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雄企業送禮禮盒推薦-會議禮盒推薦 員工福利禮品怎麼選
2022/03/27 11:52:43瀏覽24|回應0|推薦0

「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送禮好傷腦筋……」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就不容易踩雷!

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

企業送禮,是份貼心的祝福,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

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

● 企業三節 (員工福利) 禮品:
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閒話家常一番。因此「實用」、「不落俗套」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年齡、性別等)。

例如: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對你讚譽有加!

● VIP 客戶禮品:
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不落俗套」以及「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

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肯定是大加分,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

● 行銷活動/公關贈禮:
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這點,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因此「不落俗套」也非常重要。

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

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

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

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

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

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

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

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還送你500元現金券

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

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已經超出我的期待
而且烏魚又叫信魚,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從來不失約
是信魚,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喜歡送烏魚子,
代表著,商道的信用,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
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
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


從每年冬至,船一到的挑貨、揀貨,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

(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我們只能選原料,讓工廠代工)
我更注重的是,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
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

*選料


臺灣正海子
烏魚從長江出海口,順著洋流,來臺灣,游到臺灣時,是接近放卵的時刻
(此時捕撈的烏魚,品質比大陸好,)
五兩以上,才有卵油,才會香,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ㄋㄟㄋㄟ、醬料
(很多同行,都是賣2~3兩,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一口吃)

*遵循古法,傳媳不傳女的,放置,鹽巴的比例,是曬製的關鍵


(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放太多會死鹹),(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註一))
註一:
曬烏魚子,溫度,濕度,控制,是需要憑經驗,天候不好,濕氣太重,烏魚子會曬壞
外面乾,裡面濕,烏魚子會壞在裡面,我們行話叫:,#奧風,不是常吃的人,吃不出來
市面上,也很多人會把,曬壞的烏魚子,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

*日曬法

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
優點:全程在室內,總菌數少
缺點: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
(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

---------------------------------------------------以上工廠古法製成-----------------------------------
野烏金秘製:
#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

野生的烏魚子,有個致命的缺點,未經處理會有腥味
因為烏魚子有薄膜,需要人工反覆翻,讓酒精,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入口後,口中會有<甘味>餘韻

#厚切

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再做厚切,相信是,口感上的,上乘之作
(我們可以偷工減料,因為客人,最愛問,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但….,這就失去了,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

#封底

禮品的細節在這裡,每一片,真空包一口吃,1置中,2封底線整齊劃一,3真空包裝紙,又比其他廠商更小,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
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講究車縫線,精緻度,質感
封底這個動作,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什麼最貴,人工最貴,
但是我很堅持,因為我們是禮品,是送人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收禮的人,細細品味

2019金點設計獎,第二輪仍在賽內,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
做禮品,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
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當然也會有目的
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
當然,一定會感受到情意

賣烏魚子,很傳統的產業,製作的過程,並不美麗,甚至非常艱辛
冬至的寒冬裡,殺烏魚,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
到我們手上,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讓我們的客戶收到,最完美的成品
對我而言,這一小片,是很多人的結晶,更是一種堅持
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

【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

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讓長輩親友驚艷,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

