情的溫柔流洩。陳湘琪負責照顧另一個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她與「他」的肉體接觸那麼密切頻繁,所有動作(梳洗、擦拭、翻身),卻又是完全冷感到而毫無感情可言,但偏偏蔡明亮選擇讓李康生同時飾演這個植物人一角。究竟這是純粹的巧合,或者這也是陳湘琪的情感投射?

        在看似簡單到近乎沒有情節的敘事之下,這四個角色的關係互相重疊、交錯,開始產生越來越複雜的意義。尤其蔡明亮又用一張「破床墊」做為全片的母題,這張破床墊在電影裡來來去去不斷移動;但「床」本身又可以被當成是類似「家」的延伸意義。於是乎,這張毫不起眼的破床,在片中就不斷地轉換它的豐富意涵:既是流浪在都會叢林、漂泊如寄的象徵,也有相互依偎、彼此關愛的意象存在。

  蔡明亮這次用了多種不同的音樂素材,但共同的特質都是帶有「風花雪月」般的歌詞,尤其是那些印度歌舞片的主題曲(台灣戲院看到的中文字幕,都有把那些歌詞翻譯出來),一句句俗不可耐的浪漫求愛,都對於片中的主角關係做出極端諷刺的對比,也呈現了馬來西亞當地多種民族、語言與文化融合共處的環境特殊性。

不過地理空間的改變,並沒有改變蔡明亮的作者記號。從台北到吉隆坡,他的鏡頭語言依舊犀利精準,尤其對於人際之間的親密與疏離,還是一刀劃下、血流如注的那種真實殘酷。雖然看似悲觀,但蔡明亮的世界觀並不是完全絕望的,就像《河流》裡李康生走出房間、仰望露台的鏡頭;或者是《天邊一朵雲》裡帶著眼淚、但終於真正接觸到的情慾關係,他還是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餘留一道曙光。

        《黑眼圈》讓人讚嘆的結尾高潮,堆砌在最後那個絕妙的長鏡頭。蔡明亮一向很會為電影畫句點,《黑眼圈》的尾聲帶點魔幻寫實的味道,在緩緩推進的長時間鏡頭之下,呈現一種氤氳彌漫、似真似幻的感覺。即使在殘破幽暗、淹滿廢水的工地,那個看似三人和平共處的幸福構圖,絕非是純然想像的「恐怖平衡」,反而是蔡明亮在現實人性的觀察之下,還保有的一點點樂觀與希望;而這也同時讓人心甘情願在他的解剖刀下,繼續從影像裡尋找某些最真實的自我。

(本文原載於《逍遙》雜誌3月號)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82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