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約在西方便是藝術也是科學化;而在東方便是科學也是藝術化
2010/04/25 18:33:30瀏覽354|回應0|推薦2

    梁漱溟老先生在毛的脅迫下,不得不寫悔過書;然歷經數十年後,再讀他的東西文化要義,卻不得不嘆服他的真知灼見,民初的社會尚未脫離他老先生分析的範圍。就算到了現代,我們在學校中學了一些西方文明造就的學術皮毛,可是入了社會,我們大部分人,果真善用了科學精神嗎?觀看數十年前這一小段亦莊亦諧的評論,亦提供了我再一次省思的機會。

這種一定要求一個客觀共認的確實知識的,便是科學的精神;這種全然蔑視客觀準程規矩,而專要崇尚天才的,便是藝術的精神。大約在西方便是藝術也是科學化;而在東方便是科學也是藝術化。大家試去體驗,自不難見,蓋彼此各走一條路,極其所至必致如此。

科學求公例原則,要大家共認證實的;所以前人所有的今人都有得,其所貴便在新發明,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逐步前進,當然今勝於古。藝術在乎天才秘巧,是個人獨得的,前人的造詣,後人每覺趕不上,其所貴便在祖傳秘訣,而自然要歎今不如古。既由師弟心傳,結果必分立門戶,學術上總不得建個共認的準則。第一步既沒踏實,第二步何從前進,況且即這點師弟心傳的東西有時還要失傳,今不如古,也是必至的實情了。明白這種學藝術的分途,西方人之所以喜新,而事實日新月異;東方人之所以好古,而事事幾千年不見進步,自無足怪。我們前章中說西方的文物須要看他最新的而說爲今化,東方的文物要求之往古而說爲古化,也就是因爲西方的文明是成就於科學之上,而東方則爲藝術式的成就也。

西方人走上了科學的道,便事事都成了科學的。起首只是自然界的東西,其後種種的人事,上自國家大政,下至社會上瑣碎問題,都有許多許多專門的學問,爲先事的研究。因爲他總要去求客觀公認的知識,因果必至的道理,多分可靠的規矩,而絕不聽憑個人的聰明小慧到臨時去瞎碰。所以拿著一副科學方法,一樣一樣地都去組織成了學問。那一門一門學問的名目,中國人從來都不會聽見說過。而在中國是無論大事小事,沒有專講它的科學,凡是讀過四書五經的人,便什麽理財司法都可做得,但憑你個人的心思手腕去對付就是了。雖然書史上邊有許多關於某項事情--例如經濟--的思想道理,但都是不成片段,沒有組織的。而且這些思想道理多是爲著應用而發,不談應用的純粹知識,簡直沒有。這句句都帶應用意味的道理,只是術,算不得是學。凡是中國的學問大半是術非學,或說學術不分,離開園藝沒有植物學,離開治病的方書沒有病理學,更沒有什麽生理學解剖學。與西方把學獨立於術之外而有學有術的,全然兩個樣子。雖直接說中國全然沒有學問這樣東西亦無不可,因爲唯有有方法的乃可爲學,雖然不限定必是科學方法而後可爲學問的方法,但是說到方法,就是科學之流風而非藝術的趣味。西方既秉科學的精神,當然産生無數無邊的學問。中國既秉藝術的精神,當然産不出一門一樣的學問來。而這個結果,學固然是不會有,術也同著不得發達,因爲術都是從學産生出來的。生理學、病理學固非直接去治病的方書,而內科書外科書裏治病的法子都根據於他而來。單講治病的法子不講根本的學問,何從講出法子來呢就是臨床經驗積累些個訣竅道理,無學爲本,也是完全不中用的。中國一切的學術都是這樣單講法子的,其結果恰可借用古語是不學無術。既無學術可以準據,所以遇到問題只好取決自己那一時現於心上的見解罷了。從尋常小事到很大的事,都是如此。中國政治的尚人治,西方政治的尚法治,雖尚有別的來路,也就可以說是從這裏流演出來的,申言之還是藝術化與科學化。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shinai&aid=397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