TT115CE515ECE15RG

好文賞析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漫長,躲不掉的寒冷又把我推向更加冰冷的世界。單位的辦公地點,由南樓搬遷到有一道之隔的北樓一層,雖然只是道南道北的差距,但室內的溫度卻相差甚遠,整整一個冬天,辦公室取暖期的溫度也沒超過8℃。但無論寒冷多么令人生畏,還是阻擋不了時間行進的腳步。這不,伴著五月天的來到,放眼窗外的目光里,再沒了積雪的痕跡,而是露出了一片黑漆漆的土地。 這片黑漆漆的土地就在我的窗下。 隔在辦公樓圍墻內,除了見到院內偶爾停泊的幾輛車,這片土地便成了我工作之余望向窗外的一個著眼點。我一直期盼著能有小草鉆出地面,給我一片綠意。 不經意間,綠就耀迷了我的雙眼,有一種植物一天一個樣子地茁壯成長起來,拔苗助長也不過如此之速度吧。我驚喜于眼前的這片綠,它不只養怡了我的雙眼,更給了我一份期盼與夢想。忙不迭地問來我辦公室坐客的人,終于有人說,這花該是叫蘆莉。 好陌生的名子,但我不可讓自己在它的眼皮底下做無知的小丑,便上網查尋,如果沒有錯,這花該叫翠蘆莉。是園林綠化家庭中的一員,花期極長,花謝花開,日日可見花。翠蘆莉的這一特點,更是給了我無盡的期待與興奮。眼見當下它們節節攀升,一株株翠綠的身姿連成了一片綠色的錦繡,已不再見一丁點兒黑土地的影子,滿滿的綠綠的鋪滿我窗下一方天地,向東向西延伸到樓體轉折處,但一切盡在我的眼下。 我忽然自我愉悅道:這花不就是給我營造的一道風景嗎?這風景在春天來臨時已悄然而至,伴隨著溫度的升高,它即將舞出自己的妖嬈,那時的風景又是何等的美麗呢?是潔白如雪的圣純?是紅如朝陽的燦爛?還是紫色縈懷的高貴呢?無論綻放的是哪一種天香,我都相信,這是寒冷過后我所擁有的一種自然景觀。 在溫情綿延的日子里,必將是別樣風光,別樣的情趣,別樣的人生。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三婆這個民國時期出生的女子,挺著近百歲的身軀,把風燭殘年的影子,燃燒在村莊的深巷里、鄉場的土壩上、河畔的草叢中、竹林的蔭影下…… 三婆屬于我太祖的那一輩人,我太爺被北嶺山上的一堆土收去了,我爺爺也被白羅山上的一堆土收去了,只有千錘百煉的三婆,不聽死神的召喚,依舊一棵樹般直立著,笑看著一個世紀的晨風夕月。 三婆準確地說是村里的垃圾婆,她以撿垃圾為樂事,弓著九十度的曲腰,左手提著一只蛇皮袋,右手攥著一把鐵勾子,早晚在村莊七彎八拐的巷子與鄉路中巡逡著,眼光樸素如泥巴,又蘊含著五谷的醇厚。那歷經歲月雕鍛的核桃臉,比農諺邈遠,比空際里映照過唐宋的北斗滄桑。 一條細鐵線,一張廢紙,一床爛棉絮,一塊塑料片,一個零食包裝袋,一只廢玩具,一點爛銅屑……都是三婆的囊中物,都休想逃過三婆的眼睛。三婆的蛇皮袋,常常塞滿了漲鼓鼓的破爛。她杉樹皮似的皸裂之手,纖弱如游絲,扛不動沉甸甸的貸物,只好不時把蛇皮袋墩在地上,休歇一會兒,吐幾口氣,而后,又繼續趕路。 暖風抱醉斜陽遠,新月如勾碧空高。只有三婆的專注,與來自于民國時代土里土氣的品性,像農事一樣雕鏤在鄉村的歷史上。東壩上水泥池的垃圾場,是三婆的圩日,逢三五七必到。村子方圓數十里的江汀澤畔,是三婆的游樂圓,晨夕必有三婆九十度彎曲的影子。 我偶爾鄉居,有時看見三婆火速扔下蛇皮袋,惶急地追逐著一陣秋風。三婆追秋風?走近,才知三婆是在追逐秋風里一塊飛舞的糖錫紙。我說:“三婆,這么老了,歇歇吧!”三婆把鐵勾子傍著腿,把蛇皮袋墩在地上,對我又是擺手又是擰頭,謙卑地笑著,對自己休歇之事只字不提,只問我:“又回來了?”我塞了一疊碎錢給三婆,問:“你孫子做了模具廠的老板,不給錢你花?”三婆一邊推搪我的碎錢,一邊說:“我不要他的錢!”我問:“啥,跟孫子鬧意見了?”這回三婆張開豁掉牙根的口型,大聲說——仿佛怕我耳背:“不是。