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告白》遺忘的視角
2009/09/10 16:29:45瀏覽974|回應2|推薦15

告白

        這個暑假讀的小說儘管不甚如意,有不少原本抱著高度期望,結果卻大失所望地發現其實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好看的書,不過也難得地出現了使我大心的作品。這段期間,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投下震撼炸彈的書一共有兩本,巧的咧,都是日系推理類小說。

        一本是東野圭吾的《湖邊凶殺案》,另一本則是湊佳苗的《告白》。看完《湖邊凶殺案》,深深被其美妙給擄獲的當時,我那延滯多時的推理視窗終於再次展露一絲曙光,沒想到的是,竟然才過沒多久就出現《告白》這樣精采絕倫的作品,為這波閱讀掀起高峰。接踵而至的極品以排山倒海之勢,重新掀起我個人沉寂已久的推理熱潮。

        一堆得獎事蹟、聳動的誇讚,這種情形見怪不怪,很多書所有,然而能讓人深表贊同的多少?能跟出版商廣告的文案有相同感受是十分美好的一件事。讀到一本名不虛傳的書感覺真的很好呢。因為實至名歸,它的得獎紀錄、種種宣言和推薦會讓人產生共鳴,繼而不加思索地加入推崇膜拜本書的行列。

        《告白》真的很好看,是一部讓人眼睛發亮的作品。滿心雀躍不說,好看到讓我看完後有種想大吼大叫的喜悅。不論是筆調、切入的視角、涉入的議題還是故事的結構,都有很高的水準與契合度,剛好相輔相成。

        除了經典的告白角度以外,第一幕便乾脆的來到案發水落石出後,這樣的開場設計使得小說一開始就極具震撼力及吸引力。不若一般常見的推理小說,略過案前繁雜的贅述,省掉案後漫長的推理之途,選擇以全新的觸角深入其中。案子的調查與偵破不再是重點,反而把焦點放在被害者家屬以及加害者的心情上,追蹤案件的後續影響。

        深入心理層面的告白口吻,透過一個個獨白者的闡述,犯人的形象漸次清晰,而任何他人對犯人的印象闡述,都沒有犯人自己的內心獨白來的真切,進入犯罪者的意識層面是種前所未有的剖析。比起過去著重於推理和真相的大白,如今推理新趨勢似乎漸漸走向案件與人性的嵌合,其價值開始深入人心的核心,最近看的幾本都有這種跡象。

        這世上多的是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就會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痛失愛女的女老師因為礙於自己教師的身份和法律上對未成年人罪犯之保護的緣故,她選擇退出職場,決心追尋自己的正義,對殺人兇手復仇。精湛的佈局,爭議性的描寫,巧妙的將師生、親子等校園與家庭問題帶入。一開始女老師的告白便提出了好幾個深具思考性的社會議題,懾人的發言帶有反思的疑問。

        社會上有太多不盡完善的規定。法律顧及未成年少年身心發展未完全之慮,設有少年法予以保護,青少年因此擁有退路。法律關照少年犯的同時,立場遭到忽略的受害者家屬情何以堪?女老師驚天動地的復仇雖激烈,但在作者安排下,最初女老師的告白便強烈的提出對眾多社會現象質疑,隱含真理不彰的控訴,揭露受害者親屬無法訴諸法律的黯淡,法理的不可靠加強了復仇者替天行道的形象。

              

        小孩是純真的,這不知道是哪個時代的神話。

   

    全書我尤愛神職者的告白,那是精華的所在,觸動人心的發聲,發言中講述了許多動人道理,在偏頗之處敲下重重一擊。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fib&aid=3304508

 回應文章

ctblue
引用通知
2009/09/15 16:31

hello 盜妲,

我引用了你這篇文的一段話在http://ctblue.pixnet.net/blog/post/741739,跟你說一聲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吸引人的介紹
2009/09/10 17:08

我也愛看日系推理小說,但也很怕看到令人失望的作品。

我也寫過與推理小說有關的文章,但妳寫的這篇很吸引人,會令人想快點找來看。


盜妲(sofib) 於 2009-09-15 16:12 回覆:

這本真的很棒(我覺得啦!)

期待你看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