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新光證券股票證券開戶流程》 2023元富證券定期定額手續費低消 2023兆豐股票定期定額手續
2023/02/03 07:08:09瀏覽20|回應0|推薦0

新光證券1342八貫2023存股名單推薦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1/9盤前》網通廠營收報喜 4檔飆高音 工商時報 梅中和 2023.01.09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台股今(1/9)日盤前掃描的重點新聞如下: A.利多因子: 1.上周五華爾街三大指數均大漲超過2%,費城半導體指數飆升4.7%,台積電ADR漲逾3%,聯電ADR漲逾6%。美國12月就業人數增長意外強勁、失業率下滑,但薪資增長放緩且服務業活動陷入萎縮,緩解投資人對聯準會升息路徑的擔憂,延續了「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模式。 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全面收高,原材料股表現最佳,其次為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蘋果股價大漲3.7%。 數位聯準會官員周五承認已經出現薪資增長放緩等經濟逐漸減速的跡象,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暗示下一次政策會議有機會縮小升息幅度至25個基點。 2.元月首周法人轉買超,周K線中止四連黑翻紅且彈上半年線,且美股上周五彈升帶動下,台指期夜盤大漲逾220點,期貨即將叩關14,600點,專家看好美通膨下滑外資轉買、政策作多、台版晶片法案過關,加上外資升評半導體股等利多匯聚,台股封關前進一步上攻,新春紅盤挑戰萬五關卡。 3.宏碁IPO小虎隊去年在PC市況逐步走衰之際,同步展現強勁營運動能,除已率先發布全年度營收刷新紀錄的安碁資訊及智聯服務外,包括建碁、展碁國際、宏碁資訊、宏碁智醫,及海柏特、宏碁遊戲、倚天酷碁等,皆交出年營收創高、並多有雙位數增長的表現,為集團挹注穩健撐盤動能。 4.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多家科技廠商選在景氣寒冬逆勢操作、調高2023年的資本支出,載板廠、晶圓代工廠以及網通廠均見此風,在口袋夠深的情況下,加碼2023年的資本支出,力拚成為下一波景氣回升時獲利加倍奉還的安全名單。 5.國安基金將在10日召開委員會議,屆時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的進場投資金額,以及帳面損益。據側面了解,由於2022年10月底台股急殺,其中最低點更殺到12,629點,使得國安基金必須斥資更多銀彈護盤,國安基金目前動用護盤的額度已超過300億元,比起2022年第三季所公布投資約112億元,增加至少超過200億元。 6.受惠大陸寶鋼2月開漲盤,日韓、大陸鋼廠外銷鋼價每公噸上漲30~70美元不等,加上市場拉貨動能增溫,鋼市U型復甦成形。受此激勵,中鋼預計農曆年前開出2月內銷盤價可望開漲盤,市場預期主力鋼品熱軋每公噸可能上漲新台幣800~1,000元以上,且3月盤價不排除續漲,呈現「兔跳迎春」氣象。 7.電子紙供應商元太(8069)公布2022年12月營收、單月營收衝上31.22億元,月增10.3%、年增42.8%,累計第四季合併營收達85.43億元,季增5.4%、年增26.2%,全年營收一舉突破300億元大關、達300.61億元,年增52.98%,單季、全年營收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8.美股自本周起開啟超級財報周,並由金融股率先打頭陣,市場法人多數看淡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上季度的業績表現,不過,股價提前反應利空,且市場對聯準會升息放緩的預期下,買盤逢低掃年貨,聯電(2303)、聯詠(3034)等14檔美財報概念股有望受惠。 9.2022年營收陸續出爐,PCB上游材料廠如CCL、FCCL去年受到消費性需求疲弱、市場去庫存的影響,大多較2021年下滑,展望後續業者預期,雖然2023上半年仍處於傳統淡季、復甦仍不明顯,但看好第二季之後,隨著新產品相繼推出,營運回溫可期。包括聯茂(6213)、台光電(2383)、騰輝電子-KY(6672)與台燿(6274)等值追蹤。 10.市場關注台積電12日法說,市場普遍預期台積電第一季度雙位數衰退,將影響投資人在封關前的持股信心,法人篩選包括宏達電(2498)等CES展概念、板卡、內需、鋼鐵塑化及金融等16檔題材股,短線上仍有機會輪動表現。 