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0 15:48:12瀏覽370|回應0|推薦2 | |
小時候,在還沒有成為「電視兒童」之前,最大的娛樂莫過於收聽錄音帶,沉浸在各種不同風貌的故事裡,隨著劇情與聲腔的高低起伏,在想像的世界中進行探險。
這樣的經驗,使我在學會認字且具備基礎閱讀能力之後,雖少了以錄音帶作為媒介的聽故事樂趣,卻仍以閱讀的方式作為我聽故事的手段,久而久之,養成了我不停的找故事看的一種習慣。而在耳濡目染之下,倒也喜歡說說故事,從說聽之中尋找趣味。 大概也因為這樣的經歷,所以一直對「作家」這樣的身分感到嚮往。甚至在國三時期,那個應當努力用功的時刻,我卻在學校圖書館找武俠小說看,看了不過癮,還趁著晚自習之時,自己動手寫寫。如此「不務正業」,甚至差點讓我沒了高中可唸。 高中之後,情況依然,更有變本加厲之趨勢。只要有空閒,就死命往租書店裡鑽,除了原本就喜愛的武俠小說外,更擴大了新興如「網路小說」、「奇幻文學」這樣的閱讀經驗。加上漫畫與遊戲,說起來除了一樣上下課之外,可說是滿腦子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怪人。 然而就在這樣的定點上,我卻再也沒寫出什麼東西來了。可能我自己下意識也警覺到,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推動我寫作品來。因為我自己可能也不滿足於停留在純粹娛樂導向的層次了。於是我遂開始渴望有外力可幫助我尋找到動力前進,在這樣的希冀下,我推甄進入了大學中國文學系。 如上所述,我會進入中文系就讀,多少是因為我對「創作」、「文學」有興趣或期待,然而,我對於所謂「文學」,尤其是現代性的文學發展,可說是毫無概念。古典文學也頂多知道幾首唐詩,殊不足以論文學,有興趣者,惟在小說。可是也僅止於通俗小說,對於各類經典小說或現代之純文學作品,也完全缺乏認知能力。 再者,以中文系之傳統定義而言,義理、辭章、考據都屬於其範圍,小學三科必修:文字、聲韻、訓詁更是夢靨,真可謂不知所學云何?在這樣的氛圍中,我一度對自己產生絕望,覺得可能連大學都畢不了業,遑論其它?? 於此之際,當然也就更沒能力寫東西,許多科目,僅為考試所讀,考試完後,那些片面知識也老早飛去九霄雲外,相見不相識了。也因此,在當時頗有混日子過的心態,覺得毫無生機可言。 恰巧當時所謂的網路小說也正退燒,寫的人雖多,以我偏頗的視點來看,有娛樂效果或新鮮感的已少了,更別提還要有點內容,那毋寧是一種奢求。會這樣講,可見當時心情之苦悶,我國文學理論,有「詩窮而後工」之說,國外也頗有文學以苦悶為靈感泉源之說,然而那大抵是對著有才學之人說的。如我輩既乏才力,困而不學者而言,再多的苦悶也不能造就什麼。 幸而大三之時有了轉機,開始上現代小說這門課,對小說的認識,總算是有了點進展。慣於說書者有了可資談助的理論,自然就更可肆其河漢之談。 除了對小說本身的理解有增進之外,也接觸了以往不甚分曉的「科幻文學」,以往大概只讀過倪匡,可倪匡作品中的科幻性其實不甚明顯,有些作品如衛斯理系列更像是打著科幻的招牌賣武俠的藥。 對於比較經典的小說作品也稍微有些涉獵,但因見識淺短,可略而不提。總而言之,這時期的收穫是很大的,在閱讀與吸收上有了較為穩固的基礎。如以武俠小說而論,以前的閱讀經驗也大部分是以金庸小說為主要的閱讀對象,現在至少金、古、溫、黃四家都可以稍微談談。 話雖如此,以創作而言,吾人依舊抱持著戒慎恐懼之心態;也許是因為視野也較之前開拓了,手眼底下那點微末道行就更加見不得光了。至於未來說書生涯何去何從?那也是眼下難以想及的機緣變化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