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3 07:20:21瀏覽400|回應0|推薦0 | |
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爲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爲止,稱爲第2次諾門罕事件。蘇聯方主將朱可夫,日方主將植田謙吉。 戰事在1939年在當時的滿州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對日本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 對第二次大戰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尼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oNbgmiuGE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和蘇蒙聯軍幾十萬人,在中蒙邊境的諾門 罕地區進行了一場激烈戰鬥。此戰雙方調用了除海軍以外的所有兵種和現役裝備,成為人類 歷史上第一次機械化立體戰爭,最終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日本陸軍省被迫承認諾門 罕戰爭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的首次戰敗。 相對於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名不見經傳的戰事,但它對二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 影響。諾門罕戰役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日本改北進西伯利亞的戰略目標為南進東南 亞諸國;並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本期節目希望以諾門罕戰役七十週年為契機,完整復原這段被絕大多數人所遺忘的血與火的 歷史;而在梳理戰役背景及進展脈絡的同時,也對戰爭的殘酷和悲劇性後果進行反思,以茲 警示。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