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拆成兩半來看的電影結構
2006/08/25 17:19:25瀏覽1416|回應1|推薦5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是銀幕硬漢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的電影導演處女作,剛看到片中的德州沙漠圖像,會以為它又是一個明星轉導演的「西部片夢想」,一如凱文柯斯納(Kevin Costner)或更資深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不過細細一路看下去,會發現這並不是一部「西部片」,反而它的後半段更像是部公路電影。最有趣的是它的結構,「三場葬禮」並非它真正的切點,事實上全片根本就在前、後建立完全不同的敘事風格,造成最後本片一個非常奇特的敘事樣貌,也是本片最饒富興味之處。

電影從兩個人在草原中獵殺動物開始,接下來就切進一個名叫「馬奎斯」的拉丁人的死亡,讓觀眾誤以為是這兩個人誤殺了他。但故事開始漸漸推進,馬奎斯騎在馬上,來到男主角湯米李瓊斯的牧場門口,這又是倒敘。接下來敘事時間開始不規則地跳躍,觀眾必須在不依線性進行的敘事之中,拼湊出事實真相。而這個「事實」包含的除了這椿死亡的源由外,還有這群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男主角與死者是如何建立出親如兄弟般的堅定友情。

緩慢的節奏,搭著荒涼的場景視野,電影前半段的跳躍式敘事,反而是讓觀眾主動進入拼湊因果關係的邏輯之中,而非過度被冷硬沈緩的基調所拖累。當觀眾發現這些人物關係、真正誤殺死者的人是誰之後,導演馬上讓這部片的敘事「恢復」成最簡單的線性敘事,尤其是一路直線往下的公路電影類型。

電影後半段是男主角帶著誤殺人的巡警上路,以完成死者的心願將他遺體運回墨西哥老家,三個人(加一個屍體)、三匹馬,跨越崎嶇不平的山路和沙漠。原本這段可能會無聊至極的路程,導演將這兩個男人微妙的關係,揉合在險惡環境的求生意志,從對立到不得不合作的妥協,反而浮現有點荒謬般的幽默感,一點也不沈悶,反倒讓人越看越有趣味,男性情誼之間微妙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複雜曖昧。

男主角對死者的友情,前半段雖有著墨,但說服力不夠強大,甚至有些到達瘋狂病態的地步(他對屍體的執迷與處理的怪招)。我覺得比較有趣的部份還是在男主角與殺人巡警之間的關係,這部份完全體現於電影的結尾:巡警幫他完成一個似乎是「象徵」般的葬禮儀式,然後男主角放了他,一個人騎著馬孤獨離去(這裡又變得有點像傳統西部英雄的結尾),但這時一直渴望自由的巡警,反而帶著一種微妙的關懷問著他:「你還好嗎?」這種男性關係之間的義氣、一種惺惺相惜般的情感,似乎才是湯米李瓊斯關心的重點,電影前半段帶點批判地涉及巡警與警察的互相包庇、巡警對於偷渡拉丁客的殘暴專橫等主題,其實都並非創作者最關心的部份。            

                   

做為第一部作品,「導演」湯米李瓊斯算是出色而沈穩,後半段多場橫越山嵐之間的驚險鏡頭,還小小展現了他的場面調度能力。在稍嫌沈緩的節奏之下,其實本片的戲劇性可說是倒吃甘蔗,有讓人越看越想知道最後結局的渴望,並非太過考驗觀眾的耐性,證明湯米李瓊斯這次出手算是成績斐然,也是這位銀幕硬漢走向幕後一個很好的開始。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416356

 回應文章

Bowarc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歡迎來到影像空間.
2006/09/11 18:19

願意把這篇文章刊登到影像空間來嗎?


歡迎來到影像空間.

https://city.udn.com/v1/city/index.jsp?gid=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