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吉先正的特別推薦31284 劉俊佑的優惠好物67192 《老屋》續之鄰家大姨 (2) (3)
2022/03/21 05:22:24瀏覽30|回應0|推薦0

真心祝福這個四世同堂的家庭生活幸福,大姨壽比南山!   --題記   眼前的老屋正讓我陷入無限的回憶與沉思之時,鄰家大嫂推開屋后的房門走出來,她用驚奇而又驚喜的目光看著我,脆生生地叫出了我的名字,“關英!”“大嫂!”“快進屋!”我被她的熱情瞬間感動的不知如何是好,就欣然地進了門。   一進門左手邊的門開著,一位老人正好坐在炕沿邊,“大姨!”我徑直上前,我們倆幾乎同時伸開了雙臂抱在了一起,大姨拍著我的后背“我的兒啊,這么多年了,才見啊!”而我此時也說不清是激動,是難過,已經泣不成聲……自從二零零三年元旦后的第四天,老屋遺憾地轉賣后,我就再也沒有回到過這里,也沒有見過老鄰舊居,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是我想念的人!   從記事開始,大姨我們兩家就是鄰居,中間只隔了一道矮矮的土墻,每天早晨開門就能見面,兩家人都屋里屋外地忙活,一有空再聊上幾句,“今天早晨做的啥飯呀?”“吃過了嗎?”彼此的微笑,就是一天的好心情。那時母親還那么年輕,既勤快又麻利,是出了名的巧手,繡花,裁衣,做鞋,干農活樣樣行。我家的豬圈里總有兩頭大肥豬,一到飯時,沒等我們吃飯,豬就先開始叫了,母親就做好飯,再去喂豬,然后才給一家人的飯菜擺上桌。大姨家喜歡養大鵝和小兔子,她家的大鵝在院子里趾高氣揚地踱步,還時不時嘎嘎嘎地叫幾聲。小兔子關在兔籠里,要喂馬蓮,胡蘿卜和水,它們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特別可愛。   說起鄰家大姨,也是個操勞了大半生的人。十八歲就聽從父母之命,嫁給了小她六歲的男孩,他家里只有奶奶,父母鬧防疫走了。大姨的母親是個非常善良的人,見這祖孫倆可憐,就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嫁了過去,那時的大姨身材高挑,一張漂亮的臉蛋,又聰慧懂事,是堅決不同意的。可她的母親說“那娃兒的爺爺是遠近聞名的秀才,他的孫子也錯不了,以后的日子會好的!”就這樣,大姨既當姐又當妻,十八歲就當起了家。   十二歲的大姨夫,跟所有同齡人一樣,貪玩調皮,如果大姨要去集市,他就追在后面喊“給我買糖果回來!”平時只知道和小伙伴們玩耍,根本就不知道管家里的事,大姨就像對待自己的弟弟一樣,關心他,愛護他。   大姨原本是山東人,是跟隨闖關東的大隊伍一起出來的,二十幾歲就來到了內蒙古,落腳在我們村,和我家做了鄰居。大姨有為人治病的獨門醫術,有一次我親眼見她用麥芒刺破一個人的內眼皮放血,也怪,那人閉了一會兒眼睛再睜開,眨了眨說,好了!我一感冒發燒,母親就把大姨找來,在額頭上有間距地放點血,睡一覺醒來,就覺得渾身輕松多了。至今我也說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村里人沒少麻煩大姨,但是大姨從未收過找她治病的鄉親一分錢。   大姨的口語是山東味的東北話。我總是覺得新奇,從小的時候就喜歡模仿她說話,以至于我后來模仿個別的方言都有幾分像。大姨說“家鄉話,一輩子也改不了啊!”是啊,無論我們走出多遠,帶泥土味的家鄉話,都會讓我們思念故鄉的一草一木,想念故鄉的鄉里鄉親。   大姨家新蓋的大瓦房,寬敞明亮,設計得典雅別致。再看大姨,和十幾年前差不多,雖然頭發有些稀疏,但只有少數的白頭發,身板依然硬朗,已經是八十六歲高齡了,自己的事什么都能做,只是大姨夫去年走了,身邊缺少了陪伴她多年的那個人。   從這屋跑到那屋的大姨的小重孫,剛過一周歲,仔細一看,和曾經的小宇(大姨的孫子)一模一樣,胖乎乎的小臉,明亮的眼睛,嘴角還有一對甜甜的小酒窩。我的思緒一下子又飛回到了多年前,小宇和他的弟弟小學小的時候,我和小侄女最喜歡逗他倆玩了,我說“叫姑姑,”他就嘟起小嘴“豬豬!”那神情可愛極了!今天的小宇,高大帥氣,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在聚光燈下,比當紅的男星還要帥十倍!   