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破裂
2010/11/10 15:29:49瀏覽205|回應0|推薦7

有一網友在臉書上留下訊息如下: 

《星雲禪話》毛病在那裡?

    南宋臨濟宗的晦菴彌光禪師是大慧宗杲禪師的法嗣,曾在大慧宗杲禪師駐錫雲門庵時,擔任他的侍者,照顧禪師的起居。 

    一日,晦菴彌光問老師說:「禪師,學人到這裡也有一段時間了,卻始終不能明白自己的禪心,究竟毛病出在何處呢?」大慧宗杲禪師因為平日就與晦菴彌光相處在一起,只要望一望他的臉色,便知道毛病所在,於是一臉無奈地回答說:「你的病早已深入膏肓,連世間的醫生也束手無策。所謂的病,就是無明、愚癡,無明愚癡黑暗一片,如何能與佛法的光明相應呢?」 

    晦菴彌光茫然地問:「為什麼呢?怎麼樣才能讓無明愚癡去除,了知自己的禪心?」 

    「別人死了活不得,而你活了也未曾死。」大慧宗杲禪師端正了神情,繼續說:「你必須要大死一番,才能得到大安樂。」 

    晦菴彌光仍然不明白,心中的疑情更深了。

    過了幾天,大慧宗杲禪師忽然問他:「吃粥了嗎?洗←盂去了嗎?說一句來聽聽。」

    經過幾天的參究,晦菴彌光只回答一句:「破裂。」

  「喝!」大慧宗杲禪師忽然大喝一聲,「你怎麼又說禪了?」

    晦菴彌光被這麼一聲大喝,終於廓然頓悟。 

        有語云「撥雲見日」,晦菴彌光禪師終於找到破除無明煩惱的方法,才能說出「破裂」二個字。而大慧宗杲禪師喝斥他:「你怎麼又說禪了」,意思是怕他還不是真正的心地工夫,仍舊落於口舌,所以才責備他:你是在說禪嗎?這讓晦菴彌光禪師驀然警覺,終於有省開悟了。 

        悟,不是透過文字、語言或思惟;悟,是直指本心,見性開悟。悟,不是知識,不是從分別裡去解釋,也不是霧裡看花。悟,是要打開心門,直截了當,見到自己。晦菴彌光禪師說出「破裂」兩個字,真是說出了他的修為,大慧宗杲禪師的喝斥,又再增進他的悟境,因此,晦菴彌光禪師終於在這樣的機緣下見性悟道了。 

****末學粗淺魯鈍,不明白「破裂」二字真正意涵,過來請水天菩薩賜教,給咱說說何以應答「破裂」,即是開悟之兆?感恩!!! 

末學如是回答:

禮敬Nina Chou善知識平安喜樂

        大覺悟者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解。禪宗公案裡頭許多例子,只簡單的敘述某些行者開悟的前後因緣。這類的故事南傳佛法也有,例如長老偈、長老尼偈。也說明了先前的某些狀況,後來正好遇到了某事,而忽然得啟發,並且付諸行動,終於證果。請參考這篇:禪的真義以及另一個角度〈一〉 

       至於「破裂」的意涵,末學從這句「別人死了活不得,而你活了也未曾死。」大慧宗杲禪師端正了神情,繼續說:「你必須要大死一番,才能得到大安樂。」揣摩,末學所見僅供參考,不一定就是晦菴彌光禪師當時之意,這是必須先告訴您的。 

        您可以參考《圓覺經》佛回答普眼菩薩那段得解。簡單的說,破裂是四大分解,四大分解是大死。就在這時,那外在已死,那未曾死過的在哪裡? 

        其實「破裂」只是個開頭而已,但已經開始不以「有限思維」來看待萬事萬物。何謂「有限思維」?一般人以「色身五蘊」分段一世為己,處處從「我」而起,當然「無明愚癡黑暗一片,如何能與佛法的光明相應呢?」

        若真能從「破裂」處感受、領悟、覺醒,當能層層破而立。因此能答「破裂」可以說是開悟之前兆。

        末學說過,這只是末學所見,絕非標準答案,也有可能與晦菴彌光禪師之意有相當的出入,然您將這段回答當成「野人獻曝」可也。

        每個覺悟者都各有機緣,前人走過的路,是可以參考,但是前進總在自己的雙腳。祝福您

末學 水天 敬筆 

附註:《圓覺經》

        在圓覺經,普眼菩薩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則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輩等,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佛的回答是,善男子!彼新學普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和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痴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痴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458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