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論消文284
2024/09/21 07:10:59瀏覽22|回應0|推薦0

廣論消文284  284頁1行-12行

日常老和尚第二輪開示

﹝第三戒差別分三: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今初﹞

【《菩薩地》說,即是七眾別解脫戒,故若具足別解脫律儀而住菩薩律儀者,或在家品或出家品,所有真實別解脫律儀,及諸共同能斷律儀是律儀戒。】

戒有三種,第一個就是攝律儀戒,第二個叫攝善法戒,第三個饒益有情戒,是利益別人的。第一個律儀戒的內容就是七眾弟子的別解脫戒,七眾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以及在家的男女二眾。七眾的別解脫戒,各有各的特質。具足這別解脫戒而安住於菩薩戒上,不管在家或出家,這個就是「真實別解脫律儀」。除了這個以外,還要「共同能斷律儀」。所以菩薩戒包含的範圍比較廣,這個我們要注意!   

式叉摩那 [佛光大辭典]
梵語 śiksamānā,巴利語 sikkhamānā。即未受具足戒前學法中之尼眾。為七眾之一,出家五眾之一。又作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式叉尼、式叉摩拏。意譯作學戒女、正學女、學法女。蓋受具足戒之前,凡二年內,須修學四根本戒和六法,即學習一切比丘尼之戒行;藉此二年之時間,以驗知是否有姙,並藉修行戒法磨練其性情,使習慣出家生活,以堅固其道心。四根本戒即戒婬、戒殺、戒盜、戒大妄語等四重戒。六法指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據瑜伽師地論之說,女人多煩惱,故須行此漸次受戒之法。〔四分律卷四十八、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大智度論卷十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之四〕(參閱「七眾」105) p2421

 

所謂「諸共同能斷律儀」,在菩薩戒經上面說是共同世間的,比如我們儘管受了戒,世間法的威儀等等,也一定要隨順世間,世間認為不合理的事,雖然戒條當中沒有訂,你也要遵守。如果要圓滿持守菩薩戒,乃至於經典上此處沒有說,可是另一個地方有說的,你也要守。你會覺得戒裡面好像有了漏洞。然而戒絕沒有漏洞,戒上有所謂的「隨方毘尼」,在家人容或不了解,出家人都曉得的。

佛的確了不起,他說得很清楚,隨方毗尼有它的時地性,你到任何地方,要適應當地的環境、狀態而運用;我們現在受戒以後,大家卻很執著,那是絕大的錯誤。之前我談過的那位泰國比丘,我真讚歎!希望你們有機會能遇見這個人,他的確值得我們請教。他到中國來以後,穿中國和尚的袈裟,而且很多行持都隨順此地的習俗,他不是個初學,他是某個聲望最高的學校裡面來的最精彩的人之一。戒的特色一定是隨順世間,這就是叫「諸共同能斷律儀」的律儀戒。

【若非堪為別解脫律儀之身而具菩薩律儀者,謂共別解脫斷除性罪及諸遮罪,隨其所應能斷律儀,是律儀戒。】

別解脫戒,像比丘戒,非人不可受。但是菩薩戒就不是這樣,龍、天乃至於很多其他的有情,只要具足條件的都能受菩薩戒,但是卻不一定能受別解脫律儀。所以這地方「非堪為別解脫律儀之身」就是指這一些有情。他受了菩薩戒,同時他還要具備「共別解脫斷除性罪及諸遮罪」,有些和別解脫戒相共的地方,也還要遵守。比如說他雖然不是比丘,不受比丘戒,但是同樣的,性罪固然不可以犯,遮罪本身,就是剛才說共同的那一部份,也是應該斷除。這個範圍才是菩薩戒中的律儀戒,在《菩薩地》上面有詳細說明。

【攝善法者,謂緣自相續六度等善,未生令生,已生不失令倍增長。】

攝善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作持,該做的好事樣樣都要做。經過前面的決擇,我們曉得,不管是自利也好、利他也好,所要做的內容,在六度當中已經能夠圓滿含攝,所以在自相續上面學六度等善,還沒生起令它生起來,已經生起不要令它失去,還要令它倍倍增長,這就是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者,謂緣十一種利有情事,如其所應引發彼等現法後法無罪利義。此等廣如《戒品釋》中我已決擇,定應於彼數數參閱。】

什麼是饒益有情戒?就是要幫別人該做的。《菩薩地》上面詳細分別,告訴我們利益有情有十一種事情,像它所說的這樣去做,就能夠引發現在、後世的種種好處。無罪二個字很有意思,現在我們做很多好事都跟雜染混在一塊的,此處談到饒益有情戒,必須更進一步,這時的好處是不能雜染的。詳細的道理宗大師在《戒品釋》,也就是《菩提正道菩薩戒論》中有詳細的說明,所以正式修的時候,一定在這裡邊去努力,大家好好地努力去學。

【故別解脫所制諸戒,是諸出家菩薩律儀學處一分,非離菩薩學處別有。】

這地方特別說明,別解脫所制的戒,就是我們出家菩薩應該學的,不是離開菩薩學處而另有別解脫戒。尤其現在有很多人誤解,說自己是學大乘的,大乘行者受持的是菩薩戒,所以別解脫戒就不要了,錯了!錯了!我們真正行的就是別解脫戒,它是根本,如果你沒有律儀戒而講是菩薩,那都是開玩笑。的確為了度眾方便,你可以現在家身。這是一種方便,你可以選擇在家修行,可是也必定要把屬於在家人的別解脫戒持得圓滿。如果你選擇出家,那麼就應該把出家人的別解脫戒持得圓滿。

【三聚戒中律儀戒者,謂於真實別解脫戒或此共戒而正進止,此於菩薩亦為初要,故當學彼。】

在三聚淨戒當中的律儀戒,就是剛才說的別解脫戒,在這上面加上兩個字-真實,妙極了,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共」,是指共同的基礎。而且要「正」,一點都不能錯,一點都不能含糊!如法的進、止,該做的要做,不該做的不可以做,這就是我們修習菩薩的初要、基礎,所以應當要學。

【《攝決擇‧菩薩地》云:「此三種戒,由律儀戒之所攝持令其和合,若能於此精進守護,亦能精進守護餘二。若有於此不能守護,亦於餘二不能守護。是故若有毀律儀戒,名毀菩薩一切律儀。」】

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當中說:這三樣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是由律儀戒所攝持的,一定要以律儀戒為根本,再把三種戒和合起來一起做。就像我們比丘是以比丘戒為根本,以在家居士來說,不管是五戒、八戒,都是要以這個為根本去攝持。如果能夠精勤守護攝律儀戒,那麼你也能夠守護其他兩個。如果不能守護根本戒,別的就不必談了,在家居士如果守不住五戒,菩薩戒也一定不行,所以律儀戒一毀,什麼都毀了,這是基礎,要很清楚、很明白。譬如你家的屋頂吹掉了一片瓦,補起來就行了,但是下面的基礎如果斷掉了,整個大樓就會塌倒,世間的事情都是這樣。

【是故若執別解脫律是聲聞律,棄捨此律開遮等制,說另學餘菩薩學處,是未了知菩薩戒學所有扼要,以曾多次說律儀戒,是後二戒所依根本及依處故。】

如果有人執著別解脫戒是小乘聲聞戒而棄捨不要,以為自己是修學菩薩,另外要學菩薩該學的東西,那是根本不了解學菩薩戒真正重要的中心。在很多地方都特別有很清楚說明,律儀戒就是聲聞的根本戒,更是後面菩薩戒的根本依處!別的東西可以少,如果根本少掉了,就什麼都談不到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8108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