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10/22 17:44:06瀏覽735|回應1|推薦15 | |
長年菜不是名貴的大菜,但在除夕圍爐夜,我家餐桌上總少不了這一味。 長年菜被長時間熬煮後,委身在鍋裡軟軟的、橄欖綠的樣子,和滿桌的魚肉相比實在遜色。可是父母親對長年菜偏愛有加,因此不只是在圍爐夜有長年菜,初一、初二……一直到春節假期都放完了,桌上的長年菜還在,好像永遠吃不完似的。 過年時滿桌佳餚,我最不喜歡吃長年菜,因為它的味道苦苦的,小時候的除夕夜,母親總說吃長年菜可以長命百歲誘騙孩子嘗試。我雖年幼,但並不笨,所以總是敷衍地夾起一片長年菜攪和在白飯裡,眼睛一閉咬兩口,呼嚕吞下肚。 長年菜就是芥菜,又稱「刈菜」。早期農業社會,百姓生活清苦,農戶的長工會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空檔,向地主租地種植芥菜,收成時剛好是農曆春節前,因此成為除夕圍爐的一道必備菜餚。隨著時光流轉,日子翻到了底頁,至少還有一鍋長年菜,至少擁有苦盡甘來的慰藉。 有位作家說過,「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極簡」。母親茹素,長年菜的作法就是簡單,除了以油與鹽調味外,全靠煨煮的工夫,在她的標準裡是愈軟爛愈好吃。 我的味蕾慢熟,長年菜會回甘是婚後才發現的。那些年,妻子每每在除夕這一天,拿著母親從舅舅菜園裡採來的長年菜,總會在水槽邊清洗邊說著我小時候不愛吃的年菜。妻子烹調長年菜時會加入雞高湯、香菇或是干貝等食材,讓苦甘的長年菜在口感上多了層次,但一樣要燜得軟爛,那是她和母親在生活上難得的共識。 近年來時興在餐館吃年夜飯,長年菜在餐館的菜單裡極為少見;即使舅舅已經不在了,每逢過年家裡還是會準備一鍋長年菜,「因為那是年的味道」妻子說。 107.2.24@青年日報副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