我不差錢!” 想想也是,現在的南粵農村,樓上樓下,汽車自來水,美服華冠,綾錦紗羅……想要啥就有啥,難道還差這近百歲老人的三餐吃喝?何況他的孫子,我的疏堂兄弟,還是個模具廠的老板! 我不解地問:“三婆,你不差錢,干啥不歇在家抱重孫?”三婆說:“歇不住哩!身骨子操練慣了,歇下來就痛!” 我終于明白,這近百歲老人撿垃圾的用意。也明白,她長壽的秘笈:生命不止,勞動不息! 我羨慕幸福的三婆!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山巔,那一輪夕陽 文/蔡勛建 母親已步履蹣跚、垂垂老矣!可她依然聲宏噪大,精神矍鑠,這使人我們這些游離的兒子們憑添不少慰藉。 自然,母親也有過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只是她的青春年華大多是在祖母絮叨的數落聲以及她的河邊乒乓的搗衣聲、村頭吱吱呀呀的碾米聲和家中老“蝴蝶”牌縫紉機的扎扎聲里度過的。這許許多多的聲音匯合母親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組成了她青春的旋律,生命的交響。 母親是個鄉間裁縫,做得一手好活,鄉下方圓十幾里人家都穿過她縫制的衣裳。母親總是起早貪黑,早出晚歸,做的是“上門衣”,吃的是“百家飯”。給人做工,常常吃飯如搶火,三下五除二扒拉下兩碗飯便忙不迭地趴在縫紉機上工作了。只有這樣才可每天多縫幾件衣服,才可贏得東家的高興。所以母親總有人請,總有衣服做不完。于是,這快節奏的縫紉機聲成了我的催眠曲,我同我的童年便在這溫馨悅耳的音樂聲中睡了又醒,醒了又睡…… 韶華易逝。當石碾聲成為歷史,棒槌搗衣聲也因洗衣機的崛起變得稀疏,母親卻老了。最先衰老的是母親的眼睛——戴上老花眼鏡也穿針不進,于是縫紉機也只好“退休”,放進廂房陳列起來。 可是,母親她不服老。 近幾年,她總要不遠千里去朝南岳,有一次因擠車跌傷了踝骨以致一路跛行回來。于是,我們紛紛勸阻。她很生氣,一次沖我說:“你以為是為我么?!”言下之意,分明在說:我死得過了,還不是想求菩薩保佑你們。這句話,我感激涕零。我從來不信什么神祗,但我卻十分崇敬母親這話的底蘊。 不知怎地,每每看見母親頭上日漸增多的華發,眼角越發復雜的魚尾紋,我便情不自禁地要想起那一輪正懸掛于山巔上火紅火紅渾圓渾圓的夕陽。有時,我呆立在陽臺上,遙望西邊天際,無可奈何地看望著夕陽慢慢跌落山中,那情景雖然壯麗,雖然輝煌,卻令人不勝悲哀。我想,也許母親此刻也如夕陽一般正掛在哪座山尖尖上,不定哪天也會倏然滑下山去……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前幾天,憶起母親,我請畫家朋友作了一幅《晚晴圖》,晝夜懸掛于堂屋。畫的構圖是:一輪渾圓血紅的夕陽,燒紅了西邊天際,山川大地沐浴著一片金色。我不忍心畫家朋友將這一輪如血殘陽畫得行將沒入地平線,而將它定格在那崇高巍峨的山巔巔上…… 我希望,夕陽永遠懸掛在那山巔巔上,母親永遠生活在美好的世上! 疊彩夕陽 文/許承紀 當夕陽即將落下西山,晚霞布滿天邊,余暉飄灑疊彩山頂的時候,是一幅最美好的,千變萬化可以反復欣賞的景致。欣賞此景致的理想地點,是在虞山橋的東頭往西觀賞。于是,每每在天氣晴朗的傍晚,我時常在這里看到攝影愛好者們在此取景,在此逗留。而美術家們也在此架起畫板,開始新的創作。當然也經常看到來自國內外的游客紛紛在此駐足,那心情,那笑容自然也就美不勝收了。 我們就將此美景取名叫“疊彩夕陽”吧!與其說是美景,還不如說是一幅流動的自然畫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美景每一次欣賞所看到的,都會截然不同。