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先生:十幾年前,在東吳有這麼一場演講,你坐在台上,主持人介紹你剛從聯合報「跳槽」到康寧祥的「首都」吧!當時你滿頭黑髮,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名筆」了(當時還不流行時下這種傷風敗俗的『名嘴』)。現在看到你的網誌取為「銀髮媒體」,讓我有點感慨時光匆匆!
你提到的福山在美國的亞裔學術圈,其實有很大的爭議。最大的批評是ㄊ的思想過於向「白人至上」傾斜!福山能享如此盛名,跟主流白人菁英「欣賞」ㄊ有很大的關係。批評ㄊ最烈的其中一人跟台灣有點關係:Frank Wu,ㄊ現在應該是任職俄州Kent大學法學院院長,他是故教育部長吳京的姪子。
你提到的「和解」,讓我想到一則美國政壇的軼事。柯林頓第一任時,亟思改革社會福利制度。當時的國會控制在共和黨手裡。共和黨不放行,柯林頓書空咄咄。最後柯林頓乾脆玩了一手梭哈,他不簽署國會預算撥款法案,讓整個聯邦政府停擺五天,造成美國開國以來第一次的聯邦政府關門,最後國會不得不縮手,讓柯林頓得以進行他所規劃的改革。有評家以為柯林頓的勝利讓美國得享八年的盛景,也讓他在黑人選民中留下極佳的評價。
我的看法是:和解有時需要一些手腕,甚至是一些強烈的手段。從來只有強者跟弱者「和解」;弱者只能向強者「投降」。「強悍」免不了偶爾要向魔鬼靠攏,呼弄一些「不怎麼見得了光」的手段!以馬寶寶瞻前顧後的個性,及周邊一干不食人間煙火策士的調調,我真的很懷疑「和解」能在馬英九的手上恪竟其功!
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