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凡人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心靈躍升
2009/08/25 15:10:26瀏覽674|回應1|推薦10

BUDDHA  a story of enlightenment

       凡人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

      佛陀算是知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但說真的我並不知道他(或者應該用祂),就是那種知道、卻也不知道似懂非懂的對象,我想關鍵性的倔定因素恐怕在於我非佛教徒吧!所以如果有人跟我提起佛陀,我只有「就是那個佛教的人物」的理解,然後不會多花一秒鐘在上面,彷彿那就是佛陀的全部了。 

       「喔?原來是同一個人物嗎?!」才翻開本書閱讀不久,我赫然發現那個老是會讓我聯想到釋迦的釋迦牟尼佛竟然就是佛陀。等等,這麼說來的話,佛陀不就是神了嗎?先來釐清一下我原本的認知。在我的心理,釋迦牟尼是佛教界的神明這點無庸置疑,那佛陀呢?我想大概是高僧一類。佛陀的出身是一位王子這點概念我還有,所以是佛陀由一介凡人修道成仙,然後才有釋迦牟尼佛吧。於是,本書幫我導正或釐清了些許觀念。不錯

看。 

        因著心底愈來愈強烈的求道慾望,在二十九歲時,悉達多離棄太子的身分,甘心成為一貧如洗的僧人,為自己取名為喬達摩。從悉達多太子時期,經歷喬達摩時期,再到佛陀時期,呈現佛陀各時期心靈成長的變化,當時間來到佛陀誕生之後,猶如重生一般,先前的悉達多太子已不見縱影。 

        雖然以佛陀為主題顯得佛味重重,本書也確實難免有佛味,不過這並非傳教書籍,而是以小說筆法刻畫描摹的佛陀的一生,簡單呈現佛陀的開悟歷程,屬於傳記型小說。相較於其他一般常見偉人的傳記,因為宗教的性質,佛陀的經歷多少有些顯得特別,或許涉及鬼怪神蹟等,反而巧妙地形成調味劑,不經意地更添趣味,三兩下就引人入勝了。 

         撇開佛陀是宗教人物不看,舉凡故事內容或者人物,本書其實跟一般的小說沒兩樣,只不過隱隱帶著佛教色彩罷了。對了,還有些許印度文化。這裡所謂的佛教色彩,指的是書中出現的一些用字。比如說名字方面,有他們獨樹一幟的風格,就像日本人的名字就是那種樣子,而韓國人的名字又是另外一種樣子。大概是偏用的文字類型吧,常可見到一些我們平日不常使用的字。佛教世界好像常見「婆」、「達」、「羅」、「提」、「陀」、「耶」、「伽」等字眼,總之就是慣用字不同。 

    真我,就是毫無自我的執著。是一種自然狀態,你在生活中就能體驗。早上醒來時,心會有短暫的空白,然後才逐漸想起今天要做哪些事。這段關於「真我」的解釋我深有所感,描述的,正式我一天當中最喜歡的時刻。偶爾早上起來時會有這種空白的感覺,那一刻,真的是非常舒服,舒暢極了,然而不稍多久,苦悶之情就會排山倒海而來,將我帶回現實。說的真是一點都沒錯,不過直到這樣被別人說出來,才能確定真的是有這回事,而不是自己胡思亂想或想太多的產物,真的存在。這時,似乎也漸漸有點明白佛陀在追求什麼,他的追尋是怎麼一回事,書中佛教種種相關用詞也不再那麼難以理解。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fib&aid=325662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佛陀釋迦牟尼本人不曾說過他是神
2009/09/05 12:10

       佛陀釋迦牟尼本人,不曾說過他是神。他說:「他只是悟出一般人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是永恆的真理,有永恆的價值而已。」

        坊間佛教傳記裡,常有記載釋迦牟尼一出生。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該段記載似與歷史有差距。

       東漢末年迄兩晉間,東傳入中國的佛教。由於翻譯上語文掌握的困難及「入境隨俗」的功利取向,有「格義佛學」之說。即以中國本土儒家、道家思想、甚或民間信仰視角解釋佛教義理。雖常與佛陀思想相違,惟就「方便法門」的角度思量,確也有一番道理。


盜妲(sofib) 於 2009-09-05 16:49 回覆:

嗯嗯,只不過我對釋迦牟尼這名字的印象是得道成仙之類的印象。

不過佛是神一類的意思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