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痛療傷?--自我傷害行為的背後
2011/10/19 00:26:03瀏覽34633|回應21|推薦403

曾經在捷運上遇過一位年輕的女孩,雪白纖細的手腕上佈滿12道約莫5公分長、被利器割過的傷痕。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是那12道殷紅的傷痕卻讓我看得怵目驚心、心疼不已。

在校內也曾經遇過一位學生,縱使是大熱天裡也穿著長袖的衣物,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某天無意中發現長袖衣服底下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他的手臂上佈滿大大小小的煙疤與咬痕。他說:當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他總是用傷害自己來發洩不滿的情緒。

學生說:「只有傷害自己、只有感受到皮肉劇烈的痛苦、只有看到鮮血汩汩地流,我才能感覺到自己還活著,我還活著…。

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當事人時,通常我們會投以特殊的眼光,因為我們無法理解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遭遇到怎樣的情緒困擾?因此我們會對他們這種自殘的行為感到恐懼、不安、嫌棄、厭惡與憤怒。甚至會用嚴厲的態度指責他們為什麼不好好愛惜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傷害自己?或是漠視他們行為所透露出來的求救訊息,而認為他們只是藉此吸引人注意、博取人關心而已。

試問:吸引人注意、博取人關心的方式百百種,為什麼他們要採用如此激烈、痛苦的方式,以痛止痛呢?

我想起某位朋友跟我說:「若不是痛到一個極限,沒有人會這樣傷害自己,以證明自己仍然存在。

當我們不小心被刀片割傷手背,或是不小心被菜刀切到手指的時候,那一陣椎心刺骨的痛楚,會讓我們停止繼續傷害自己的行為。因為「疼痛」的功能是一種身體的防衛機轉,讓我們停止自我傷害。可是,為什麼有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承受這樣的痛苦?這樣的「痛苦」對他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他在自殘的時候,身心處於怎樣的狀態?倘若疼痛的感覺無法遏止當事人這種自我傷害的行為,那是否意味著還有一種比「疼痛」還要痛苦的東西在折磨著他們,以至於他們願意一次次忽略或是忍受這樣疼痛,以滿足他們的一些「需求」???

朋友說:當鮮血流到嘴裡的時候,眼淚才能跟著流下,痛才得以救贖。

這句話夾帶著巨大的傷痛與痛苦,讓人覺得好心疼,這是一段難以訴說的歷程,而這些隱藏於自我傷害行為背後的心理痛楚是什麼?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教育下,為什麼有人會選擇以激烈的手段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以前唸書時,曾讀過人類「行為」與「動機」之間的關係,人的一切行為背後都有其「動機」與「目的」存在。如果「自我傷害行為」可以滿足他的「目的」,而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那麼當事人就會使用傷害自己、產生疼痛的方式,滿足他的需求。那麼,這些不斷地用自殘的方式傷害自己的人,他們這些行為背後隱含的意義和需求是什麼?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議題。

這類當事人的自我傷害行為並不是真的想要自殺尋死,而是他們遭受到嚴重的情緒困擾,有一種「生命被困住、無法脫身」的感覺。巨大的憤怒與痛苦無法對外發洩,甚至是沒辦法向人訴說的,只好對內攻擊自己,用一種「以痛止痛」的方式,快速宣洩無法處理的憤怒情緒、轉移心靈的痛苦,也就是說,用身體的痛苦來解決精神上的痛苦。

這樣的狀況常常發生在遭受家暴、身體虐待、亂倫或是性侵害等情緒創傷個案身上,他們不斷經歷憂鬱、焦慮與受創經驗的痛苦。當那些痛苦的、傷害的、逃脫不了的、不堪的、羞辱的畫面又一次次浮現在他們眼前時,他們沒有辦法對傷害他們的人(可能是父母親或是近親)表達憤怒、他們沒有辦法控制那些恐怖的畫面不要再出現,所以他們會用一種控制自己身體疼痛的方式(割腕、撞牆、拔頭髮、擊碎玻璃、咬傷自己…),將注意力聚焦在肉體的疼痛上,這樣他們可以暫時忘卻與逃避那些揮之不去的不愉快感覺,得到一種「解脫」的輕鬆與快感。

而在此時此刻,當事人的身心狀態是麻木的、空洞的、恍惚的、無所感的,自我傷害的行為並不會讓他們覺得疼痛,反而會伴隨著一種快感、如釋重負、愉悅的感覺產生。愛恨交錯、痛苦與快樂並存,這實在是一種難以言說、難以體會的心路歷程。如果不是當事人,真的很難理解為什麼肉體的痛苦可以解除心裡的傷?為什麼這是一種讓他們「可以繼續活下去」的方式?

身陷在這種「情緒創傷」經驗裡的當事人,這些說不出的苦需要被人理解、被人關懷。也許他們沒有辦法告訴別人他們怎麼了,但他們的自傷行為透露出「他亟需被幫助」的訊息。如果您能卸下歧視與偏見的眼鏡,以一種同理心的態度去面對他,瞭解他們心裡所承受的巨大痛苦、理解這些自傷行為背後的真實意涵,適時幫助他們以適當方式宣洩情緒或是陪伴他們尋求輔導資源的協助,您就開啟了幫助他們走向療癒之路的大門。

自我傷害議題是沉重的,而助人工作者遇到這類的個案時,也需要花費很多的心力與個案建立信任的輔導關係、陪伴他們走出情緒創傷的陰霾,這是一段漫長的重建與再教育的歷程。助人工作者在陪伴個案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的心理挫折與身心耗竭,畢竟要在短時間內「處理當事人用盡了生命的力氣也無法解決的困難」,真的很不容易。

若是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格友,推薦您延伸閱讀一本好書「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作者史蒂芬.雷文克隆(Steven Levekron)以他豐富的臨床經驗,透過個案故事的述說,幫助我們解開「自傷」的謎團,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些自我傷害行為背後的心理痛楚。我想對於專業的助人工作者而言,這本書可以教導我們如何透過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提供自傷個案「重新養育」的機會,幫助個案「重建」與「療癒」。

對於非助人工作者而言,雖然您不會使用相關的輔導技巧在個案身上,但您卻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對處於嚴重情緒困擾下的受苦人們,有更深的理解與接納,能脫去有色眼鏡、用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態度去面對這些個案。也許個案的問題不會因此而獲得解決,但至少可以從週遭人群的身上獲得一些關懷、接納、同理的支持力量,對於處於冷漠疏離角落、社會支持系統薄弱的他們而言,其實就是寒冬中的一抹陽光了。

朋友說:「總會好的,當心裡破洞的儲愛槽被填滿時,她就知道活著比甚麼都好了。

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重建與療癒之路,但我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轉的、都會好起來的。當黑暗褪去、曙光乍現,太陽就會出來了。



©2011.10.19  Ruru~心理輔導筆記系列之4:自我傷害防治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女孩的十二道傷痕

延伸閱讀:紹小丌~超實用心理叢書5:割腕的誘惑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ru1211&aid=575395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ay
自我療癒
2011/10/19 08:59

聽過一句話連死的勇氣都有了  活著又算什麼  可是 有時候活著是比死還更需要勇氣的 社會上的歧視和所施予的壓力  有時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我療癒 以愛回應 能解救自己  讓自己解脫的還是只有自己的一念心...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10-20 19:48 回覆: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的生命課題存在,雖然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歷程是不能互相比較的,但是,每當我聆聽到發自受苦者內心沉痛的無聲吶喊時,就會覺得我自認為所經歷的人生風浪,其實也不過是小波小折而已。

真的,我覺得平安健康就是一種幸福,因為有些人渴求,卻不一定能得到。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