站在虞山橋東頭往疊彩山遠眺,但見除疊彩山以及周邊陡然朝天之山巒不變外,那晚霞的色彩可就千變萬化了。有時候像銀光閃閃的魚鱗;有時候如嫵媚的玫瑰或鮮艷的海棠,疊彩紛呈;有時候則似綾羅綢緞,五彩繽紛,當空繞舞。當然有時也會看到類似萬馬奔騰、千里雪飄、風起云涌的巨大場面,蔚為壯觀。 我是疊彩夕陽美景永遠的“粉絲”,忠實的欣賞者。在30多年前還當學生的時候,我在南寧一所學校就讀,暑假跟隨老師來桂林旅游,正是1985年的8月。我們在夕陽西下,晚霞紅滿天的時候,散步在漓江東岸的六獅洲村。往西岸放目,老師滿口嘖嘖贊嘆曰,這是一處難得的絕倫美景啊!變化無窮。 或許出于個人經歷和學識還簡單的原因,我以為這里算不上絕倫美景吧!瞧那西岸,江邊那個名叫新碼頭的地方房子一派破舊,還有當地人說十次雨季九次被淹的清風街。除了那向天挺立的疊彩山等山巒外,算不上完美的景致,何言絕倫? 老師畢竟是老師,面對我的偏見毫無反感,只是輕輕地笑著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廬山中。”老師是學哲學的,在學校教政治,講話喜歡運用哲學原理分析事物和看待事物。老師說:“看待一個事物猶如看一個人一樣,不能只從外表衣冠定論,而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就說眼前的漓江西岸吧,那自然美景是絕倫無比,天下獨有的。至于那民居街道老舊等問題,那是人文的問題,可塑可變,只是時間問題。而那疊彩夕陽則是不可改變的,美不勝收的!” 老師對我的教導是無私的。他開導我,一個自然美景和人文的結合,同步變遷,是哲學和經濟學結合的命題,只要是一塊值得開發和欣賞的自然客觀領域,那就是無價的。“你信不信?這里以后會有多座橋梁飛架東西,這里將是一處繁榮富饒的天國。”老師說,并建議我以后到桂林來發展。 轉眼間,我到桂林謀生30多年時光過去了,當年英姿煥發的老師已是進入暮年。但老師說對了,走在如今風光明媚的濱江北路,眼看樓盤鱗次櫛比的風姿,再看那疊彩夕陽,我感慨無比,深感老師所講的哲學和經濟學結合的命題,哲學就是世界觀的學問,老師看問題多么深遠啊! 夕陽 文/齊川紅 喜歡夕陽,喜歡一個人在河畔的夕陽下徘徊,踏著松軟的沙灘,拖著長長的身影,靜靜地望著,伴隨著溫和的風,享受這一片寧靜閑適。河水波光粼粼,淺草微微浮動,山氣日夕佳,橘黃色的夕陽像慈祥的老人一樣滿懷柔情。 夕陽是美麗的,又是傷感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描寫夕陽最著名的詩句,即便是氣勢磅礴的毛澤東也很蒼涼:“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更不用說,劉長卿的“日暮蒼山遠”,范仲淹的“長煙落日孤城閉”,王安石的“征帆去棹殘陽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了。 只有盛唐的夕陽才是壯闊的。一向敏感柔弱的王維在荒原中看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開闊雄渾。王之渙最是壯觀,“白日依山盡”,躊躇滿志,昂揚進取,“更上一層樓”。盛唐的男兒無論走到哪里,縱使北風吹雁,落日西沉,也不悲涼惆悵。朱自清套用古人句“但得夕陽無限好”,葉公“滿目青山夕照明”,也都是佳句, 夕陽像一個句號,一天結束的句號,也是人生結束的句號。一個人一生應該像太陽一樣,有著火紅的開頭,有著火紅的結尾。不覺吟出一首詩:倦臥草坪暖融融,目含荒漠靜遠空。夕陽雖無十分力,依染江山一片紅。意猶未盡,不覺又回憶起年少時和伊人分別的一幕,吟出一小詩《夕陽》:是我那穿著紅裙遠去的戀人,回眸淡淡的一笑。她一消失,我的世界就昏暗了。 默默回味著,一絲感嘆,一絲陶醉,披著余暉歸去。 