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如與識—真如起觀
2010/08/20 16:09:59瀏覽586|回應1|推薦15

真如與識真如起觀

        末學今天細細的讀靈婆菩薩同學的自己,真如與識就浮出來了。

        用「真如」這個詞,不得已也。《六祖壇經》: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箇知解宗徒。

        惠能大師不得已說那個是「無名無字」;末學差很多,用了「真如」;靈婆無奈的說:我是誰?當我們互相注視,眼光交會的那一剎那,你所領會的「那個」就是!所以這個真我難說,連「真我」亦假名爾。 

    自己,是真我在這一段生死過程中的投影,外在四大有相者為色身,雖無具相但歷歷在目仍然有者是受想行識。麻煩的是這個識不只有現在世的,也帶著過去世的紀錄。有人稱這識是妄,然而真妄不二。 

    自己為何要帶著業識而來?本就是「一切業(識)成就一切智」,業識是成就生命成熟的素材,靈婆表演了一個法門:我冷眼的觀察自己許多年。

       真如本覺,本能自觀。在觀中,從業識中提煉出「生命法則」,修正了過去、現在「識中的業習」,這個過程稱之「轉識成智」。《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為智通解《楞伽經》的三身四智。說了兩首偈:

.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因果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 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

.

       靈婆菩薩同學的演出就是「心明」,一層層的自我解脫。什麼才能稱為「解脫」?解脫的要件,必須是從「業識」中看到了「如何才是當下合適的生命法則」,而後住於此生命法則來過此生。這時是「真如」在娑婆世界扮演好自己應演的角色,演出至趨近「諸法如義(宜)」。因著諸法如宜,心無罣礙而真解脫。

.

        有些生命學習者,天生覺就敏銳,靈婆菩薩同學就是如此,所以在她的文章中,可以揀到許多寶。有些生命學習者,覺性不那麼敏銳,怎麼辦呢?沒關係!溥新菩薩同學發願為眾同學搭梯子,他的文章裡處處說出「觀心」,同學們可以參訪。

.

        註「業識」:凡夫有業,所以智就被遮而變成了識,聖人沒有業,所以識就轉成了智。【引自佛學常見詞彙】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4338705

 回應文章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采
2010/08/20 17:20

把老太婆的生活經變成佛經

老師 您太精采了

我只是依樣畫葫蘆

相信佛經所說

用在自身實驗 果真看到虛幻的自己

您又把它變成經典的內容

您是大編劇

水天(servant) 於 2010-08-23 11:07 回覆:

您從生活中體驗,這是「大」。末學以經典與之配合是「小」。維摩詰大士期勉娑婆世界的生命學習者「從小轉大」。

惠能大師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您能從生活點滴中「感受、領悟、覺醒」這才是大道。

那末學為何又要將它變成經典的內容呢?

末學要說的是:經典都是大覺悟者將自身生活的體驗化成文字。所以能在生活中體驗者,三藏十二部皆在其中了。因此每天的生活就是真正的讀經典。經典是梯子,登高用的,但無須被經典綁住。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但若人人能像靈婆從自己生命中體悟,看到生命法則,則道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