大姨的兒子,兒媳婦都是特別好的人,大嫂結婚以后,一直和大姨一起生活,任勞任怨,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常言說,一個熱心善良,樂于助人的人,都會有好兒孫,大姨就是用自己高貴的品行,證明了這句話!   告別大姨一家,走在熟悉的街巷,這里曾留下我重疊的腳印,我和伙伴們游戲,玩鬧的情景……   太多太多的記憶,依然清晰地在腦海浮現。因為失去了老屋,而心里塞滿了凌亂,想來不敢來,想見不敢見,那是一個永遠也打不開的結,只能在無人處獨自感傷!   難道真的是我離開這里太久了嗎?那扇永遠向我敞開的大門,再也不會為我開啟!因為最愛我和我最愛的人離開了。身邊依舊熟悉的空氣,讓我的心空空落落,再無歸屬。   我的老屋,是我做夢都想再回來的地方!我的老屋,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彩,是因為我的離開而傷心了嗎?還是為這變換無常的紅塵俗世而感懷?今日,我再也無法讀懂她的心思了!   我的老屋,依然倔強,風吹雨打,不動不搖,靜觀眼前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此刻的我,面對老屋,思如潮涌,不知不覺,又一次潸然淚下……   +10我喜歡

作者簡介:耿樹文  男,  河南省滑縣人,供職于 滑縣骨科醫院  ,主管中藥師 。業余愛好寫作,作品散見于《江山文學網》、《北方當代文學》、《安陽晚報》《微小說閱讀網》等平臺。     陽春三月的一天,他要到省城參加一個書法展覽,猶豫良久,他在微信上告訴了家在省城的她。她很爽快地回復,歡迎,我們早該見面敘舊了。   想來他倆有二十年沒見過面了,雖然QQ、微信已聯系上已有十多年,彼此時常問候、寒暄,但他知道她很忙,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業務量很多,事業有成,他為她感到高興。她多次邀請他到省城來找她,他都沒去。他很少到省城,作為一名小縣城的初中語文老師,即使偶爾去參加學習,他也不想打擾她。     這一次,他的書法作品獲得了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大賽的優秀獎,多年的愛好得到了專家的認可,他的心情異常喜悅,所以想和她一起分享這份快樂。   坐在開往省城的列車上,他腦海里回放著二十多年前高中時,他倆一起同窗時的種種過往。那時他是團支書,她是班長,在班級工作中多有接觸。他和她都愛好文學,有共同的話題,學習之余,從李白杜甫到艾青汪國真,從魯迅到朱自清,他們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又愛好書法,經常在校園里寫黑板報。她歌唱得很棒,加上容貌清秀,所以時常在校園文藝節目中露臉。     他性格內斂,她熱情奔放。她經常讓他寫一些字給她,他很欣然,有時故意抄一些當時流行的朦朧愛情詩送她,她看到后笑而不語,會主動邀請他去校外的小吃店,他們都喜歡吃一種叫“灌腸”的小吃,他喜歡水煮的,她喜歡油煎的,他們要兩樣,彼此還交換著吃。校園后面有一條小河,河兩岸垂柳依依,他們也常在那里討論文學,興致來時她還會清唱歌曲,當時的流行歌曲她幾乎都會唱,他最喜歡她唱的那首《漂洋過海來看你》,因為是李宗盛操刀制作的歌曲,所以這首歌的詞作真實感人,而她演繹的是那么好聽,在他眼里幾乎等同原唱。   他們純真而帶點青春時懵懂的情感,如同那時校園旁的河水一樣清澈美好。     短暫繁忙而又充滿快樂的高中生涯很快結束了,他考上了師范學院,她走進了財經學院,不在一個城市。剛進大學時彼此還書信來往,互相訴說著心事,大二時,她和學校的學長戀愛了,于是,便“漸行漸遠漸無書”,斷了聯系……   他在列車上一路用耳機反反復復放著那首《漂洋過海來看你》,“……就連見面時的呼吸,我也反復的練習……”,一想到要面對面的與她相逢,他的心情美好而忐忑。     他到了省城,她微信告知,她還有些事情要處理,讓他先去參加書法展覽。他原本是想讓她陪著一起去,然后看著他領獎,因為他記得上學時,他曾對她說過,自己要成為一名書法家,她說,她相信他,等著那一天,她一定當面向他祝賀。   既然她很忙,他就一個人去了。參加完展覽,他給她發微信,她還沒忙完,又等了一個小時,將近下午一點,她終于忙完了,驅車來接他。     她開著一輛奔馳車,紅色的,紅的熱烈而奔放,她下車時,雖然他經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見她,她一直保持著青春嬌艷的容顏。