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9 14:11:31瀏覽572|回應0|推薦6 | |
The Caves of Steel
這本書在偵探的風格下,其實也是不斷在探討那些機器人方面的問題。 這對我而言算是個陌生的領域,現在正在入門中。科幻或許沒什麼,機器人為主的科幻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因為這個主題,有點特別。說到機器人嘛,這個主題我想大家多少都會有印象,但不免疏離,恐怕只有少數機器人科幻小說迷才清楚內部吧!原來有一塊領域,存在著機器人為主題的故事,這些是想都沒想過的,作者艾西莫夫卻說他看過很多機器人小說,而我卻不知道有這些小說的存在,不知道這要的主題已經發展出如此龐大的體系存於世界一角。因為如此,心得可能無法有老手的思維。 老實說,我認為機器人這個主題很難創作,沒辦法有很大的活性,要怎麼寫得讓讀者興味盎然,就要看作者的本事了,總之是件不容易的事。事關機器人的話,不外乎就是讓人類備感威脅同時又放不下機器人所能帶來的好處,總總的一堆複雜問題,轉來轉去就是在那些問題的探討上。能讓人們生活更美好,亦能威脅人們,在利與弊之間,矛盾的讓人們難以抉擇,那麼何不拋開這層束縛呢?機器人的特性就是機械化,他沒有人性,這一點是很難朔造的,就算再怎麼精緻的設計,人性的微妙活性,總是難以突破的,如此一來,作品的變化性就不大,因為機器人總是那樣,不像一般以人為主角的小說,性格的朔造就是與情節相應的一個大重點。 人機雙人組的刑警組合,感覺是個不錯的點子。機器人有機器人的優點,而人類也有無可取代的部分,機˙丹尼爾冷靜且能做迅速數據分析(他是電腦嘛),貝萊有情感,可以做情感上的分析,跳脫僵硬的數據理解(辦案的對象是人類的話,這點很重要,死板版的機器人是無法理解的),一機一人間就是一種互補。這樣的互補組合,激盪出的辦案手法,讓人耳目一新。 貝萊在辦案的過程中兩度把茅頭機˙丹尼爾;第一次說他根本就是那個被殺害的人,自己再假裝成機器人。看到這時,我挺希望事情真的是這樣,這樣的劇情還挺吸引人,若真是如此就有意思了。第二次指控丹尼爾就是殺人兇手,結果又是誤會一場。看到這兒,我不禁想:噗,他是毛利小五郎嗎?不過這樣也顯示,貝萊其實不願意相信是地球人殺了太空族的人。 前戲拖的有點長,我以為會看到像《達文西密碼》之類的追查過程,結果卻 感覺看不見他們有什麼在查案,先是回貝萊家,後來又去太空城,然後吃飯貝盯上、跟蹤,不急不徐啊。看前面的時候,其實還好,我甚至懷疑那些內容的意義,看到後來才發現這些都是後來劇情上推論所必要的「線索」。有時候會在書裡看到這種戲碼,不很吸引人,卻又後頭是必要的存在。不過大約一半以後,我興致就來了。那種警探查案的感覺,謎底逐漸撥雲見日,我就手不釋卷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