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電影節私房推薦!
2007/06/24 21:09:09瀏覽1495|回應0|推薦8

        台北電影節又開始了!今年以丹麥為主題城市,大師級的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r)是影癡不可不看的經典單元;年輕影迷若沒趕上九○年代最熱門的電影運動「Dogma95」,可以在此次影展裡一次補齊;另有近幾年跨越Dogma熱潮之後的最新丹麥作品。當然還是有讓大家一年比一年更期待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舊城新選」、「台北電影獎」等單元。

        在開幕前的試片與交稿壓力之下,筆者率先看了一些影展影片,提前在此依序分享強力推薦的小小片單,希望大家別錯過這幾部精彩佳作。

1、《看不見的城市》In The Cities

        這部2006年的加拿大電影,是目前所有我看過的影展作品中,最驚喜、也最想衷心推薦的一部。女導演凱薩琳馬丁(Catherine Martin)目前人也正在台北,受影展之邀擔任「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評審大任。

        電影故事以四個在蒙特婁裡的一男三女為主角,他們各有各的哀傷,對生命充滿了憂鬱。一個失去所愛的盲人,寄情於看不見的攝影照片;獨居多年的老太太,選擇持續極端規律的生活方式,埋藏她的寂寞;最慘的是高中少女卡若,她已完全封閉起心靈,一心尋求死亡的解脫。看似仍有希望的是樹木保育員芬妮,但她也被身心交雜的病痛纏身,不過芬妮仍試圖解救身邊這些絕望的靈魂,就像努力救活每一顆蒼綠樹木一樣。

        故事循序漸進地串起四個角色的關係,導演把現代城市裡的等待救贖的絕望心靈,透過鏡頭細膩補捉,最令人動容的是,芬妮看似天使一樣善良,但她也並非純然樂觀天真,她也有自己的問題。導演的故事一路進行下去,讓觀眾看到赤裸裸的「內在痛苦」,但她悲天憫人的性格與觀點,卻又充滿寬容人性,她或許救不了所有角色,但她還是在電影尾聲讓大家看到希望的曙光。這時候的《看不見的城市》,除了加拿大電影從容冷靜的傳統,竟又有那麼一點點奇士勞斯基般、位在接近上帝眼睛位置觀看芸芸眾生的味道。除了電影本身的力量撼人,值得特別推薦的還有同樣是加國名導、即將來台導演舞台劇的羅勃勒帕吉(Robert Lepage),他粉墨登場扮演那個盲人一角,演技一點都不比導技遜色。

2、《秋日花園》(Gardens In Autumn)

        我一向很喜歡本片導演歐塔(Otar Iosseliani)的作者風格,看似散漫、錯落的敘事,在不經意的設計與安排中,展現高超的場面調度技巧,其實每每都在亂中有序的過程中讓人倒吃甘蔗,深刻感同身受那種笑看人生的荒謬式幽默。

        故事描述一個部長瞬間下台,看似突然之間一無所有,其實隨著他脫下官服、走回平民生活的細節裡,歐塔明顯地在告訴大家:自在的生活遠比權力的虛名要來得更加真實而迷人。從這一點來看,《秋日花園》的魅力更適合瘋狂迷戀政治、熱愛全民亂講的台灣民眾,細細品味。

3、《艾瑪的禮物》(Emma’s Bliss)

        這部德國電影是「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競賽片之一,其實台灣已有片商引進,即使影展沒看到,日後也會在戲院得以重見天日,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搶先推薦它。其實它是個甜俗動人的愛情故事,主角是一個獨立經營農莊的女孩,以及一個因為發現自己得了癌症而決定偷錢逃亡的汽車銷售員,他們看似完全不搭軋的人生,卻因為一場車禍意外而緊緊相繫。

        誰說愛情不是盲打誤撞而來?一個做事有條不紊、乾淨俐落的都市男人,竟然會跟一個終日與動物為伍,家裡邋遢到不行的農村女人擦出火花,電影讓他們各自的寂寞孤獨,變成一種微妙的互補與對照,愛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艾》片還不只是在講一段意外的愛情,最終還變成面對生死之間、對待每個生命(包括動物)的尊重與關愛。劇本流暢精彩、情感豐沛,片中每個角色都很討喜,沒有誰是壞人,卻也各有各的可愛與迷人之處。《縱慾》男主角Jürgen Vogel與飾演艾瑪的女星Jördis Triebel,都有極度精彩的演技展現。

4、《誰才是導演》(Clash Of Egos)
 
        這部丹麥的開幕片,是一部充滿諧仿、辯證、諷刺與嘲弄的爆笑喜劇,但它卻是非常寫實地呈現電影創作(或說任何藝術形式)的兩難:究竟是該跟從普羅口味的娛樂路線,還是真正藝術美學的極致追求?

        一個所謂充滿個人風格的「藝術片導演」,因為一椿在片場發生的意外,居然不得不乖乖把他的電影之編、導權力給交出來,給一個從來沒搞過電影的大老粗共同參與。故事由此展開,笑料也因此層出不窮。在令人樂不可支的噴飯情節與對話之中,《誰才是導演》還是藉此抒懷創作心靈的私密與自我,同時不忘訕笑一下老美類型電影的刻板化,甚至還直接了當嘲諷由自己丹麥本國揭竿而起的「Dogma宣言」。尤其中文字幕的翻譯非常「台味」,很能抓住本來英文對白的爆笑神髓。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104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