但今天近距離面對,他還是被驚艷到了,沒想到三十七、八歲了還有著傲人的身材和精致的面容,她一襲黑色的職業裝顯得更加高貴。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一身運動衣,和微微隆起的肚子,顯得有些局促了。她倒很熱情,走到他跟前,張開雙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她說:“好久不見!抱歉啊,太忙了,讓你久等了。走,我請你吃西餐吧。”   這是他第一次進西餐館,有些不安。她讓他點餐,他說:“你點,你吃啥我就吃啥。”她點了餐,然后說:“恭喜你獲獎啊,獎金一定不少吧。”     他說:“沒有,這只是個榮譽,一種專業的認可。”   她有點不解的看了看他:“你每天那么努力的練字,就為了一個認可啊。”   他解釋道:“其實我練字是為了陶冶……”他還沒說完,她的電話響了,打了三四分鐘的電話后,她對他抱歉的說:“不好意思啊,你接著說。”   他似乎忘了剛才的話題,說:“你還記得咱們上學時經常去的哪家小吃店嗎?”   “哪家?”她問。   “就是賣灌腸的那一家,現在還有,味道更好了,店面也升級了。”他接著說。   “哎呦,你還吃那種東西呀,很不衛生的。”她驚奇地說。   他一時語塞。透過窗外看到她那輛紅色奔馳,隨便說了一句:“你的車好漂亮啊。”   “漂亮啥啊,還不到五十萬,合資的。我看中了一輛純進口的寶馬,等手頭這單生意下來,就把它換了。”   他想了想自己才辛辛苦苦攢了八萬塊錢準備買一輛國產車,想不起說些什么了。   她趕忙說:“牛排上來了,趕緊吃吧。”   他笨拙的學著她左手叉,右手刀的切著牛排,吃著好像嚼蠟一樣,品不出味道。遠沒有當年兩塊錢一碗的灌腸味道美。     他又問:“你現在還寫詩嗎?上學時你寫的多好。”   “早戒了,哈哈。現在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那心思,寫詩很費腦子的,我這一分心,說不定幾十萬的生意都沒了。”她笑著說。   他又接不住話了。他原本想象的二人見面的場景不是這樣的。   于是,他起身說去上洗手間,到前臺把帳結了。   他給她發了個微信,說:“相見不如懷念,我先走了。”       然后,關上手機,自顧的打車走了。   +10我喜歡

豫西南盆地往南百里平川,火燒新野的古戰場本沒有山,但老百姓還是不甘心,把城北四十五里歪子正東的兩個沙包丘陵,嬌慣地稱作了山,一個是占臺寺神秘的鳳凰山,還有一個就是白河岸邊那風花雪月的蔓荊山。   話說在風花雪月蔓菁山的山腳下,住著一戶忠厚樸實的人家,與世無爭地過著平靜的生活,享受著天倫之樂太平盛世。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本沒有招誰惹誰的忠厚人家,竟然也不知不覺地被大禍敲門了。   “這孩子,不是說要坐車回來的呀,咋不見人呢?”臘月二十三,陰歷小年,一大早,小蔓媽就嘮叨開了。   “不著急,或許放假時間推遲了吧,或許雪大,小蔓拐到同學們家玩去了,”小蔓爹一邊念叨著唯一的獨生女兒,一邊安慰著小蔓媽。   是呀,小蔓電話里也說過要回來過年,按說坐車也應該到家了,是咋回事哩。小蔓爹暗自揣測著,算了,再等等吧。   一天兩天過去了,小蔓還是沒有回來。眼看著大年三十了,小蔓爹著急了,終于跑出去,到村中央的小賣鋪里,給開封大學掛了個長途電話,學校里說,早已經放寒假了,同學們早已經離校了,學校里除了幾個安排的男同學值班外,都回去過年了。   “再找找吧,女孩子生性活潑,或許是結伴到哪個女同學家玩去了,一玩起來什么都忘記了,再聯系聯系吧,”學校里安慰著小蔓爹。   小蔓爹媽連忙給小蔓的幾個同學打電話聯系,一邊聯系,一邊等,幾乎認識的聯系遍了,連一點消息也沒有。   電話里說要回來過年,可是小蔓姑娘整個春節都沒有回家,小蔓的爹媽在焦急的情緒中度過了一個無奈的春節。過罷正月十五,都開學了,不行,不能再坐等了,小蔓爹一路搭上公交汽車向學校找去,他要找到開封大學,問問年內放寒假時,小蔓是跟誰離的校,他要刨根問底,要找找究竟小蔓上哪去了。   學校班主任老師也在納悶,過罷年都開學了,還不見小蔓的影子,是這個學生忘記開學的時間了,還是家里有啥事走不開,沒有來。在同學們之間一問,也沒有人知道小蔓的情況。   這還了得,學校一貫在同學們之間有規定,是不準輕易隨便借宿他處,不準夜不歸宿的,更何況一個女孩子哩。