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五瓶血罐》巧取豪奪
2010/01/20 18:59:07瀏覽395|回應0|推薦9

THE FIFTH VAIL

第五瓶血罐

        採三線同時進行的方式,歷經穿叉的篇幅,最終交會於一點。

        因質疑且頂撞住院醫師對求醫者的判斷,醫科學生娜塔麗在面臨停學處分的當下,前往里約熱內盧欲參加一場國際器官移植會議,卻被當地計程車載到不知名的偏僻處,儘管察覺事情有異,也已經太遲了。計程車將娜塔麗拋下,兩名大漢等著迎接她,一陣混亂後她便失去了意識,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一間醫院的病床上,醫生告訴娜塔麗為了治療上的必需,她的一側肺葉因此遭到切除。

        先是身為運動員,因為受傷而不得不中止運動生涯,接著在醫科畢業之際遭到停學處分,然後在莫名其妙的攻擊中失去器官,隨後又遇上母親家失火,在救人時讓僅剩的肺遭到創傷。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心想︰她真是命運多舛!禁不起一連串的打擊,娜塔麗正想自殺,一通來自保險公司的電話「她在里約受傷治療的事,竟沒有任何醫療和官方紀錄……」,適時阻斷她的尋短。

         因為讀者的眼界觸及三主線的範圍,一開始某男子的一段遭遇橋段也揭示搶取他人器官的劣行,三方面主人翁與神祕的不明組織之間的關係不難推測。細節的規劃與片段的裁切依然令人握有閱讀的樂趣,雖然知道大概,但還是無法看的真確,一切都彷彿披上一層面紗,讓人一頭鑽入淺藏未知發展的世界。

        看到很多人對這本書有什麼雷不雷的意見,我感到困惑,有些不知所謂何事。但我覺得沒差,首先這是個主題,它只是長得很像「雷」,容易令人忽視它本來就是作為主題架構而存在 ; 再者,我想雷是存在於細節的,而細節是難以推測的。另外,文字加上內容凝結出的感染力絕對是屬於未知的。何況我在閱讀本書之前看過介紹,閱讀時根本全忘了之前在介紹中所見,回想起來,那甚至並不太一樣,筆觸與佈局自會給你另一番況味,趣味不因此受影響。不過我得承認有些類型或題旨面臨這種其況就難了。

        故事的背景是如此的貼近現代科學發展,極度現實的脈絡為其驚悚度多添了一層寒意,啪嚓一聲,點燃現實上可能的憂慮。薄弱的牆垣隔絕的事實只是有、沒有,而不是可能、不可能。基於此因,本書更加使人能深入其境,緊繃的情緒很容易引發,輕易地就墜入書中。

        一群推崇柏拉圖理想國理念的醫生,將人們依職業分為三個階級,為了保住他們認同其生命價值的人們,例如偉大科學家、音樂家等,到處強行奪取與病人配對成功之人的器官。歷史告訴我們,滿腔的理想過了頭,往往會產生可怕的產物,更可怕的是領頭者還是一群高知識份子。

        科技的發展、醫學上的突破,人們歡喜提高壽命之際,同時也引發許多道德相關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的卻是另一個問題,然後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能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或正確答案嗎﹖

        很多時候,只是立場不同罷了。如果自詡決定別人生死的那群人是被犧牲者的話,他們的理想還能如此堅定嗎﹖我懷疑。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fib&aid=325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