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菲特的選股原則(轉載)
2009/12/14 16:00:37瀏覽14711|回應0|推薦1

以下資料摘自「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洪瑞泰著,Smart智富出版。

 

巴菲特的選股原則

 

  1. 大型股:每年稅後淨利至少5000萬美元
  2. 穩定的獲利能力:我們對來未來的計畫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
  3. RoE(>15%)且低負債
  4. 良好的經營團隊:我們不提供管理人員
  5. 簡單的企業:若牽涉到太多科技,將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
  6. 出價:在價格未確定前,請勿浪費雙方太多時間

我們無意進行併購,承諾完全保密,並且將儘快答覆是否有興趣(通常不超過五分鐘。我們大半採用現金交易,但也會考慮發行新股...如果我們所換得的內在價值,和付出的一樣多《2002年報》

 

巴菲特五檔永恆持股:

 

  1. 可口可樂(代碼:KO)
  2. 吉列刮鬍刀(代碼:G)
  3. 華盛頓郵報(代碼:WPO)
  4. 美國運通銀行(代碼:AXP)
  5. 富國銀行(代碼:WFC)

計算內在價值四步驟:

 

  1. 計算過去五年平均ROE
  2. 設定未來最可能的ROE
  3. 換算成EPS=ROE*最近一期每股淨值
  4. 計算買進價(12X),內在價值(15X)

洪瑞泰賣股三原則:

 

  1. 壞了:ROE<15%
  2. 貴了:PER>40%
  3. 換更好的!

關於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最好要有五檔股票,單一個股比重不超過1/3

洪瑞泰標準化投資程序:

 

  1. 從四季報中做初步篩選,選出過去四年中,至少三年RoA>10%(因四季報中無RoE,僅以RoA來概估)
  2. 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概略估計盈餘再投資率的高或低
  3. 檢定三項特值:經久不變/獨佔/多角化
  4. 檢查充分條件:A.上市未滿兩年少碰;B.年盈餘高於五億的才買
  5. 列出入圍名單,上網查財報,做成Excel
  6. 設定最可能的RoE,計算買進價
  7. 區分景氣循環股,瞭解現在是在谷底、半山腰或高峰?
  8. 追蹤舊聞與新聞
  9. 耐心等,股價<買進價
  10. 分批(二分之一)買進

     

基本名詞定義:這裡的定義和一般會計上的定義可能略有不同

 

  1. 淨值:總資產-負債,也就是股東權益
  2. 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餘,稅後淨利/股數
  3. PER(Price Earnings Ratio):股價/EPS
  4. NAV(Net Asset Value):每股淨值,股東權益(淨值)/股數
  5. RoE:股東權益(淨值)報酬率,稅後淨利/期初股東權益(淨值)=本期稅後淨利/上期期末股東權益
  6. RoA:總資產報酬率,本期稅後淨利/上期期末總資產
  7. 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總資產
  8. Eq%=自有資本率=股東權益/總資產
  9.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負債+(股本+保留盈餘)
  10. 盈餘再投資率:簡稱盈再率,衡量資本支出佔盈餘的比率,盈再率=(固定資本4+長期投資4-固定資本0+長期投資0)/(淨利1+淨利2+淨利3+淨利4),大於80%算高,低於40%較好。

     

好公司的三個必要條件

 

一、 經久不變的產品

二、 獨占/名牌/高市占率

三、 多角化能力強


選股準則:

 

過去五年高RoE > 低盈再率 > 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

 

充分原則:

 

一、上市未滿二年者少碰

二、年盈餘高於新台幣5億元的才買

 

觀察應收帳款與存貨的周轉率

 

台灣的老品牌公司:台積電、台塑、中華車、統一超、中鋼

 計算目標價格的步驟:

 

1.計算過去五年平均ROE

2.設定未來最可能的RoE(參考平均RoE)

3.換算成EPS(= RoE * 最近一期的每股淨值 (NAV) )

4. 定買進價12倍本益比(內在價值是15倍本益比)

 

公式:

 

平均RoE = 最近五年的RoE / 5

EPS = 平均RoE * NAV

買進價 = EPS * 12

 

下載財報資料:

 

http://www.bisc.com.tw/

http://newmops.tse.com.tw/

將資產負債表、損益年表、基本分析:股利政策 這三個表貼到excel整理

 

電鍋煮飯理論

選股(洗米)

必要條件:

a過去五年高RoE > 低盈再率 > 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順序不可題顛倒)

 

充分條件:

1.上市未滿兩年者少碰

 2.年盈餘高於5億元的才買

 買賣開關:

 買股原則:

 

等股價便宜時(PER < 12x)

 賣股三原則:

 

1.壞了(Roe < 15%)

 2.貴了(PER > 40x)

 3.換更好的

 