愛是夕陽凝眸笑 文/粒砂 下午,已過了下班的時間,同事們大都回家了。此刻,工作一天的你,覺得有點疲憊了。于是,走出辦公室,站在陽臺上,揉了揉酸脹的眼睛,靜靜地看著遠方。 這個季節,到處都是滿眼的蔥郁。無論是綠色的田疇,還是遠方的青山,都散發著一抹芳香,透出溫馨的氣息。哦,天際的那輪太陽,也溫柔了好多,平時射得人睜不開眼睛的金色光芒已漸漸失去,變成了一面紅彤彤的大圓鏡,在遠方的樹影、青山的襯托下,那輪太陽所放出的紅光更擴大起來。藍天已被染紅了一角,大地與青山也涂上了燦爛的紅光,離太陽不遠的幾片白色和淡青色的云,被日光輕輕地一撫摸,就乖乖地鑲上了一道曲線優美的金邊,此刻,萬道霞光浸染了半邊天,山、樹、云,都打成了金色一片…… 凝眸夕陽,你感慨,人生不也是如此么?此刻,你驀地從心底涌出這樣的詩句:愛是夕陽凝眸笑,好似晚霞披煙嵐。 作為女性,你以一種特有的柔情,想到了人都會老,都會有老的那一天。人,一到老的時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眼花耳聾,行動逐漸不便;意味著交際圈子變小,還會常常產生無依無靠、無奈無助的孤獨感。作為一名老干部局的干部,你常懷一種神圣的責任感。你在心里對自己說,必須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關照老干部,呵護老干部,尊重老干部。同時,你又時時刻刻懷著感恩的心,為這些老人們做好“后勤”,因為你知道,他們為國家、為社會,操勞了一生,奉獻了一生,不容易啊!老干部是個寶。他們寶貴的工作經驗,他們高尚的人生操守,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們、不尊敬他們、不呵護他們呢? 所以,在你的工作范圍內,轄區離休的有多少人、退休的有多少人、代管的有多少人、誰的歲數有多大、誰的生日是那一天、誰家的日子過得怎么樣等等這一切,你都一清二楚,所以,凡是有老干部來橋東區里辦事的,連保安都知道你在哪個樓、哪個辦公室。有時候,雖說老干部們說的情況不屬于你的工作范圍,但你也盡心盡力,細致耐心地指點,給對方幫忙出主意,所以,你不但幫著老干部做事情,還為老干部的遺屬排憂解難。當你得知老干部遺屬譚淑珍家里生活困難,身體又不好時,你給她辦理了職工醫療保險;你還給老干部每天訂一袋奶,還給人家送奶公司談條件,要求人家在給老干部送奶的同時,也必須把給老干部買的書訂的報和橋東區的文件一并送到;你每年都會為老干部組織一次旅游、療養。你還陪老干部下棋、唱歌,讓老干部身心放松,精神愉悅……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所以,老干部們一有事兒,都樂意給你嘮叨嘮叨,他們說,聽著你說話,看著你的笑,心里都高興;所以,84歲的代管老干部趙義才非常愿意把關系落在你的轄區,并手書遒勁的書法“老干部之家”,送到你所在的單位——橋東區老干部局;所以,退休老干部魯繼田在博客上說:“我驕傲,我是橋東區的退休老干部……”所以,你不發怵跟老干部打交道,因為你不但有細心、耐心,更有仁慈心和孝敬心…… 那天,也是個下午,在采訪你的時候,你談的都是離退休老干部的事兒,幾乎沒說起自己什么,也沒說起自己取得什么成績,你只是謙虛地一笑,說你叫于淑英,今年45歲了,在橋東區老干部局工作三年了,是個領頭雁。 于淑英,這個用愛心編織美麗夕陽的人,和她打交道,爽朗、舒心,也是福分。 最美是夕陽 文/杜學峰 人至夕陽,似乎意味著生命進入了尾聲。 不少老人到了這種時候,難免傷春悲秋,覺得來日無多,要么消極度日,要么愁眉深鎖。可要我說,人至夕陽,才是生命中最精彩的時刻。 