學校主要領導聽了小蔓爹反映的情況,對照班主任老師的意見,非常重視這個異常情況,一個大活人二十多天快一個月了,怎么能一點音信都沒有呢,于是立即責成學校有關的法學院、公安處、政治部等相關部門組成專案小組,查找小蔓的下落。   專案小組成員制定了詳實的查找偵破方案,兵分兩路,帶著小蔓的近期彩色免冠照片,一路從小蔓的同學入手,排查有關小蔓年內放寒假離校的情況,和誰走的,如何走的。一路到車站,從車站開始,一直到小蔓的老家,到處張貼照片,訪問所有的公交客車航線司機和乘務員,查找小蔓的蛛絲馬跡。   十幾天,半個月過去了,專案小組連一點有價值的信息也沒有。這孩子哪去了呢?不會是失戀自殺吧,同學老師都反映,小蔓是班干部,一向遵守紀律,專心學習,除了愛聽音樂外,沒有發現有談戀愛的事情。   恰在這時候,有同學證實,年內放寒假時,看見小蔓拿著行李,坐著回老家的公共汽車走了。這條信息,對于專案組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專案組立即把力量集中在摸排這四五輛去南陽新野的專線公交車上了。     摸排小組終于有了音信,一個乘務員根據提供的照片反映,記得有這么一個女學生,年內臘月二十三乘坐她的車,那天雪特別大,人也不多,最后一班末班車,一個明顯特征是這個女學生愛聽音樂,身上帶著小型收錄機,好像是很晚了,九點多鐘,農村人都歸宿睡覺了,這個女學生到城北四十五里蔓荊山界中街下的車。   根據分析,學校專案小組認為小蔓確實回到了新野老家,于是十余人立即驅車趕到界中街,這個集鎮離小蔓老家十來里,專案組協調當地警方,決定在界中街安營扎寨,展開偵破工作。小蔓的彩色照片立即在方圓一二十里散發張貼開來,通知春節內外見過小蔓的人,速向警方提供線索,并逐家逐人走訪調查。   很快,調查有了收獲,專案組在走訪一個小賣鋪的老板時,小賣鋪的老大爺反映,好像年內一個晚上見過,晚上八九點鐘的樣子,這個女孩子在這兒買過一盒香煙,“白河橋”牌的,好像背著行李,之后往西邊史營沙灣方向走了。   專案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這條線索非常重要,往西邊走,是正確的,那是小蔓回家的路,但買香煙是干什么呢,是不是有男同學相伴呢?還是其他原因,專案組陷入了深思。小蔓爹也證實,這個女孩子一向本分,不會抽煙,難道到大學上了半年學,染上陋習了。咋學校老師同學反映還怪好哩,這又是咋解釋呢?   專案組決定順著小賣鋪老大爺所指的方向,向小蔓家里一路逐人逐戶排查,方圓二十里之內,廣泛散發張貼出去小蔓的彩色照片。   一天,兩天,一周過去了,案情沒有任何進展,是方向不對頭吧,專案組駐地的燈光徹夜不熄,案情在緊張的磋商中:如果是年內晚上八九點了,小蔓只有兩條路,要么住店,要么回家。   專案組對界中街所有的住宿旅店、干店進行了排查,根據排查的結果,有人反映,確實見過這么個女孩子,年內來問訊過住店,但都說沒有位置,沒有住下來,又走了。   這就奇了怪了,這孩子這么晚了,上哪兒去了呢?專案組一致認為,如果不錯的話,她肯定是沒有找到住處,又往家趕了。于是,決定繼續擴大范圍,張貼告示,進行調查。   一時間,界中街和蔓荊山史營沙灣之間,十里八村,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說啥的都有,有的說這個女孩子不正經,買香煙抽,肯定是和不正經的人混在一塊兒,跟人跑了;有的說,不像吧,聽說這孩子怪本分的,深更半夜回家,是不是半路被人截住,害了……   案件一時間陷入了撲朔迷離的境地,誰也說不準是咋回事。   老白河邊的沙灣村張栓柱老漢,光身漢一條,養了十多只山羊,住在河邊,也不割草,經常早上天一蒙蒙亮,就帶著干糧,趕上羊,出圈了,羊一放,就是一晌午,往河灘里一撒手,放任自流。   這天一大早,張老漢照例趕著羊群來到河灘,羊一撒手,這時候沒有人路過,便來到長著一簇簇茅草的河堤根蹲下去方便方便。哎,茅草叢里好像有個包袱袋子,李好漢好奇地伸手去拉,怪重,拉不動,往里一看,媽呀,是個死人,李老漢嚇得不得了,轉身就跑。邊跑邊喊:死人了,死人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張老漢一口氣跑到村里,趕集市起的早的人們紛紛結伴來看個究竟。消息很快傳到了開封大學駐扎在界中街的專案組。專案組立即封鎖了現場。