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13 19:48:32瀏覽322|回應0|推薦0 | |
1837年5月21日,板垣退助生於日本國土佐藩上級武士之家。板垣氏本姓乾氏,據說出於源氏後裔。初諱「正躬(まさみ)」,後改「正形(まさかた)」,幼名「豬之助(いのすけ)」。通稱「退助(たいすけ)」,「無形(むけい)」是其號。
1860年,板垣退助參加藩政,曾參加討幕運動,主張武力倒幕。慶應3年(1867年)進入明治政府。在征韓論之爭中屬於支持征韓派,在該派失敗後於1873年離開明治政府。
1874年板垣退助與其他七位人士向政府提出民選議院成立的建言書,使得追求議會制度以及憲法制定的自由民權運動起跑。1881年與其同志共組自由黨。1882年4月,板垣退助至岐阜縣演說時遭人行刺,據稱板垣當時曾大喊「板垣雖死,自由不滅」(板垣死すとも自由は死せず)。1887年,板垣退助被封為伯爵。1900年退休。
1914年(大正3年)3月,板垣退助曾應林獻堂之邀赴台灣發表演說,並且參與了台灣同化會的成立。1914年3月19日,板垣退助在歡迎會上致答辭說:「余想,在亞洲,究竟不能以日本一國來擔負全盤之國防(此指區域安全)責任;是故陸上軍備可委託支那(中國),海面軍備可由日本來擔當,然後始能期其堅實。是以有和支那人締結親交之必要。而要開其端緒,(若)捨本島(台灣),實無他法可想。」後板垣南下考察,發表演講:「世界為人類之共有物。將人口由過多之地移向稀薄之地,此乃自然之法則。美國人之暴論,任誰亦不能與之相容。因此,日本人作為亞細亞的一份子,非與支那提攜共同抵禦白人不可。我台灣最接近支那,適於與其親善融和。故在台內地人(來自日本本土的人)實有尊重人種、充分保護本島人生命財產之必要。余此次之行,乃視察台灣之治績,仔細調查土人與內地人之關係,以促成充分同化為目標。」後板垣於1914年11月再度赴台,1914年12月20日參加台灣同化會的創立典禮,板垣被推舉為總裁。
現今,日本國會前還有板垣退助銅像以紀念這位日本民權運動家。板垣退助自稱反對世襲貴族制度,而提倡「一代華族論」。板垣退助逝世後,遺族伯爵位被退還。
日幣百元鈔票有板垣退助之頭像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