GDP與指數同步見頂或觸底

 景氣循環股以上游原物料股居多,如電子業的DRAM、晶片、

 面板、被動元件以及塑化原物料、鋼鐵。

 玩景氣循環股要順著cycle 玩,看得懂才能進去。

 投資組合至少要有五檔股票,以五到十檔最適合,單一個股的比重不要超過三分之一。

 

建立標準化投資程序( 10 steps)

 

1.從四季報中做初步篩選,選出過去四年中、

  至少三年RoA > 10%(因四季報中無RoE,僅以RoA來概估)

 2.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概略估計盈餘再投資率的高或低

 3.檢定三項特質:經久不變 / 獨占 / 多角化

 4.檢查充分條件:a上市未滿二年者少碰 b年盈高於5億元的才買

 5.列出入圍名單,上網查財報,做成excel

 6.設定最可能的RoE,計算買進價

 7.區分景氣循環股,了解現在是在谷底、半山腰或高峰?

 8.追蹤舊聞與新聞

 9.耐心等,股價 < 買進價

 10.分批(二分之一)買進


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活用ROE的六大應用步驟 作者洪瑞泰

 ROE是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能維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巴菲特最終選擇標的。高ROE就像學生每次考試都考高分一樣,例如當A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維持在90分以上,就代表A學生具有持續考高分實力;而B學生這次考20分,下次考50分,雖然成績比以往大幅增加了1.5倍,但實際成績還是不及格,而且下次還是可能再考個20分。如果你投資期待的是長期穩定的好報酬,當然要選擇A而放棄B了。

 一家企業能維持高ROE,代表從生產、銷售、經營、技術、服務、市場占有率等各層面匯聚的綜效優異,股東因此才能獲得高額的報償,這也是巴菲特會以高ROE為篩選股票核心的邏輯,以下我活用ROE選股的六大應用步驟。

 步驟1:過去5ROE15%,否則不予考慮

 依據巴菲特在1987波克夏年報中的提示:高獲利公司的營業型態,不管是五年前或是十年前,通常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長年高ROE的公司,不會是十年前經營紡織業,五年前大轉彎做印刷電路板,一定是營業型態穩定,才能穩定創造高獲利。因此巴菲特第一關會先篩選出ROE大於15%以上的公司。

 回到台股上,我曾經根據財務報表統計過所有上市櫃公司,過去五年ROE大於15%的公司,下一年度ROE仍大於15%的機率是70%,證明巴菲特的好學生繼續維持好學生的邏輯是真理。

 在高ROE的判斷上,建議以過去五年的ROE數字,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維持高ROE的實力,判斷依據為:

 選擇過去五年ROE至少大於15%,若能穩定向上更佳

 但若過去五年中有兩年<15%,或者過去五年中有一年,而且是最近一年低於15%,則選擇觀望

●TIPS:如何利用網路搜尋ROE
以查詢中碳(1723ROE為例
.查詢蕃薯藤(www.yam.com)點選「股市」
.查詢於台股代碼或名稱欄位輸入「1723
.查詢點選財務報表項下「資產負債表」可以查詢長期投資、固定投資、股東權益;點選「損益表」可以查詢稅後淨利
.查詢點選財務分析項下「財務比率分析」可以查詢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

 步驟2: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佳,最高不超過80 

 當一家公司營運產生盈餘後,公司可以有三種運用盈餘的方法,一是配發股息(即現金股利)給股東;二是買回庫藏股;三是拿去再投資。巴菲特眼中的好學生是指配發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資愈少愈好。代表公司以現有營運型態就可以不斷賺錢,而不是要靠不斷投資才能維持獲利,這裡所指的再投資的比率就是「盈餘再投資率」。

●Tips︰盈餘再投資率怎麼算出來?
盈餘再投資率是指公司把賺到的錢再投資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的比例。盈餘再投資率如果是8%,表示公司每賺100元,拿去再投資的金額只有8元,也就是有92元的盈餘留下來,這代表可以拿來配現金的錢較多,通常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是我們所喜愛的,大於80%就算偏高了。

換句話說,盈餘再投資率也是資本支出占盈餘比率,以賣苯與瀝青的中碳(1723)為例,計算其盈餘再投資率為-3%,意指不用增加資本支出,每年稅後淨利卻能穩定上揚,表示中碳的營運模式不用靠股東年年花大錢買機器設備,就能年年幫股東大賺錢。這種不用股東心煩的好學生,當然值得關注,因此看完ROE後,第二步驟就應接著看盈餘再投資率。

 步驟3:高盈餘再投資率,須搭配高獲利成長

 前面提到要找盈餘再投資率愈低愈好,但並非盈餘再投資率高就沒有投資價值。如果是高盈餘再投資率就必須搭配高獲利成長,才能繼續支持高ROE,目前我看到符合這項特質的公司有鴻海(2317)與波克夏,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雙率都高的公司其實是罕見的特例。

因為我認為沒有永遠成長的公司,投資此類公司每年都必須確認其高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uelxin&aid=358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