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16 21:15:47瀏覽18|回應0|推薦0 | |
廣論消文330-下篇 330頁5行-331頁3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五、此等攝義分二: ① 般若度攝義 ② 波羅蜜多總攝義 第五,此等攝義。 第五、總結 申一、般若度攝義 雖有現證空性之慧,若無大菩提心,仍非菩薩之行,故應增長大菩提心為行所依。 雖然有現證空性的智慧,但如果沒有菩提心,仍不屬於菩薩行,因此須讓菩提心增長廣大,作為行「菩薩行」所依。 地上慧度修所願境。 將登地以上菩薩的智慧度,作為自己想達到的願境,以其為目標而發願。 比如,《入中論》講到六地菩薩般若度圓滿的境界:“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生,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諦入滅定。雖常具足滅定心,然恒悲念苦眾生。”(六地菩薩發智慧光,放大光明,照破障蔽見真實義的無明,了達一切三有本來無生,猶如觀視手中的庵摩勒果,了了分明。又依名言世諦力入滅盡定,雖入滅盡定,卻不捨棄度生之心,對於無依怙的苦惱眾生,悲心恒時增長。)像這樣,緣六地菩薩般若度的境界而發願,即是“修所願境”。 其能圓滿無上妙智資糧所有方便,謂發三慧,現應勵力而求多聞。 能圓滿無上妙智資糧的所有方便,就是開發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和通達饒益有情慧,為此現在即應努力尋求多聞。 以下再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菩薩必須勤修智慧的理由。 若不爾者,違越學處罪所染著,諸餘生中亦不樂多聞,不能學習菩薩學處。 若不勤修開發智慧的方便,現世將被違越學處的罪垢所染著,來世也會不喜歡多聞,不能學習菩薩的學處。 這是從反面觀察:若不勤修開發智慧的方便——聞思等,一則與菩薩戒相違,犯戒的罪垢會染汙相續; 二則由於等流作用,來世也會不喜多聞,而障礙自己學習菩薩學處。 若於現法勤修開發智慧方便,能遮現法不學之罪,如《妙手問經》所說,餘生亦能速疾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如果現在精勤修習開發智慧的方便,則能遮止今生不學的罪業,而且就像《妙臂請問經》所說,來世也能快速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這是從正面觀察:如果現在勤修開發智慧的方便,一則不犯菩薩戒,不會以現法不學的罪垢染汙相續;二則以等流作用,來世便能快速圓滿般若度。 申二、波羅蜜多總攝義 如是經咒二道棟樑,六度之中,修習靜慮之次第,尚似略存,修餘五度之次第,皆已隱沒,故於修行攝要及引發定解之方便,略為宣說。 顯密二道的棟樑在六度當中,靜慮的修習次第似乎還略有存在,而其他五度的修習次第都已隱沒。因此,宗大師對修行攝取心要的道理以及對如何攝取新要之裡引發升起定解的方便,大略作了宣說。 宗大師住世的時代,除了寂止的修法次第還略有留存之外,其他五度的修習次第都已隱沒。 不論顯密哪種道,其根本總綱都是六度。在這樣的大乘總綱之法即將隱沒時,宗大師開顯了實修六度的關要和引發定解的方法,因此大師對我們的恩德無法衡量。 諸大經論所說,修習緣如所有及盡所有般若自性毗缽捨那之次第,及修習靜慮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後當廣釋。 諸大經論所說:修習緣「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的「般若自性」——毗缽捨那的次第,以及修習靜慮自性——奢摩他的次第,將在後文止觀部分詳細解釋。 凡菩薩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薩地》中,於六度一一之後,皆珍重宣說。 凡是菩薩成佛,都是依靠六度而成佛。《菩薩地》中在講六度每一度的最後,對此都殷重作了宣說。 該論在講述佈施度乃至般若度的最後,依次說道: “如是菩薩依止九相所行惠施,圓滿施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菩薩依止九相所行的惠施而圓滿佈施波羅蜜多,以此能證得無上菩提。) “如是菩薩大尸羅藏,能起當來大菩提果,謂依此故,菩薩淨戒波羅蜜多得圓滿已,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菩薩律藏能生起將來的大菩提果,即依止菩薩戒的緣故,菩薩圓滿淨戒波羅蜜多,由此現證無上菩提。) “當知此中初自性忍,廣說乃至後清淨忍,如是能生廣博無量大菩提果。忍為依止,是諸菩薩能圓滿忍波羅蜜多,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從最初的自性忍到最後的清淨忍,能出生廣博無量的大菩提果。以安忍為依止,諸菩薩能圓滿安忍波羅蜜多,能現證無上菩提。) “如是最初自性精進,乃至最後清淨精進,皆得菩薩大菩提果。菩薩依此所有精進,圓滿精進波羅蜜多,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已證當證今證。”(從最初的自性精進到最後的清淨精進,都能證得大菩提果。菩薩依止這一切精進而圓滿精進波羅蜜多,以此能於無上菩提速疾已證,速疾當證,速疾現證。) “如是靜慮無量無邊,能得菩薩大菩提果。菩薩依此圓滿靜慮波羅蜜多,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已證當證今證。”(如是,修習無量無邊的靜慮,能得大菩提果位。菩薩依止靜慮而圓滿靜慮波羅蜜多,能夠於無上菩提速疾已證、當證、今證。) “如是菩薩極善決定無量妙慧,能證菩薩大菩提果。菩薩依此能圓滿慧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以菩薩極善決定的無量妙慧能證得大菩提果,菩薩依止妙慧而能圓滿慧波羅蜜多,速疾證得無上菩提。) 故應了知,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眾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無上大嗢柁南。 所以應當了知,六波羅蜜多是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們共同行持的大道,這六波羅蜜多即是一切白法之大海,因此是修行的宗要、無上的大綱要。 六波羅蜜多是一切清淨法的積聚處,一切清淨的菩薩行都匯歸於此,故為一切白法大海。 如《菩薩地》云:“如是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證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71,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之因,名為湧施大寶泉池。” 此段是說因殊勝。 如《菩薩地》所說:這樣的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了證得無上菩提的緣故,精勤修集這大白法溟或名大白法海,這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的正因,稱為湧施大寶泉池。 “一切種類的圓滿”比喻為珍寶,“六度”比喻為泉池。以泉池中能湧現許多珍寶,比喻從六度中能湧現一切種類的圓滿。 71 溟:海。 此段是說果殊勝。 這樣所積集的無量福德、智慧資糧,再沒有其他果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唯除無上菩提。 只有無上菩提才能和六波羅蜜多所集的資糧相稱。在這無量無邊的資糧之中,沒有一毫許不是佛果之因。 受菩薩戒之後,菩薩所應修學的內容就是六度、四攝,其中,修學六度是為了成熟自相續,修學四攝是為了成熟他相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