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9 15:48:31瀏覽265|回應0|推薦0 | |
(本文由某國中輔導處提供)
* 「包容」?還是「縱容」? 有位媽媽發現兒子抽煙,很不安,直到最近讀到一本有關青少年的書才釋懷,書上說,那是一種孩子在表現自己長大的正常心理及現象,父母要加以包容,不用大驚小怪。問她打算怎麼處理?她說:「既然是正常,那就包容他吧!等過了這階段,他就會自然停止。」 這種「包容」可能就變成了「縱容」! 不只抽煙這件事,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看似正常現象的行為,如:亂發脾氣、莽撞無禮、開不起玩笑… …等,很多父母都以為學會「包容」這個觀念,就是「不生氣、不用擔心、不必干涉,將來孩子長大自然會改進… …」。 事實上,這些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行為,不一定都是正確或是對的,而「包容」的真正用意是,幫助父母在自己子女出現這些「正常」卻不一定是「正確」的表現時,能用平靜、平常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能找出比較好的導正方法。 然而,父母若是「包容」,卻没有「教」或「導正」,則縱容的結果是,孩子某些不正確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非但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改進,反而是孩子愈大,父母想要導正他,也愈發不容易了。 * 「同理」不是「同意」 一位單親媽媽抱怨孩子雖然已經讀專校、夠大了,但最近家中經濟情況不太好,希望孩子出去打工貼補家用,卻勸不動,讓她很氣餒。她說:「孩子以前打工時曾經有挨老闆駡的不愉快經驗,在家跟孩子做過多次溝通,把自己之前學過的『同理心』技巧都用上了,無論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肯再去工作!」「難道,我用的『同理心』不對嗎?」 原來媽媽在和孩子談話過程中,雖然能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挨駡的委屈「心」情,但是她對孩子說:「既然這麼委屈,你不想再繼續,那就別去算了!」於是孩子便立刻辭職了。 問題就出在:這位媽媽把「同理」誤作「同意」,難怪有不少用心學習現代教育方法的父母們,總是不解,為何努力學習的結果,結局總是變成順了孩子的意,卻難令自己滿意,難道父母就不能有不同的想法嗎? 其實「同理心」,是指父母在聽孩子談話或面對孩子行為時,能夠感同身受接納孩子的心情,並用一種理解的想法和口吻去回應他們。比如對他說:「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吧?」每一個孩子(任何大人也一樣),一聽到父母這麼了解他,不好的心情通常都會得到撫慰與抒解。 但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孩子在情緒低落挫敗時,所說的話、所想的事及所做的決定,一定不夠周延或流於衝動,因此,父母接下來要設法「引導」他,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再一次去想、去看自己的問題,家長可以對孩子說:「除了這次挨駡之外,你覺得工作了這一段時間下來,有没有其他收穫呢?像交了新朋友、學到做事的方法,甚至有錢可以賺呀… …」等等。孩子經父母這麼一提醒,必能看出事情的另一些光明面,也許就又能重新整理心情,去迎接人生不同的挑戰了。 所以,父母除了給予孩子「包容」和「同理心」,更應該熟悉「導正」和「引導」的技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