11.上市櫃公司2022年12月營收陸續揭曉,光學龍頭大立光(3008)全年營收順利翻正,終結營收連3年走跌窘境,在資金進駐下,6日拉出長紅K棒、收復月線,另外包括聯電(2303)、鈊象(3293)等16檔同為去年全年營收正成長,法人齊青睞,拚台股農曆封關前最後一波行情。 12.俄烏戰爭、碳中和趨勢,歐美、大陸相繼擴大宣示綠能布局政策目標;太陽能更是美國、歐洲加碼推動焦點,而大陸2030年太陽能和風電裝機規模更估達18億千瓦。瞄準綠能商機,台塑旗下太陽能EVA、碳纖;南亞綠能相關建材;台化複合材料及台塑新智能儲能推展,加速搶進。 13.IC設計龍頭指標聯發科(2454)近期多空消息紛陳,但股價會說話,6日大漲4.6%收在660元,激勵IC設計族群全面吹響反攻號角,瑞昱(2379)、義隆(2458)等皆大漲逾半根停板,強勢吸金。 14.拜缺料困境順利解圍之賜,遞延訂單蜂湧而至,網通廠2022年唱高調,包括智邦(2345)、中磊(5388)、仲琦(2419)12月、Q4、全年營收全數創高,智易(3596)也寫下連續五年營收創高的佳績,網通股虎年行情可謂是虎虎生風。(閱讀全文) 15.詮欣(6205)2022年12月營收1.43億元、月減11.37%、年減2.93%,累計2022全年營收達18.73億元、年增17.11%,創下近六年新高。展望2023年,詮欣表示,看好車用、網通、IPC均有不錯的成長潛力,力拚2023年營收、獲利更勝2022年的目標不變。 16.高速傳輸IC場祥碩(5269)在2022年下半年受PC市場頹勢衝擊,法人預期,祥碩全年合併營收恐將繳出衰退雙位數表現。不過,進入2023年後,祥碩在USB 4的主控端(Host)、裝置端(Device)等雙產品線將有望搭上USB 4商機,出貨全面成長,第二季營運將有望開始逐步回溫。 17.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兩大顯示卡供應商,有望在上半年相繼端出新產品,同步帶動供應鏈出貨動能回穩。法人表示,同時攻入輝達、超微等兩大陣營的電源管理IC廠力智(6719)第一季出貨表現將同步止穩,最快有望在第二季營運開始迎來升溫。 18.遊戲股王鈊象(3293)2022年繳出亮眼成績,展望2023年有兩大規畫,一進軍美國市場,另一方面則嚐試將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概念融入遊戲產品當中。 鈊象電子2022年營收為119.47億元,年增5.87%,第四季每月營收均站穩10億元以上,符合公司預期。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為29.42元,全年有機會挑戰賺四個股本。 19.宏全國際砸逾71億元在海內、外設廠或自貿廠,為2023年營運增添動能。其中,在承租的台中港自由貿易港區,興建台灣自貿廠一期,預定第二季投產,投資逾16億元;另大陸漳州廠投資12.1億元,興建第二條生產線,第二季投產,投資998萬美元(新台幣逾2.99億元)的浙江衢州廠,預定第四季投產。 20.亞德客2022年合併營收不論以人民幣或新台幣計價,均改寫新高。亞德客並預期2023氣動市場可望正成長。 21.受惠商圈人潮回流,台北市西門、忠孝、中山南京三大主要零售商圈,摩拳擦掌等待解封商機,店面空置率也同步下降;其中,西門商圈從最高的2成,下降至18.6%,店面市場逐步回春。 22.近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漲幅驚人。根據實價登錄統計,台北市商辦2022年平均單價每坪78.5萬元、廠辦每坪63.1萬元,在這波房市景氣多頭的6年間,不僅逐年上漲,且漲幅加速,6年來累計漲幅各有20%、33%,二大蛋黃區大安、信義商辦均價行情站上史無前例的三位數。 23.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帶領集團各子公司參加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雖然半導體市場景氣仍在修正調整,但對下半年市況止穩回溫抱持樂觀看法,而鈺創近年開啟新型商業模式,由晶片賣家轉變為系統方案提供者,並宣布跨入機器人及無人車等新市場。 24.中國大陸2023年宏觀經濟依舊面臨多重挑戰。大陸官媒最新刊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大陸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專訪,他提出2023年的金融政策應著重在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包括鼓勵住房與汽車消費、擴大對外資開放,其中又以支持民營企業、促進互聯網平台發展為重中之重。 