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情決勝點》:伍迪艾倫重返創作水平
2006/03/09 14:35:41瀏覽4262|回應0|推薦2

        身為當代最被推崇、又創作不輟的電影作者之一,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新作《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終於為近年稍走下坡的他,踩了一下止跌回升的煞車。藉由網球比賽的妙喻,他把一個外遇故事,寫成一部舉重若輕、峰迴路轉的道德劇,雖然全片命題神似他1989年的《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但從紐約搬到倫敦、從中年男女變成年輕佳偶,加上字字珠璣的精彩對白,還是很有看頭。

        故事描述從職網退役的青年克里斯與千金小姐克蘿依結婚,心中又念念不忘美國女演員諾拉。婚後他與諾拉重遇癡纏,正當他老婆苦惱兩人一直不孕的當頭,諾拉卻以肚子裡的孩子要脅,逼他跟老婆攤牌。

        如果你以為伍迪艾倫只想把本片拍成另一部《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刻板地只將「第三者」妖魔化成心理變態的蛇蠍美人,那就大錯特錯!在他的鏡頭下,愛慾掙扎卡在現實與道德焦慮之間,人心與命運的不可忖測,就像原片名所意指網球賽的「賽末點」,即使球賽打到這裡,勝負都可能逆轉。男主角克里斯的問題在於,他選擇的「出軌」,並未料及會走到這般田地,無論是懷孕之事,或者他突然發現自己其實已擺脫不了老婆、岳父帶給他物質生活的無虞匱乏。人的一念之間、做下的選擇決定,都和「道德」脫不了干係。電影演到最後,回到了伍迪艾倫在《愛與罪》裡,讓馬丁蘭道飾演的角色所陷入的相同掙扎:你自己做的事情,縱使全世界沒有別人知道,其實你的心裡還是永遠揮之不去!光看最後一場戲裡,全家的歡愉氣氛,對照男主角憂鬱深沈的臉部特寫,這樣簡單、清楚而永恆的道德命題,繼續在他心中糾纏難解,不言可喻。

        幾乎不曾把人物背景搬離紐約的伍迪艾倫,這回把一個外遇偷情的故事全盤移至倫敦上演,倫敦所謂「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充滿禮教傳統的環境,配上倫敦多個著名景點的瀏覽,除了美不勝收,也全變成了無處不在的諷刺。就連音樂,伍迪艾倫這回都刻意捨棄他最愛的爵士,選擇威爾第一齣又一齣的歌劇悲曲,彷彿作為在旁哀嘆劇中人物的詠嘆調。

        史嘉蕾約翰森(Scarlett Johannsson)挾著天生性感魅力,繼《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後再度展現超齡的成熟演出;新秀強納森瑞斯梅爾(Jonathan Rhys-Meyers)也以不算標準帥哥的外型,為克里斯一角的複雜度與曖昧性加分許多。這樣的全新組合,亦為這部主題非常「成人」的電影,帶來青春奔放的新鮮氣息,完全不像是個七十歲導演所拍的電影。伍迪艾倫雖然不復見七、八○年代時的犀利,但與當代美國電影創作羅列相比,依舊毫不遜色。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19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