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0後晉江籍作傢蔡崇達:我是泉州的一部分
2017/04/15 09:30:49瀏覽83|回應0|推薦0
80後晉江籍作傢蔡崇達:我是泉州的一部分 80後晉江籍作傢蔡崇達,帶著歷時三年創作的新作返鄉,透過文字的記述,分享存留於自己記憶深處的那份“戀傢”情懷—— “我是泉州的一部分”


帶著新大台中記帳網|台中公司登記|台中公司登記流程|台中公司登記費用書回傢,蔡崇達與大傢分享創作和人生感悟

傢鄉泉州是蔡崇達魂牽夢縈的所在,也是他精神的源泉。歷時三年,將塵封在記憶的往事匯集成書,出生、成長於泉州的80後媒體人、《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蔡崇達,帶著自己全新創作的《皮囊》一書“回傢”,通過一場文學分享會,他在母校泉州師范學院與傢鄉人們分享瞭他的泉城往事與鄉土情結。

□本報記者 陳士奇/文 張九強/圖

“可以說,這整本書就是為泉州而寫的”

2004年,從泉州師院畢業,2014年,帶著新著《皮囊》重返母校。一晃十年過去,從青澀少年,蛻變成如今的資深媒體人、知名暢銷書作傢,蔡崇達笑言,依舊未曾改變的,是自己骨子裡改不掉的“任性”和對傢鄉泉州的熱愛與依戀。

“我時常跟周遭的朋友說,在外時如果遇到事情,我就會回傢,回到泉州。”在蔡崇達看來,“任性”回傢早已成瞭他的一種習慣,直接去到機場,買一張回鄉的機票,記憶裡曾經多次回傢都是“說走就走”。而他坦言,多數回傢的目的都不過是為瞭“放空”,不是在小鎮上散步,就是到泉州老城區裡閑逛,不做過多的思考,他卻能在這裡收獲一份內心的平靜,“每次回傢後,我發現自己總能鼓起勇氣,去做一些自己覺得非常重大、有風險的決定”。

談及此番回泉舉辦新書文藝分享會,蔡崇達笑說,這在圈內人看來也是一個“十分任性的決定”,但他固執地認為,這次的任性是必須的,因為這麼多年來,故鄉給予他內心的那份深刻感悟,最終促成瞭他第一本隨筆散文集《皮囊》的成形。在他看來,通過《皮囊》這本書,他還原瞭曾經歷或見證的故鄉往事,那與疾病掙紮的父親、倔強的要造一座房子的母親和他年少時期的夥伴……蔡崇達說,書中的故事、人物、理念等都與泉州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整本書就是為泉州而寫的。

此次陪“任性”的蔡崇達一起回到泉州的,還有他的“閨蜜”蔣方舟。同為80後暢銷作傢,蔣方舟卻坦言,讀完《皮囊》一書,她甚感意外,因為她驚訝於不過三十出頭的蔡崇達,卻有著與年紀不大符合的懷舊情懷,而這些情懷是很令人羨慕的。“其實,年青一代人也該適時地去懷舊,因為屬於故鄉的一些獨特的人和事物,大多會隨著時間不斷消逝,像崇達一樣通過文學的方式去記述正在流逝的故鄉,在我看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在我的北京新書發佈會上,白巖松曾感嘆,直到自己四十歲的時候,他才開始考慮回傢的問題,所以他很吃驚於我為何那麼早就已去思考這一問題。對此,我想說的是,也許是身為閩南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對於‘根’的意識特別重。”談及書中的那份懷舊情懷,蔡崇達說,這些年無論身在何方,自己心中總有一份對故鄉的難舍眷戀,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與故鄉建立起瞭密切的聯系,也讓他相較於同齡人可以更早去思考“故鄉”這一命題。

“在外面受到的沖擊、需要克服的困難越多,我的內心越需要獲得一種支持的力量、一種安定的力量,所以我就更需要回傢。”在蔡崇達看來,這本新書的誕生,他是有“野心”的,那就是他“想要看到每一個人”,當中也包括自己,他想要借助文字,去一點點瞭解“故鄉是怎麼構成我,故鄉是怎麼塑造我”,而在他看來,每一次的“任性”回傢,其實恰巧也成瞭一個個“弄清楚自己”的過程。


“泉州是我最美好的回憶與束縛”

20歲開始在《三聯生活周刊》工作,24歲任《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30歲接任《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在談及自己這份漂亮履歷時,蔡崇達總不忘加上一句,“18歲的我,在泉州師院念書。”在他看來,在傢鄉念書的這段經歷,一直令他頗為自豪。

作為“全國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蔡崇達曾有保送北大的機會,但當與機會失之交臂時,最終他選擇留在泉州繼續求學,而這段求學的經歷,在他看來,卻是為他日後的成長帶來瞭諸多積累。回望求學時代,蔡崇達說,這一路頗多艱辛,由於當時傢境貧困,他必須拼命掙錢,不僅要交學費、養活自己,還得往傢裡寄錢,“為瞭省飯錢,午餐中想要加點一份紅燒肉,我都必須猶豫再三”。由於課餘時間都用於實習與兼職,蔡崇達的大學舍友們告訴記者,大傢熄燈睡覺時,他總還未回來,而大傢睡醒時,他早已經出門。

一路艱辛,蔡崇達卻未曾放棄寫作。有知名書評人曾評價蔡崇達是一位“自由的作傢”,這份自由,在蔡崇達看來其實源於他始終保有對於寫作的熱愛,一路不斷投身其中,且不曾放棄。“隻有做到極致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蔡崇達回憶說,年少時,他曾一度“瘋狂”地寫作,手指甚至因書寫而變得彎曲,這份狂熱一度讓母親憂心忡忡,勸其放棄。他慶幸於自己學生時代執著地堅持瞭自己的愛好,並努力將之做到極致,在不斷嘗試與努力後,最終收獲成果並得到認可。