25.農曆年後大型行庫因應「年後轉職潮」,先行啟動2023年第一波徵才。根據各大行庫內部盤點統計,八大行庫裡已有6家在農曆年後啟動徵才規劃,合計超過1,200人;就2023年全年而論,單是已規劃員額就超過3,000人,其中台企銀與台銀分別成長3成及22%,為增幅最大的兩家行庫。 26.是方電訊第四座IDC機房動工後,已吸引國際重量級大廠搶訂預約,是方電訊總經理劉耀元透露,應客戶要求,原訂2023年底完工、2024年第一季啟用的新IDC中心,將力拚提前至2023年底前啟用,凸顯2023全球IDC及雲端市場仍看俏。 27.針對超徵稅收3,800億元,行政院預計周四(12日)院會拍板訂定特別條例,送立法院審議,主要涵蓋蔡政府去年底國安會議七大結論,包括疫後強化韌性、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普發6,000元等。據悉,立法院不排除延會審查特別條例,至於特別預算案及閣揆備詢可能留待新會期。 28.中華電信網路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大投資,2023年將蓋五座!據了解,中華電信規畫2023年分別在台北市濱江、新北板長、桃園崙坪、竹北及台中大肚興建五座IDC中心,被視為繼2016年板橋IDC中心完工啟用後,近六年來中華電信最大規模的IDC中心投資案。 29.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等21名大陸知名民營企業家近日罕見在大陸官媒央視的「對話開年說-啟動,2023!」節目集體現身發聲,對2023年的大陸經濟表達樂觀看法。 30.立法院院會最快9日三讀攸關打炒房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惟建商針對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反彈甚大,成最大癥點及變數。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8日強調,舉凡都更、危老重建及合建分屋等分回住宅,正常開發及必要業務都不會受到限制,也不受5年不得移轉出售限制,子法會明訂清楚,新法不溯及既往。 31.最大權值股台積電、股王大立光12日同步召開法說會,除公布2022年第四季、全年營運成績單,對今年上半年的產業調整、下半年反彈力道的展望,全都是法人眼中的重中之重,尤其台積電對半導體產業景氣最新觀點,勢將產生一錘定音的效果。(暫中性看待) 32.檢測驗證服務商耕興(6146)公告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11.86億元符合預期,2022年度營收首度突破50億元大關達50.1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耕興表示,長期深耕5G及高階網通檢測服務,未來這類整合不同無線技術的複合式產品檢測將會大行其道,對2023年營收續創新高抱持樂觀看法。 33.疫情常態化、外食市場升溫,公司行號與機關團體復辦尾牙春酒,農曆年除夕圍爐與史上最長年假帶動聚餐,加上政府還稅於民發現金,可望刺激內需消費。 有多品牌多據點優勢的晶華(2707)、雲品(2748)、寒舍餐旅(2739)等觀光飯店,與連鎖餐飲集團王品(2727)、瓦城(2729)、漢來美食(1268)、豆府(2752)與亞洲藏壽司(2754)等,首季營運強強滾。 34.生技股受惠全球解封,醫療、美保活動走入正常,加上醫藥族群新品上市、併購、代工訂單和匯兌收益等利多激勵,獲利交出佳績。後市還有智擎(4162)、合一(4743)、逸達(6576)的藥證利多,激勵類股搶攻紅包行情,扮演資金避風港。 法人認為,2023將是醫藥股的轉折年,拜醫療法、再生醫療法規鬆綁所賜,估產業獲利再成長3成。初步統計,保瑞、美時、生泰、中化生、生達、東洋、寶齡、合一、旭富、南光、智擎、長聖等,獲利看好。 35.農曆年前家具家用汰舊換新旺季,居家零售特力(2908)、詩肯(6195)、振宇五金(2947)、寶雅(5904)等行情看漲;特力強調,傳統上農曆年前兩周是採買高峰,無論是採購年貨或汰換家具家用等多數集中在兩周內買齊,也是本周起人潮湧入主因,有望帶動元月營收創高。 36.上市櫃公司2022年營收呈現年增、或創歷史全年新高,法人在新年第一周買超千張以上的「雙喜臨門」股,包括聯電(2303)及元太(8069)等13檔受關注,隨著美股6日強彈,元月紅包行情本周可期。 37.法人普遍預期台股企業2023年獲利將較前年度衰退,尋求獲利優質標的成了研究機構當務之急,統一投顧看好金像電(2368)平台升級受惠仍走在趨勢上,中信投顧則青睞光寶科(2301)精實聚焦,光電與雲端核心事業加速成長,雙雙看好2023年獲利更上層樓。 