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情對手戲》:巧妙呈現明星緋聞的難題
2006/04/27 12:23:23瀏覽2373|回應1|推薦0

        乍看義大利片《愛情對手戲》(The Life I Want),會直覺地感受到它與1981年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與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主演名作《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的相似之處:同樣是兩個時空的交疊、同樣是戲中戲的對照結構,同樣是兩段不太能見光的戀情。不過《法》片在卡瑞萊茲(Karel Reisz)的執導與名作家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的改編劇本之下,還是以十九世紀的「戲中戲」作為主軸;反觀《愛情對手戲》則明顯地聚焦於兩位男女演員的愛情難題上,使它從主題到整體節奏的趨向,都比《法》片要來得輕鬆、幽默許多。

        《愛》片描述兩位男女演員一起試鏡,最後同時接演一部古裝片,片子裡講的是神似「茶花女」般的悲壯愛情。戲外,這兩位在知名度上有所落差的男女演員,竟也隨著合作的過程中擦出愛情火花。看似金童玉女的一對,卻要面臨演藝事業、競爭心態與人言可畏等種種內外在問題的橫亙,讓一段美好的愛情變得跌跌撞撞,互相傷害。

        故事結構說來簡單,不過從電影一開始,導演朱賽裴畢奇奧尼(Giuseppe Piccioni)就讓兩個人之間首次見面的「觸電」戲特別凸出。兩位演員穿著便裝而來,在攝影機前讀劇本,試一場表達愛意的戲,女演員演到神往之處,甚至脫軌演出,不按劇本來走;男演員「撐」住他的專業形象,卻同樣與鏡頭前的觀眾一樣受到感動。這場精彩的「試演」,已完全暗示兩人接下來勢必將愛上對方。

        不同於《法國中尉的女人》,將兩段時空以幾乎跳接的形式串連,刻意讓觀眾從中感受到兩段不倫之戀與時空的對照、斷裂,《愛情對手戲》還是讓觀眾直接從畫面中看到「戲中戲」的形式(如見到戲中戲的導演、攝影機、片場),不過它的「對照」部份,則大多以情境做為諷喻。隨著兩位男女主角的愛情,他們的吻戲不自覺吻到喊「卡」都還止不下來;他們的衝突,也與戲中戲的爭執吵架相襯。兩組人物的對話互相參照,甚至感情的發展也巧妙呈現一種「平行」的狀態。

  最精彩的對照來自結尾。戲中戲的女主角在床前臨死,他只能見她最後一面,原來是他的妻子故意把她的信給藏了起來,命運造化弄人;戲外實際上的兩位男女演員感情受剉,女演員刻意避不見面,最後也是另一個女演員輾轉告知,他才到病床上探她,成為電影裡的最後一場戲。一古一今、一悲一喜,兩相對比的趣味、互相影設的對白,都在電影裡變得讓人會心一笑。 

電影裡對於兩位演員談戀愛的心態著墨,也是挺出色的一部份。同樣在現實的演藝環境中打滾,知名度與利益糾葛下的衝突、猜忌、壓力,勢必是比一般戀情更加難以招架。《愛情對手戲》把兩個明星卡在愛情與同業關係之間,那種難以言喻的內心交戰,詮釋得頗為精彩。尤其路奇洛卡西歐(Luigi Lo Cascio)、珊卓希凱蕾麗(Sandra Ceccarelli)兩位男女主角同時俱備明星魅力與精湛演技的契合度,更是讓這部電影順利完成的靈魂人物。在「布裘戀」炒得沸沸揚揚的此時,《愛情對手戲》不啻為蜚短流長、八卦喧囂的影劇頭條,做了一點中肯而另類的註腳。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253176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欣賞了本片
2006/04/29 09:04

典雅浪漫的場景

男主角的ㄍㄧㄥ更凸顯他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