剛退休那會兒,經常覺得不適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覺得自己老了,成了社會的負擔,也漸漸遠離了社會的主流。那時,哪怕在路上看到年輕的身影,總要駐足,羨慕好一會兒。可后來,情況漸漸有了變化。 我發覺,人至夕陽,才是最美麗的時刻。年輕時的我,有大把的青春,有滿腔的追求,卻常常苦于囊中羞澀,或者經驗的缺乏,屢戰屢敗,常常因不得志而活在抑郁中;年過不惑,盡管有所起色,卻因忙碌的生活和事業,成了物質的奴隸,也漸漸在光怪陸離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 如今的我,不再有年輕時的羞澀,對世事多了幾分淡定和從容;有了多年的積蓄,生活也不再處處捉襟見肘;有了豐富的經驗,對人和事都多了一層以前不曾有過的理解;人至此時,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再是事業,而是健康和親人,終于從迷失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最真切的追求,也學會了珍惜。 當老友感慨青春不再時,我卻深有感觸地說,如果能有選擇的機會,我最喜歡的,還是如今的樣子!二十幾歲的我,沒有腦子;四十幾歲的我,沒能在塵世中保持一顆清醒的心。只有如今的自己,才是最完整的。 人生,歷經了萬重山,回首以往,我們需要的不是遺憾,而是對當下的肯定。人至夕陽,不是生命的尾聲,而是另一個收獲季節的開始。我們在此時收獲的,是以往歲月里播下的種子和汗水。而這些努力和收獲,讓人生的夕陽變得更加多彩。 最美不過夕陽紅 文/白樺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幸福人生的終極理想不再是“不老”,而是“健康地老”。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晚年生活,有些不盡人意。有的生活沒有依靠,甚至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還有的生活雖有依靠,可生活觀念落后,與時代不相適應。有錢舍不得用,廢棄物品舍不得扔掉,吃殘羹剩菜;有的精神頹廢、生活沒有情趣。如果把老年人比作夕陽,最美又不過夕陽紅,如何讓老年人度過幸福的晚年有待思考。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走訪了鄉鎮的農戶之家,叩開大門,見到的是位衣著整潔、身體健朗的老同志。這是一棟四合院格局的平房,進大門的過道里擺放著一扇屏風,紅木的底座,銅質的畫面。屏風正面是孔雀和牡丹花的圖案,背面是仿毛主席手跡沁園春·雪的詩詞,隱約中體現出主人的品位。在四合院內一個不大的小花園內,有草坪、樹木和鮮花,都整理得有形有色。院內的側面墻上大寫的“和”字與整個房屋的氛圍很和諧。老人很自豪地說:“我今年72歲,有4個兒子,兩個在縣城當老師,還有兩個在外地工作。”老人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都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得到了一個啟示,晚年生活要這樣過才有質量。 也許有人會說,這位老人生活條件好、身體健康,所以才有這樣好的生活,而大多數老人病纏身,哪能談幸福呢?這讓我想起一位70多歲的李奶奶。退休前她是一位很有名的兒科醫生,丈夫也是機關干部。2003年丈夫中風,生活不能自理,一雙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她在兒子工作的城市租房自己生活,以便丈夫發生什么病情好有個照應。