由法學專家對尸體進行了初步檢驗,經過比對程序,認定死者就是小蔓。       人找到了,小蔓的父母悲痛欲絕。趕快破案,嚴懲罪犯,給小蔓父母一個交代,是擺在大學專案組案頭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經過深入過細的思想工作和溝通磋商,小蔓的父母終于同意了對尸體進行解剖化驗。   經過對尸體認真細致的處理、取樣、分析、化驗、解剖,大學的法學專家在小蔓的口袋內發現了半盒“茅廬”牌香煙和一個小收錄機,衣服上有酒后嘔吐物的痕跡,體內除了沒有消化的殘存的方便面外,沒有發現有酒精的成分,頭上有硬傷,脖子上有扭曲的傷痕,還有一點蹊蹺的是發現有精液。   這就奇了怪了,胃內容物沒有酒精成分,衣服上反而有酒精嘔吐物。專案小組立即調查了小蔓乘坐的那趟公共汽車的乘務員,乘務員證實愛聽音樂的小蔓從早上乘坐上客車起,沒有見喝酒,中午車也沒有停,乘客大都吃了自帶的方便面或者火腿腸,沒有發現有飲酒的。   經過法學專家論證,種種跡象表明,小蔓很有可能是被喝醉酒的人襲擊致死的。專案組決定:對界中街所有的大小酒館、食堂、飯店進行排查,對年內臘月二十以來所有的食客進行統計匯總,查找有價值的線索。   因為年終關門結賬,不再營業,所以食客很少,統計結果很快就出來了。界中街17個大小食堂的名單匯總起來,專案組把目標瞄準在界中街與蔓菁山史營沙灣之間三個村之間的食客,除了臘月二十夏官營李洪長打發閨女中午請客外,就是望春樓酒家臘月二十三晚上有一桌還沒有結賬的蔓荊山村的屠宰戶鄧寄生的260元欠賬。   專案組到夏官營的李洪長家一打聽,李洪長說確實有這么一回事,不過自己的閨女打工時結識的是廣東人,人家廣東人不喝白酒,結婚那天客人們也就象征性的陪著喝了點酸奶,根本沒有喝白酒,與飯店老板的證詞一致。   專案組到蔓荊山村,也就是小蔓的村莊,打聽鄧寄生這個人的時候,人們只搖頭,這個人哪,是個屠宰戶,殺豬買羊,有一幫狐朋酒友,嗜酒如命,人品不咋哩。   于是,專案組把目標瞄準在了鄧寄生身上。來到鄧寄生家了解情況,經過細致的溝通和思想工作,鄧的妻子才開了口:俺們夫妻倆早已經名存實亡,他去哪里,也不跟我說,回來后,喝醉了酒,光打我,我也害怕,不敢問他,年底,臘月快三十了,東西一收拾說是跟湖北古驛黃渠河的張占奎去湖南收購生豬去了,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臨走時還交代,不準跟任何人說,怕是要賬的來要錢。   專案組外調分隊的9名同志和蔓荊山村的治保主任,決定馬上到湖北古驛黃渠河去調查張占奎。   不在一個省,于是通過上級部門邊協調邊去調查取證,到達目的地湖北古驛黃渠河時,已經是中午過了,農村都在吃飯,專案組的同志聯系到當地的公安派出所的三名同志一同前往黃渠河村,聯系到黃渠河村的治安主任,一打聽,有一伙人正在張占奎家里喝酒,好像是從河南新野那邊過來收豬的生意人。   十有八九是鄧寄生,事不宜遲,正是抓捕的好時機,專案組的同志做了詳細的分工,決定實施抓捕。   “鄧寄生!”當地派出所的同志冷不防喊了一聲,“唉!”喝酒的人中間,有人不自主地答應。   就是他,在當地公安部門的配合下,將正在猜枚劃拳的幾個人撲了個正著,鄧寄生束手就擒。       看到公安人員出現在面前,剛開始還認為是抓賭的,鄧寄生嘴硬,不承認,后來聽說是新野歪子派出所來的人,開封大學公安處的人,這時候手腳都軟了,癱瘓在地,沒有了回天之力。帶回來審訊,鄧寄生對害死小蔓姑娘一事,供認不諱。   事情還得從小蔓姑娘放寒假回家說起:那是1988年的冬天,是一個大雪凍雨俱來的嚴寒季節,災害頻發,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白雪皚皚,溝滿河平,萬籟俱寂,百年不遇。   年關終于來了,在家躲了一冬天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購置年貨,機關學校也放假了,在外的人們也忙著擠車趕路,回家過年。   在開封大學上學的小蔓姑娘高高興興地和老師同學話別,買了車票,趕回家過年。離家三四百里,人多車擁擠,加上雪天路滑,又要轉車,到界中街鎮上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車少人稀,下了車,感覺雪又下大了,離家往西走,還有十來里路,還得過河。漫漫河灘,萬籟俱寂,怪害怕人的,一個人,怎么辦,是住店呢,還是回家?問了幾家干店,老板都打烊回老家過年去了。   