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2 07:58:50瀏覽665|回應0|推薦0 | |
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I
一三七五年,瓦爾德馬崩,無子。相舉瑪格麗特之子奧拉夫嗣位,年五歲。新王幼,瑪格麗特以母居攝,與議會共秉政事。 一三八零年哈康崩,奧拉夫嗣其王位,瑪格麗特仍假王行事。一三八七年奧拉夫崩,時丹麥行選王嗣位之法。越七日不得,乃舉瑪格麗特新君未立時假王理事(丹麥文:Frue og Husbonde og hele rigets Formynder)。挪威則以世襲,亦未立嗣君。一三八八年二月,挪威擁瑪格麗特為王(挪威文:Norges mæktige Frue og rette Husbond)。 三月,瑞典亦舉瑪格麗特為假王(瑞典文:Fullmäktiga Fru och Husbonde)。時瑞典王阿爾布萊克特在位,而素不合於國人,故瑞典公卿,皆請瑪格麗特為逐阿爾布萊克特。一三八九年,瑪格麗特敗之於斯科訥。 瑞典既平,瑪格麗特立女兄之孫埃里克為儲君。埃里克幼,瑪格麗特仍為假王。同年挪威議會迎埃里克為新君。一三九六年,餘二國議會皆認埃里克為儲。 一三九七年,埃里克於瑞典卡爾瑪即位為三國之王,三國議會約共擁一王,而各國法令仍奉行如舊。史稱卡爾瑪同盟,而瑪格麗特仍執國政。 後丹麥南圖石勒蘇益格,一四一二年十月,瑪格麗特偕埃里克幸弗倫斯堡,欲得土商之附。同年石勒蘇益格大疫,瑪格麗特暴病,廿八日崩於舶上。 死歸丹麥,梓宮初置索勒大教堂,後移至羅斯基勒大教堂,以雪花石膏造像。後槨為戰火所壞,一八六二年及一九一二年二度復修如故,今仍見。大教堂,有三十八王之梓宮,餘三十七皆置旁室,獨瑪格麗特者置壇前,足見女王功業之鉅也。 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圖片及文章來自以下網址 ~~~~~~~~~~~~~~~~~~~~~~~
(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裡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 伊琳娜(希臘語:Ειρήνη η Αθηναία,拉丁化:Eirḗnē ē Athēnaía,或譯艾琳娜、伊琳妮等,752年-803年8月9日,綽號「雅典的」),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或譯敘利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拜占庭帝國和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與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單獨執政)。單獨執政後,作為帝國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稱「皇帝」,是拜占庭歷史上唯一使用陽性的「男皇帝」(希臘語:βασιλεύς,拉丁化:basileus,相當於英語:emperor)而非陰性的「女皇帝」(希臘語:βασίλισσα,拉丁化:basilissa,相當於英語:empress)稱號的女皇(單獨執政以後)。她死後被東正教教會封為聖人,故稱聖伊琳娜。 伊琳娜女皇單獨執政了5年,從797年到802年。嚴格來說,她的正式稱號是「伊琳娜(男)皇帝」而非「伊琳娜女皇」。教宗良三世急於對付他在羅馬敵人,眼見拜占庭皇位空置(指沒有男性君主),便於800年12月25日聖誕節為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加冕,使之成為神聖羅馬皇帝。教宗的舉動被視為對拜占庭帝國和東正教會的極大侮辱,因為從此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在形式上,羅馬世界再度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並在天主教教會和東正教教會之間增添了的又一處裂痕。不過,據說女皇仍然竭力與查理大帝保持良好關係,甚至試圖和他結婚。但根據唯一提及此事的拜占庭史學家聖狄奧法內斯 (堅信者)所說,這項計劃被身為女皇的小叔子也是寵臣的埃迪奧斯所阻止。而查理大帝加冕後,也同樣希望通過與女皇聯姻使自己的「羅馬皇帝」的稱號合法化,並促成東西兩大帝國的合併和羅馬世界的再度統一,只是求婚使者剛到君士坦丁堡不久,女皇就被推翻了。 在802年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對女皇的統治,他們於10月31日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女皇,並擁立帝國的財政大臣(大臣:logothetēs)尼基弗魯斯(不是利奧四世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尼基弗魯斯)為皇帝,是為尼基弗魯斯一世。原本傲慢和為所欲為的女皇被流放到王子島,後又流放到萊斯博斯島,被迫靠紡紗維持度日,於第二年(803年)的8月9日病死。
圖片及文章來自以下網址
擴展閱讀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