B.利空因子: 1.台塑四寶預計10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及全年自結獲利。伴隨歐美解封,台塑化去年第四季成品油煉油價差持穩回升,不過,受到原油從第三季每桶90美元高檔大幅急跌,單季價格重挫逾10美元,加上石化低迷盤整,拖累在途、庫存跌價損失攀高,不僅營運面臨連二季虧損窘境,第四季虧損包袱較第三季62億元擴大,恐破百億元。 2.科技產業歷經2022年全年淡季,目前還籠罩在庫存過高的壓力之下,科技廠商歷經景氣雲霄飛車,過去一年凍結人事、減產、打銷庫存、大砍資本支出、出脫非核心事業等五路並進的方式比氣長,靜待下一波景氣循環。 3.2022年金融市場大翻盤、股債出現史上少見雙空,根據最新公布的全球官方基金2023年年度報告,調研機構Global SWF 長期追蹤的174支大主權基金、281支退休基金,數據顯示兩者加總資產(AUM)在2022年出現首次的縮水至31.4兆美元。 其中,主權基金總部位下降至10.6兆美元,單年減少1兆美元;整體公共養老基金規模則出現單年減少1.3兆美元,總資產元縮水至20.8兆美元。 4.推特繼去年底大動作裁掉半數員工之後,近日又傳出在都柏林、新加坡裁員至少12人的消息,而且這回多半是內容審查人員受到影響。 5.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7日在演說中表示,即便今年通膨降溫,美國也不會重返疫情前的低利時代。此外受到聯準會(Fed)多次升息,美國大型銀行預期今年美經濟難逃衰退命運。 6.不滿印度競爭委員會判定安卓系統非法壟斷市場,谷歌已對當地最高法院提出上訴。這也凸顯該全球第二大網路市場,為了緊縮對網路業的監管,已引發它與美國科技巨擘的對峙升高。 7.近期大陸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價格猶如坐雲霄飛車,從2022年12月初的一盒人民幣(下同)60多元,最高炒到一盒8,000多元,但目前已跌到每支1.5元至3元。重慶快篩製造商中元匯吉疑因生意大跌而裁員,7日傳出逾千名工人示威衝突,入夜後警民仍對峙。 8.香港房市2022年表現慘淡,全年房屋成交量下跌近4成,房屋買賣合約總額為5,544.6億港幣,較2021慘跌39.6%。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2022年末報156.77,與2021年同期的184.55相比,累計下跌超過15%,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 9.隨著國境開放,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幾乎解散的機場接送業務,急著在短期內迅速歸隊,成本因而大幅增加,也影響到銀行信用卡機場接送業務受到衝擊。 銀行業搶著重啟吸收高端客戶的免費機場接送服務同時,不得不調高使用門檻,力求在搶高端貴客的同時兼顧成本考量,多家銀行2023年無限卡免費機場接送的服務門檻都比過去高,未來不排除每年檢視持續調高門檻。 10.貨櫃海運業今年面臨三大挑戰,全球貿易疲弱、運價崩跌、新船激增,市場多空論戰,船公司仙拚仙。 部分國際機構、航運大老示警,端視船公司控艙能力,減緩運力過剩衝擊,並期待俄烏戰爭早點結束,重啟重建需求,否則運價戰繼續打下去,美西、歐洲等航線盈虧線難守,小型船恐出現虧損。 11.限期建商取得土融之後必須在18個月內限期開工,已使投入都更及危老的中小型建商大受衝擊,不具名的銀行業者對此坦言,已有許多小型建商反應,很多為了整地而向原住戶買入的老屋,因為房子本身幾無殘值,使央行直接將這類買房子的放款歸類為「土地貸款」,也劃入18個月內限期開工的範圍,已直接衝擊建商為了推進危老都更案的整地行動。 12.詐騙陳情案年年有,2022年特別多!金管會證期局指出,2021年全年有439件詐騙陳情案,2022年案件數快速增加,全年累計636件陳情、年成長45%。金管會指出,近三年特別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前年股市好,詐騙簡訊盛行,二是加強宣導下,愈來愈多民眾檢舉不法。 13.內憂外患,國內加工絲廠面對電、水價調漲,及原物料價格上漲,通膨減緩客戶下單動能;外則有大陸規格化、越南產業鏈崛起競爭,未來一年,經營環境將更加艱困。 通膨造成的終端需求降溫,市場統計,台灣加工絲產業目前整體稼動率降至6成左右。 延伸閱讀 16檔題材股鋒芒畢露 CES概念上漲機率曝 16檔績優股封關前衝刺 這類股有作夢行情 13檔雙喜紅包行情可期 法人買超這檔最多 全球大解封!生技獲利有戲 搶紅包行情 聯發科領軍 IC設計吹反攻號角 2檔狂吸金 台股盤前掃描

新聞02