歸心似箭,思家心切,最后小蔓決定還是往家走吧。一個女孩子家,走夜路,不容易,為了給自己壯膽,小蔓到路邊小賣鋪買了一盒“白河橋”牌香煙,點了一根銜在嘴里上路了。十七歲的小蔓從沒沾過煙,香煙一到嘴邊,那難聞的焦油味道熏得難受,旋即咳嗽了兩聲。   “這年月,時髦的女青年也真稀奇,不會抽煙,還裝樣,哎……不是個正經東西啊,”小賣鋪的老大爺伸出頭來,蔑視的眼光目送小蔓遠去。   小蔓背著書包行李,消失在風雪中。往家走,要路過一個老白河,白河平時水不大,就是灘涂廣闊,這一下雪,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邊。   小蔓一個人膽怯地往家走著,此時此刻,多想有個伴兒呀,哪怕是對面來個人也好,這對于平時膽量不算大的小蔓姑娘來說,也算是一個安慰呀,想起學校的同學老師,又想起家里的父母也許正盼著等著自己呢。昨天上午臘月二十二,已經給家里通了電話,告訴家里準備臘月二十三坐車回家,也許媽媽還沒有舍得吃飯,等著自己回去一起吃飯哩,小蔓走著想著,想著走著,四周模糊一片,手里的香煙不斷,提醒著給自己壯膽。   忽然,前面隱隱約約看見一個人影在晃動,一細看,不像是朝自己走來,好像這個人也是往前走的,小蔓快步趕上去,只要是同路的就好,也算是相互壯膽吧。走近去,小蔓一看,這人搖搖晃晃地走著,像個男人,“喂,老鄉,你上哪兒呀?”小蔓開了腔上前搭話。   “蔓,蔓….蔓荊山”,“這不是鄧寄生三叔嗎?”小蔓一聽話音,就知道是一個村里遠門的三叔,這個好喝酒的三叔準是又喝多了。   “啊啊…啊哦,是小蔓回來了,”“是呀,你在哪兒,是不是又喝酒了?”“在界中街,望春樓酒家,和幾個殺豬賣肉的伙計喝了幾杯,咋了,你們放寒假了?”“放假了……”   兩個人一言一語地答對著往家走,終于有伴兒了,小蔓這時候心里也放松了很多,看著三叔一晃一晃地走著,小蔓不由得想起了過去……       小蔓和三叔的女兒曉娟同歲,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起玩耍,形影不離,無話不說,看著兩個孩子健康成長,兩家人也相互交往密切。但不知道怎的,曉娟初中一畢業,就被父母定了婚,嫁給了遠在縣城的一個做生意的,如今已經是倆孩子的媽媽了,小蔓一想起曉娟,內心就有無限的惋惜。后來,小蔓繼續上學,考上了大學,在村里出了名,慢慢地,三叔一家對小蔓不像以前那么親熱了。   狂風呼嘯,這時候,暴雪好像下得更大了。小蔓和三叔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走著。突然,小蔓像被什么重重地擊了一下,腦子一轟,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經過審訊,犯罪嫌疑人屠宰戶鄧寄生承認:年內臘月二十三下午,殺了八頭豬,有點困,于是帶著幾個伙計到界中街喝散伙酒,分散回家過年,五個人喝了六瓶漢華糧液,從下午收工一致喝到晚上八點多,全身欲火中燒,情不自禁,一歪一扭,往家走,正走著,身后突然傳來一聲女孩子的聲音,后來一看,咋是本村的小蔓,這女娃子,和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很要好,經常一起玩,一起上學長大,后來考取了大學,相比之下,而我的孩子沒有什么出息,害得我和我全家在村里很沒有面子。想著想著氣不打一處來,惡自心頭起,膽從暗恨生,嫉妒和仇恨一起襲來,我決定毀了她,叫你也美不成……就這樣,不該發生的事情就發生了……   警察又從鄧寄生家里搜出了一條紅圍巾,這條紅圍巾是小蔓姑娘的,小蔓媽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條紅圍脖還是剛開學要走時,小蔓媽給孩子買的禮物,怕是冬天冷能用上。那天晚上,在河灘,這個畜生從小蔓姑娘脖子上解下來,拴在自己腰里用來御寒的,殊不知竟然成了犯罪的直接證據。   事實終于大白于天下,蔓荊山下的老百姓成群結隊打著橫幅到開封大學去,感謝大學公安干警主持正義的敬業精神和為民除害的高尚情懷。惡有惡報,惡人得到了嚴懲,鮮花般年輕的生命始得安息,大學的師生和蔓荊山下的老百姓終于盼來了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又能給人們留下什么呢?