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3 00:34:44瀏覽10314|回應11|推薦58 | |
喜歡蒲燒鰻配飯吃法,但不是日本人,沒有夏季必食鰻的習慣、也不覺得吃了就能「元氣倍增」。東京餐飲競爭激烈、生存者自有其理,家家鰻飯或鰻串燒都有一定水準(尤其有些歷史的店家),便懶得找尋名店、追求名產地貨源。話雖如此,個人認為「好吃」的蒲燒鰻還是得有一定條件: ‧魚肉不宜帶腥氣土味、不能過肥到膩 經朋友生動形容,開始對養殖鰻中「名牌」:「坂東太郎」好奇,但對精於品牌行銷的日本「名物」仍有些存疑。坂東太郎一詞原是關東利根川(河流)雅稱,此鰻於近出海口的千葉縣東南養殖、企圖養出曾享譽一時的當地野生鰻之味。該養殖業者直營的《炙一徹》餐廳剛翻修完成、重新開張,便趁著秋老虎、天氣還熱時前往嚐嚐。 炙一徹 店在有樂町電車道旁,距經過時必喝一杯、吃一串的車道下燒烤攤不遠,雪白小樓房在老區顯得分外搶眼。內裝不似一般鰻屋深色調(分不清是煙燻的還是建材色澤)、沒有熱烘烘的烤台、也沒有綁頭巾忙搧風蘸醬的師傅;淡雅有如新派壽司屋,耳際竟是爵士樂。 落座點菜。服務生輕聲細語解釋鰻現殺、飯現炊,得等三十分鐘。鄰桌獨坐一位穿著 stylish 的中年紳士一書在手,好整以暇也正等著。我們的生啤酒送來,鄰座正好開動;聞其香卻得等半個鐘頭、有些折磨。炙一徹菜單簡潔,只使用「國產」鰻,但有野生(五~十一月供應)、一般養殖及坂東太郎三種。隨啤酒而來的小菜是滷煮鰻肝,碟小卻量多,冷肴、但毫不腥,內臟之微苦與稍甘調味平衡得好、嚼感適中,佐酒佳。 邊聊邊等,服務生送上招待的串卷。此品不在菜單上,但賣鰻串燒之店多有。以 "S" 型方式串起多脂鰻腹肉的串卷又稱「くりから燒」,醬汁(タレ)式調味、卻不算濃重;脂多但不油膩,彈性出乎意料。店家雖說明是一般養殖品,已是好吃。 鄰座紳士享用鰻重時有條不紊、動作輕巧,細嚼慢嚥;看著看著、不覺也放緩用餐步調。夏末午後,下起消暑陣雨,臨窗座觀雨、看行人無聲倉促疾行,忽然有些出神。 う卷玉子(鰻蛋燒)把目光帶回餐桌。幾乎家家鰻屋有此菜式,炙一徹的玉子燒為關東味,高湯用得少、沒變成「出汁卷」。沒放蘿蔔泥,改配高級料理常用的豔紅矢生薑。微甜蛋香柔化了蒲燒鰻味,吃一口、嚼一段清新矢生薑,甚加分。 此時鄰座紳士已用畢,將盒、碗逐一蓋妥,筷子收回套中,托盤完整回復端來時的狀態。自問用餐 manner 還可以,但時也會忘記如此看似簡單、理所當然卻便人(收拾)利己(視覺)、禮貌十足的動作,慚愧。 坂東太郎 終於盼到坂東太郎「梅」(單層)鰻重,「鰻重箱」不是量產 ABS 膠盒,而是貨真價實的漆器。品質不錯,螺旋花紋(蒔繪?)與鰻魚代表字「う」巧妙連上關係(有些訝異...吃東西一向偏快的自己怎放慢到欣賞起漆盒來了)。 本以為一股濃香將撲鼻而至,揭蓋後卻是緩慢悠長的香氣。所用鰻魚的確不是口感、身材皆肥粗的常見養殖用種、而是細身的日種鰻*。醬汁香甘但不至喧賓奪主、反而蠻能互相烘托,鰻身肉質細緻中不失彈性、又一「平衡」。撒不撒傳統搭擋山椒粉,都好吃。同伴以日文讚之『上品な味』(jyohin、較偏「高雅」之意),深有同感。
東京鰻屋米飯多半米好、炊煮到家,這裡也不例外,配著燒鰻、新香淺漬物,飯量小的人也能吃完一整盒。鰻肝清湯雖未見特別,也持續其「上品」風味、盡職的畫下舒坦句點。被鄰座紳士有如一場 Ritual、儀式般的優雅鰻膳感染,食畢、這回果然記得將餐具食器逐一歸位。
養殖業者力圖突破逆境(進口鰻已占日本市場 80%),且的確有值得稱道的產品;直營店價位(東京而言)並未特別高,卻能提供食客十分脫俗的環境、氣氛與好食物,值得佩服。與印象中的傳統鰻屋氛圍比,真是各有千秋。 半小時的等待,分秒值得。 2008‧10(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日種鰻 Anguilla japonica,歐種鰻 Anguilla anguilla;同齡成鰻相較,後者粗了近半、油脂亦多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