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玄門感性分享-引用 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2011/10/18 22:17:04瀏覽32|回應0|推薦2

玄門感性分享-引用 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夢參老和尚/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修行最初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包括幾個
方面,第一厭離心,比如觀這一年來多所經
歷的事都是可厭離的,沒什麼可貪愛的,厭
離心就是要你放下世間一切的執著。
 
有了厭離心,懂得這世界是無常、苦的,就
把這方法傳佈,去告訴一切眾生都知道要厭
離,這就叫大悲心。
 
第二就是大悲心,要度盡所有的眾生,但又
不能執著有眾生可度。《金剛經》說: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不存在,度
眾生而不執著眾生相,這樣度眾生才不退
啊!
 
度一個,看到還有那麼多眾生你會退心的,
所以以般若智照見無眾生相,才能怨親平等
的度,所以大悲心必須有智慧。
 
第三就是般若行,三心具足才能成就你的菩
提心,成就般若智慧。
 
菩提道有它的次第,不是像禪宗講:「頓開
、直入、立證菩提」,那是理,需要很多因
緣具足,在事相上得一步一步來。我們往往
教義學得很多,大小乘、南北傳……,其實
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所見。
 
我當小和尚時讀到《普門品》,看到無盡意
菩薩向觀世音菩薩請法,就覺得無盡意菩薩
程度差觀世音菩薩很遠,後來學了《金剛經
》才明白,原來無盡意菩薩是老早成就的,
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我們看佛經裏諸大菩薩是互相支援、互相護
法、互相讚歎的,往往是我們分別心把祂分
高下了。我們就是有執著、有分別、放不下
,當我們做起事來,處處是障礙。
 
楞嚴經告訴我們:「心能轉物即成如來」,
境來不被他轉,那心就跟佛心一樣,境來我
們就受,過了就修。
 
一切都是無常,一切業有業因、業果,大家
要活到我這歲數,經驗多了才知道,好像自
己作得了主,實際上硬是作不得主,這就
緣起諸法,業就是緣,業不由已。
 
業又分強、弱,無量劫所造的業,強者先牽
。為什麼學佛講正知見,就是要有正確知見
、觀念,發的願力是什麼一定要把它完成,
誓願就是根據最初那念心而發的菩提心。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mdmact01&aid=575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