是不斷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倡導鄰里之間的寬容互諒,厚道做人,還是怨恨這百年不遇的惡魔鬼雪,蔓荊山下的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惡雪已經過去,朝陽重現光明,天下依舊太平,善良占據上風。姹紫嫣紅的蔓荊山傲然雄立,仿佛是正義之神在鞭撻著無端的邪惡;靜靜流淌的白河水汩汩向南,仿佛是溫暖母親在安撫著委屈的孩童……善良的人們哪,渴望這美麗的蔓荊山永永遠遠姹紫嫣紅;淳樸的心靈啊,情愿這靜靜的白河水長長久久涓涓遠行……   作者簡介:王寬德,新野縣上莊鄉人,1992年8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入黨,先后在農業系統、組織部門、樊集鄉工作,目前供職于縣紀委監委。  +10我喜歡

作者/吳豈強       也不是你的公司,你瞎超哪門子的心? 老奴干上火,實在是受不了,便開始這么想,這么自個兒勸自己。 老奴進這家公司時,是以“皇親國戚”.“自家人”的身份隆重登場的! 不是老奴還真拿自己不當外人,時時為公司著想,操心。 也不是他忘了老板娘給他定的位——“把你放在店里起震懾的作用”。 而是他的秉性所致,干啥,不干則已,要干就得干好,從不敷衍。 更何況這是他唯一鐵哥們的親妹妹開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時刻不忘鐵哥們的囑托:“一定要拿自家的活一樣干!” 所以他真的是盡心竭力。 真的是百分之百傾注自己能力和熱情,真的是實心實意地當自己的公司自家的事而待之,他真的不惜余力竭盡全力地做好每天的每一件事。忘了自己是打工的。 7 月19日上午九點多鐘。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拎著滿滿的一方便袋土豆從公司的門口經過,也許是老太太累了,剛到門口,她放下拎的土豆,好幾個土豆就亟不可待地從方便袋口溜下地,在地上翻滾,盡情地伸胳膊蹬腿,舒展著身子,把在袋子里的擁擠憋悶釋放出來。也是的,不大的方便袋里,土豆裝得太滿,滿到極限。 老太太看到店里角落里有些許大袋子,于是就開口說:“能不能給我一個袋子?” 離門口不遠的客服夏琳沒有理她,老奴在里面正忙著給收來的快遞件打包也沒有吱聲。 老太太也不等店里的人答應,就自己不拿自己當外人,自己進屋,拿了一個袋子走了。夏琳和老奴都還沒理她。一個空袋子而已,店里有的是,看老太太那個方便袋裝那么滿,拿個袋子就拿個袋子吧。 誰知,等老奴把要打包的都打完了后,也就是老太太拿走了一個袋子后的半個小時,老奴準備把打好包的郵件集包,卻發現往北京方向去的郵件集包(里面有兩個待發的快件)袋沒有了,他找了半天沒有,這時他才猛然想起,一定是讓剛才那個老太太拿走了。因為半個小時內,店里再也沒有來第二個人。 這個老太太真的不咋的,空袋子有的是,她偏偏要拿里面有東西的,難道她拿的時候,里面有郵件她沒覺察到?就算她拿的時候沒有覺察到,可回到家了能還沒發現,不知道嗎?都半個小時了,早到家了,她早就發現郵包了,她若無心之過,也該早送回來了,可這個老太太卻偏偏沒有。 老太太沒有送回郵件,說明:老太太是存心而為之。人心不古啊!大意了,真的是大意了,誰能想到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會是這樣?就不該可憐她,管她拎土豆的袋子小不小的,不讓她進屋拿袋子就好了。可是世上沒有后悔藥,老奴恨起老太太的人心不古,更恨自己的菩薩心腸…… 老奴就是做事太上心,太把這個快遞公司當自家的事來對待,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把“丟了”兩個郵件的這件事,一五一十向老板王勇匯報了。 匯報完,剛放下手機,夏琳就埋怨老奴多事——不該說!裝作不知情,等顧客找上門來,就說不知道怎么丟的,不就萬事大吉嗎?這一匯報,事就接二連三地來了。 果不出夏琳所言。 老板很快就趕到他的這個“公益快遞公司”來了,一進門就先批評老奴和夏琳:“你們兩個咋看的營業店?連個快遞件也看不住……” 緊接著就是調查監控,可調出老太太的圖像并不清晰,看不見她的廬山真面目,只能看到她的身形,卻看不清她的臉部,這也不錯,總比沒有的好,于是王勇截圖這張照片發到朋友圈里,很簡單的只是說老太太拿走了兩個郵包,請求大家幫忙留意一下,查找老太太。同時還打電話報警了。 