“泉州人戀傢,無論在哪,都要落葉歸根,因為我們的精神就是被這個地方緊緊綁住瞭,並在這裡找到瞭依托,所以,泉州是我最美好的回憶與束縛”。傢鄉的人文風物形成瞭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讓蔡崇達感到安定,甚至幸福。


蔡崇達與姐姐合影於東石傢中

“我的一切努力,是為瞭讓一路幫過我的人感到驕傲”

蔡崇達在文學分享會上多次提及幫助過他最多的、助他成為新聞人的第一個導師、已因病過世的泉州資深媒體人王成剛老師。

“我的一切努力,是為瞭讓一路幫過我的人感到驕傲。”如今憶及恩師,蔡崇達仍語帶哽咽,充滿感念。就在大三時,因獲得王成剛老師的賞識,在其推薦下,擁有新聞天分的蔡崇達,被破格任命為本地一傢報紙的深度報道主編。他至今仍記得,被任命的當天晚上,王成剛老師騎著摩托載著他到美食街,兩人用面線糊代酒碰碗慶祝。“崇達,祝賀你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新聞主編”。這句恩師的祝語,至今再憶起,他亦是感慨萬千。

從此,兩千多塊的工資貼補解決瞭蔡崇達所負擔的學費與傢計。更為重要的是,投身於深度報道實踐中,以及王成剛老師為他開設每周一次的新聞特訓,蔡崇達說,這些積累,讓他能夠在畢業之時,拿著40多篇深度報道進京面試,並最終得到兩傢一線知名雜志的錄取通知。如今,在媒體從業11年的蔡崇達已寫瞭二百六七十萬字的報道,而正是這一篇接一篇稿件的刊發及其帶來的影響,為他贏得瞭一次次去往不同一流媒體工作的契機。“在多年的從業經驗中,我漸漸明白,媒體寫作另有復雜寬廣的空間,這個空間能讓我積累足夠的筆力,可以讓我面對自我,且面對我在乎的所有人,油煙處理設備然後,也讓我的寫作能回歸到文學,讓我寫那些屬於我的故事,屬於傢鄉的故事”。


“不論走到哪裡,我是那麼的以泉州為榮”

曾經,畢業時面對恩師的挽留,蔡崇達執意選擇離開泉州,隻為前往更遠的地方發展,對此,他曾解釋說,那時的自己渴望遠離泉州,走出福建,去尋找一個文學青年更好的成長環境。從此以後,他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在大城市裡工作、積累,直到三十歲的到來,他帶著新著踏上回傢的路,用多年沉積的筆觸,寫盡深藏於心的閩南民俗和當地人文風土。

“在北京,我總是在宣傳泉州,很多媒體同行會去關註泉州,或多或少都與我有些關系。我總跟他們說,你們要報道泉州,需要我寫稿,我一定寫。”蔡崇達說,如今有媒體來找他約稿,他常會婉言拒絕。但唯有關於泉州的約稿,他從不拒絕。“這些年,讀者們看到我寫的關於泉州的文章,都是我在異常忙碌的時候,熬夜通宵趕寫出來的。”談及為何再忙也要履行約稿的承諾,蔡崇達有些感性地說,“因為,我就是泉州的一部分啊。”

“我曾說,對於本地人而言,泉州是一個‘藏寶之城’,而對外地人來說,泉州,則是一個‘尋寶之城’。”在蔡崇達看來,自己所寫的文章中,不僅存留著許多泉州人熟悉的人文風物,也傳達著延續在這座城市的一種理念,因此,許多外地讀者看完他的書,時常會感慨,“在面對某些問題時,原來泉州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

“歲月,在泉州沉淀瞭太多的痕跡,保留至今且依舊富有活力。”蔡崇達一直認為,泉州文化是“內斂的”,卻跟生活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們恰如“活化石”一般,會隨著時間融進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這不僅讓這座城市愈加迷人,也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在遇到問題時,思考的方式總是很古典,也很美好。“古老的生活狀態是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是一代代文明雕刻出來的,最終形成瞭固有的生活方式。”蔡崇達說,正是經過歲月的承載,記錄在泉州城中的很多人情故事,最終一點一滴地拼湊出瞭這座城市的璀璨文化。

“不論走到哪裡,我是那麼的以泉州為榮,而泉州也確實值得我讓她以此為榮。”蔡崇達在談及對於故鄉文化的推廣時,試著打瞭個比方:亦如閩南菜中,泉州人總會以最簡單的白灼方式烹煮新鮮的食材。美好的古城泉州文化亦是如此,其實不必刻意用一個概念去包裹它,隻需把城市裡一些美好的東西呈現給大傢,通過一點一滴的展示,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有不盡的寶藏,可以被無限發掘。

套房設計改裝專家-台中套房設計,台中10坪裝潢,台中房屋拉皮,套房裝修,套房裝潢,套房設計,小套房裝潢,小套房 裝潢案例,套房裝潢設計

X-701/Mini手作鮮食堂|寵物食品|貴賓狗飼料|貴賓狗飼料推薦|紅貴賓飼料|紅貴賓飼料推薦

浴室專業裝修網|台中浴室整修設計,台中浴室整修,台中衛浴整修實例,台中浴室天花板施工97758FE718792F85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p516e4l2&aid=1006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