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6 06:48:02瀏覽52470|回應0|推薦2 | |
伏爾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F%E7%88%BE%E6%B3%B0 伏爾泰(法語:Voltaire,發音:[vɔl.tɛːʁ],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法語:François-Marie Arouet,法語發音:[fʁɑ̃.swa ma.ʁi aʁ.wɛ],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他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儘管在他所處的時代審查制度十分嚴厲,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與托馬斯·霍布斯及約翰·洛克一道,對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響。 伏爾泰反對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論,批判天主教會,主張言論自由。他曾被認為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語: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語: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人們認為這代表了他對於言論自由的主張。但是事實上,伏爾泰並沒有說過這句話,這句話來自英國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於1906年出版的傳記《伏爾泰的朋友們》,人們錯誤地把這句話歸功於伏爾泰。 在1778年2月10日,當84歲高齡的伏爾泰回到闊別29年的巴黎時,他受到了人民熱烈的歡迎。這時是伏爾泰人生發展的最輝煌的頂點。不久,他便病倒了,於同年與世長辭。 臨終前,伏爾泰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囑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說,上帝讓他上天堂,他就從教堂這邊上天堂;上帝讓他下地獄,他可以從棺材的另一頭悄悄溜走。 伏爾泰的靈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擺放在先賢祠中,並親切地稱呼他是「精神王子」。伏爾泰是啟蒙的鬥士,一生為思想和言論自由而戰,靠自己的筆過一種獨立的生活。 圓桌(Die Tafelrunde) Adolph von Menzel所繪.腓特烈大帝的賓客齊聚在無憂宮的大理石大廳,包括了普魯士科學的成員以及伏爾泰(左起第三,坐者。) 語錄http://zh.wikiquote.org/zh-hant/%E4%BC%8F%E7%88%BE%E6%B3%B0
要花費二十年的工夫,才能將一個人從植物狀態(那時他寄居在母親的子宮裡)經過動物狀態(那時他還是個嬰孩)帶到成人的階段(那時他才開始有了理性的知覺)。又必須花三十年的工夫,才能發現他自己的一點點構造。更需要無盡的時間才能弄清楚他那靈魂的究竟。 然而只要一剎那的工夫,就可以把他殺死了。 〈論人〉in《哲學辭典》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