負責這個區域的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來店里做了筆錄,并且提取了錄像。 在焦急等待找到老太太的煎熬中,當天下午老奴甚至想到利用老板的人脈還去了主管公司所在地的這片社區,找到負責這片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忙,人家看一下老奴提供的照片后,少有的遲凝若有所思地說,不知道不認識這個人!算是斷了老奴查找老太太的一切可以調動和利用的途徑。 到了晚上老奴征得老板的同意,聯系了攬收這兩個快遞的人,也就是與快遞公司聯營的下面的一個鄉鎮的網點叫“四哥”的人,讓他了解一下這兩個郵件的下落,老奴還囑咐“四哥”先不要跟寄件人說出真相,等兩天看看,看能否找到,只要側面了解一下郵件里的是什么東西,價值是多少。因為老奴在做最壞的準備,如果實在找不回來,就得按價賠錢了。 兩天很快過去了,老太太還是沒有找到。王勇不服周,接著發朋友圈,希望同城網友留意從監控里截圖下來那個老太太,只不過的是,王勇下了點猛料: “求同城幫忙尋找照片里的老太太:兩天前在公益快遞公司竊走兩個郵件,其中一個內有無價之寶——當年日寇的藏寶圖(當地流傳,曾經淪陷時,日寇在城地下建了軍事要塞,一直連通到城外20里的東山深處的龐大的戰備物資倉儲庫,日寇潰敗時將入口炸死了,后來勘測尋找了幾十年無果),有認識和發現照片上的老太太,請聯系:13851816888。必有重謝!” 這是個彌天大謊!能行嗎?一向沒說過假話的老奴自己在心里連問自己好幾遍,總覺得有點不靠譜。 晚上,四哥打電話問老奴郵件找到沒有,老奴不會撒謊,回答還在找,問知道郵件里是啥,價值多少?四哥說,大一點的郵包人家等得起,可小的郵包人家說來不及了。 老奴一驚:你跟顧客說了? 四哥說,都是街坊鄰居,常來常往的,說假話,抹不開。 你看你,我不是叫你別讓顧客知道郵件丟了,你偏偏不配合。老奴頭疼。 四哥說,人家說是在天貓買的衣服,沒相中,往回退貨,天貓退貨退款是有期限的,耽誤了兩天,就是找回來,再郵走來不及了,天貓不能按時收到退貨,拒接退款。所以他沒辦法賠了顧客80元。 真是無巧不成書!第二天,也就是郵包被老太太拿走的第三天的上午,夏琳接一個電話后,她急急忙忙跟我打了招呼,就出去了。 說是一會就回,可足足一個小時多才回來。夏琳手里拎著三件衣服,一進門就高興地對我說,郵包找到了。 老奴凝惑看著她。她馬上解釋: 老板昨晚發朋友圈好使,9點鐘,有人在步行街看到了我們要找的那個老太太,馬上給老板打電話,老板趕過去,老太太就是不承認,后來老板叫來警察,把老太太帶到派出所,也是問了半個小時,老太太才承認了。我過去跟著一起去了老太太家里,就是這三件衣服。這一套的是一個郵包,這一件的是一個郵包里的。 這咋回事?不撒謊找兩天沒人理,這一撒個謊,就這么快有結果。 可是老奴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還沒有跟老板匯報,那個一件的找到了,還是要賠80元的。 老奴在心里罵那個老太太不知罵了多少遍。 郵包找到的第二天,四哥來了,找王勇報銷他賠顧客的80元錢。王勇把老奴叫過去,十分不悅:這事你咋跟四哥說的?我不是說找不到才賠錢,怎么找到了還…… 四哥看老板訓我,趕忙將前因后果和盤托出。誰知道一直都很好說話的王勇竟然不講理地說,這80元公司是不會負責。 簡直顛覆了老奴的三觀! 四哥也不讓步,這80元他也不能買單。 老奴看他們僵持著,想到是自己一直經手,最了解整個過程,最后老奴自己掏錢給了四哥才罷休的。 事后夏琳知道是老奴出錢賠的80塊,不以為然問老奴:咋樣? 老奴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出錯?他實在是無語……   +10我喜歡


陳惠麟的評價心得12504葉宏珊的優質必買清單96297方育瑋的優惠好物林雅侑的每日新聞45812
徐偉花的優惠好物 鐘心其的推薦清單 懂,是世界上最溫情的語言 (2)金育維的推薦評比好物 李秀易的優質推薦評比 “牢養”破繭 (2) (3)蔡枝書的必買購物清單 李依婷的熱門嚴選87286 學懶的來了 (2)
( 興趣嗜好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66yk84v17505&aid=17209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