南光 法人力挺短多氣盛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2.12.13 示意圖。圖/freepik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南光(1752)受惠於大陸「新十條」大幅放寬防疫規定,民眾掀起藥品搶購潮,再加上歐洲也面臨抗生素缺貨問題,12日在三大法人同步買超286張下,股價爆量直奔漲停,終場大漲4.45元、以49.05元創下二年新高,成交量放大至逾1.4萬張。該股短線上呈噴出走勢,KD指標高檔鈍化,短多攻勢強勁,惟短線漲幅已大,震盪恐加劇。 近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有成,除了骨鬆藥將進軍日本外,抗發炎用藥「命得生」注射劑已獲大陸一次性三年採購量,初估年出貨1,000萬劑,10月起開始出貨,目前已進入24小時加班狀態,法人看好明年起將有強勁爆發力。 台股上市櫃買賣超

新聞03

MoneyDJ新聞 2022-12-26 10:38:37 記者 趙慶翔 報導中國鬆綁清零政策後,感染人數在短時間內迅速激增,疫情蔓延人人自危,儘管消費力道尚未回溫,不過額溫槍、耳溫槍、血氧儀等個人健康量測產品的需求急速升溫,帶動台MCU廠商感受到急又快的需求,包含盛群(6202)、松翰(5471)、紘康(6457)、凌通(4952)等。 事實上,MCU廠商幾乎從今年第2季過後,營收大多開始逐月下滑,價格、訂單急凍,而現在這一波訂單需求也讓平靜無波的水面稍稍起了漣漪,庫存終於有稍微開始下降的感受。 以盛群來說,由於血氧儀產品未有庫存,因此客戶已經下訂100萬套訂單已經排入生產,預計最快將在明年首季底才會看到具體對營運的貢獻。 另外,松翰耕耘醫療MCU已經超過10年,台灣醫療用品廠商都是松翰的客戶,而近兩年則打入中國品牌客戶,公司表示,急單由於屬於短單性質,不會立即明顯的反應在近期的營收,加上明年首季也將是傳統淡季,工作天數少,因此還需要觀察後續的出貨進度而定。 不管是耳溫槍或額溫槍MCU都是「量測用MCU」,除了可以量測體溫,也可以量測血壓、血糖,事實上,先前2019-2020年疫情初期也是這種急又快的訂單,不過這次和上次來說,業者也大多認為,不確定因素更高,是否具有延續性也都保守以對,主要還是因為先前過度下單、庫存過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由於台廠透過當地代理商打開客戶群,通常代理商都超過20家左右,普遍來說,目前MCU廠加上代理商手中的庫存量,大多是在6-12個月上下,幾乎說是滿手庫存。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坦言,客戶工廠也大多位於中國,因此也同樣面對疫情、染疫造成的停工問題,據了解,當地生產製造商的工廠員工確診率幾乎超過五成,很多已經停工不生產,稼動率低,這讓後續下單也充滿不確定因素。 MCU廠商超過8-9成以上應用集中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就市場來看,佔台廠營收更大的是在中國市場,大多超過8成以上,因此,業內高層坦言,其實MCU廠更期待的是在中國解封之後,疫情獲得控制之後,消費力道是否出現回溫,這才是明年營運的重點指標。 至於價格端來看,由於前一波疫情搶購造成價格混亂,部分白牌健康量測產品驗證期縮短,只要有相關技術的廠商就能進入,門檻相對變低,使得價格、毛利率也差不多落在平均,依照不同品牌客戶而定,因此,對於台廠來說,價格與獲利端也仍受到競爭而有壓力。 不過,業內普遍期待明年第2季晶圓代工廠價格將出現全面性的調降,或許最好的狀況是,當時的庫存已經消化到一定程度,且成本也出現鬆動,對於下半年消費性旺季的需求與回補庫存的狀況將會更趨正面,營運也有機會回到成長軌道。 (圖片來源: MoneyDJ資料庫)

3686達能2023存股名單推薦, 2434統懋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5906台南-KY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

OPEN445RE115EF5EE



2023新光證券開戶注意事項》 2023富邦台股定期定額證券開戶推薦 2023永豐金大戶投定期定額新開戶優惠1530亞崴2023存股名單推薦 1220台榮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台達電家登強攻 鋼鐵王生技再起 19檔IN
( 時事評論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66ypnnz89828&aid=17825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