兩年前李奶奶的丈夫病情加重,成了植物人。李奶奶去了老年公寓。這么多年李奶奶有多少辛苦,我們無從得知。但她在老年公寓里的房間,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干凈、整潔,有書、有花、有現代生活用品、布局合理并周全的家。應該說李奶奶的晚年生活并不理想,但她在努力改變,讓不如意的生活,變得舒適、安詳。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老年生活,而老年生活的重點在理性的對待疾病、健康養老、健康生活。“自己不受苦、別人不受累,節約醫療費、為利全社會。”我覺得這才是正確的老年生活觀。 夕陽下的稻草人 文/劉希 太陽漸漸西沉,金色的余暉鑲滿天幕,靜靜的鄉村,美得像一幅流金的畫,夏風吹拂,夾著陣陣麥香,還有鄉村特有的煙火味兒,形成一道靜謐祥和的華美風景。 遠處的稻草人,沐浴在夕陽下,神情鎮定地佇立在田地里,隨風舞動長長的雙袖,活靈活現。乍一看,還以為是個農人丟下農活,悠閑地賞著夕陽呢。 這幾年,隨著大量鳥類的向南遷徙,家鄉的土地上,來了一群群不知名的鳥兒,一年比一年厲害。鳥兒除了吃蟲子,便是喜歡在田地里翻找食物,剛種下去的豆子和青苗是它們最愛的美食,所以,待農人剛剛播種下,鳥兒就散落在田地里,見啥啄啥。母親的蔬菜種了一茬又一茬,花生籽兒剛種下就被鳥兒啄出來吃掉了。她曾無數次向我投訴鳥兒的厲害,我只好勸她:人年紀大了,還種那么多土干啥,我又不是不養你! 母親嘿嘿一笑,說舍不得放下那些田土,荒了可惜。再說一輩子勞作慣了,停下來會悶死。現在呢,她扎了些稻草人,有它們守著,好多了。我驚嘆:“稻草人?稻草人!”關于稻草人的記憶,一下子就涌入腦海。 那一年,我家里的西瓜地,老被鳥兒啄壞,看著心愛的西瓜被啄得到處是洞,我們全家人愁苦萬分。母親說:“咱們做稻草人吧。”我好奇,這假人能趕跑鳥嗎?母親斬釘截鐵地說:“能”,她便開始忙活起來。 母親找來幾根鐵絲,扭成十字架,再在上面捆些稻草,找了些舊衣服給稻草人穿上,戴頂破草帽,稻草人就做好了。我們一共做了五個,母親把稻草人分別佇立在西瓜地里,果然,鳥兒以為是人在看瓜,不敢下來吃了。西瓜收獲的季節,我們比村人們多收了不少的西瓜。 自此,我便對稻草人刮目相看,對母親更是欽佩有加。 再回家,看到田地里全是稻草人,田地里,還插了很多紅色的小旗,圍了些紅色的布條,稻草人就像統帥,管理著這地田地。母親說,今年的鳥兒特別多,一塊田地里,開始是放一個稻草人,不夠,又放兩個,到后來,不大的一塊田,佇立了四五個稻草人,這些稻草人穿著不一樣的花衣衫,形態各異,嚇得鳥兒再也不敢來侵犯它的領土。 鳥類災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嚴重,再加年歲已大,身體已大不如前,我勸母親跟我回城里,好好安享晚年,可母親謝絕了。我突然就想到,那些稻草人,一年四季守在田地里,不知疲倦地守望著每一棵莊稼,不正像我的母親,不正像我那些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故土的鄉親嗎?他們任勞任怨,從不停歇,生生不息,勞作不止。即使到了遲暮之年,也舍不得放下手里的鐮刀和鋤頭,堅定不移地在這片土地上耕作,他們披星戴月,是辛苦的,但同時又是快樂的,幸福的,知足的,心甘情愿的。 再回頭望望,夕陽下的稻草人沐浴在金暉里,還是一如既往的目光,還是固定不變的姿勢,堅定地守望著希望。 >>>更多美文:好文章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6dev668519&aid=17238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