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3/14 02:17:03瀏覽363|回應0|推薦37 | |
唐朝時,滎陽郡(今河南省鄭州市轄滎陽市一帶)有一名姓鄭的書生,雖有書生之名,卻也善於騎馬射獵,以勇猛飆悍、身手敏捷聞名(註),家住在鞏縣(今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與雒邑(洛陽市)之間的郊野處。
有一日,鄭生乘著幾分醉意,手持長弓、腰插箭矢,騎著一匹敏捷的駿馬,獨自一人馳騁在田野間,沒一會兒就已經離家數十里遠了。此時天空突然變暗,不一會兒就迎面來了一場大風雨,鄭生只能先在一株大樹底下躲避風雨,過了許久才等到雨過天晴,舉目四望則已經天黑了。鄭生一時之間找不著正確的路徑,只能任由馬兒自己隨意往前走著。
不知走了多遠,見路旁有一座氣派的大門(註),趨近一看,原來是一座神廟。鄭生將馬繫在廟門外,自己則打算進入廟中過夜休息。剛邁步要向堂屋走去,卻忽然感覺心頭一動,就俐落的躲在了東側的廂房旁的隱蔽之處。接著就聽見從廟的左方的空房間中傳出了窸窸窣窣的聲響,鄭生懷疑那是個鬼,就故意撥弄了一下弓弦發出了聲響,想藉此引誘對方做出什麼動作以伺機反應。不久之後,鄭生見到一個身材高大、穿著後幅較短的黑色上衣(註)、背著一個包袱、拿著一柄長劍的男子,從一間空房間走了出來,然後舉劍做出守勢並高聲說道:
「我是個強盜,閣下莫非也是強盜嗎?」
鄭生說:
「我不是強盜,只是個住在鞏縣與雒邑之間的郊野的人,先前獨自在田野間騎馬趕路,遇到了大風雨而迷路了,因此才來到此地想躲一晚。」
那持劍的黑衣人說:
「你雖然不是強盜,難道就沒有害我的心思嗎?況且我要逃走的話,必定要經過東廂房那裡。希望你能解下弓弦並交給我,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離去。不然的話,我就殺了你這個不識好歹的小子。」
話說平常鄭生就會另外在袖中放一條弓弦備用。見對方提出這樣的要求,鄭生就將弓上的弦解下扔了過去,但又悄悄的迅速將那條備用的弓弦裝到弓上。
黑衣人拿到了弓弦就作勢要離開,來到了東廂處卻出爾反爾,提劍朝著鄭生刺去意圖滅口。鄭生此時恰巧已經將備用弓弦裝妥,隨即從腰間抽出了箭矢引箭拉弓直指對方,黑衣人見狀立即收回長劍護住面門並朝一旁閃避。幸虧鄭生僅為自衛不想殺人並未放箭,否則黑衣人不死也傷。黑衣人就說:
「你這小子果然夠聰明,你就算殺了我,我也認了,畢竟我犯下的是該死的罪行啊。」
鄭生說:
「我本就不想傷害你,你為什麼要懷疑我?」
黑衣人自知理虧,只能向鄭生一再拜謝,並收起了長劍讓開了路,讓鄭生可以去往西廂的空房過夜,同時順勢將身形隱沒在黑夜中,悄無聲息的逃走了。黑衣人雖然離去,但鄭生擔心黑衣人會招呼同伴再回來,於是鄭生並沒有進入西廂的房內,而是爬上了庭院中的一株大樹上藏了起來。
過了好一段時間後,夜空中的星月逐漸明亮。鄭生忽然見到一名容貌頗為美麗的婦人,從西廂的一個空房間出來,在庭院中哀哀哭泣。鄭生就下到地面,詢問婦人是誰?為何在此哭泣?婦人說:
「我住在附近的村子中,被那個黑衣強盜誘騙到此。他貪圖我的衣物值錢,就將我殺了,屍體就扔在那空房中。希望你能為我昭雪申冤。」
婦人又說:
「那惡賊今晚將會藏匿在田橫墓(註)中。希望你趕緊去追他,千萬不要讓他跑了。」
鄭生承諾定會逮住這殺人惡賊,婦人向鄭生行禮道謝後就消失了。
天亮後,鄭生進入那個房間查看,果然見到婦人的屍身橫陳在地。於是鄭生立即快馬奔赴洛陽,將此事詳細的向河南尹鄭叔則說了。鄭叔則命令捕快們隨著鄭生一同去抓捕犯人,果然在田橫墓中捉到了那黑衣惡賊。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趫捷」,「趫」音「喬」,身手敏捷。
註:「門宇」,指大門口包括門房、門樓、門牆等的整體建築。
註:「短後皁衣」,見「短後衣」,一種後幅較短的上衣,便於活動,多為武士穿著的衣服。「皁」即指黑色。
註:「田橫」,秦朝末年聚眾起義的群雄之一。漢王劉邦派使者酈食其赴齊說服了齊王田廣及齊相田橫與漢結盟,卻因韓信採用蒯通意見仍引兵攻齊,田橫、田廣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他們,以烹殺逼命酈食其去勸退韓信,酈食其拒絕,就被烹殺了。齊國兵敗後,田廣於逃亡途中逝世,田橫自立為王。劉邦稱帝後,田橫與其徒屬五百人逃於海島(今田橫島),漢高祖劉邦逼降,田橫不屈,自刎而死,讓隨行的兩名門客帶著他的頭顱與使者乘快馬面報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感歎,遂以王者禮將田橫葬於位於今河南洛陽市偃師市首陽山鎮東的田橫墓。葬禮完成後,兩名門客在墓旁挖了個洞,然後自刎倒在洞裡,誓要在地下追隨田橫。漢高祖劉邦聽說後大為驚訝,感嘆田橫的門客都是賢者,就派使者去島上召見其餘五百名門客。門客們得知田橫的死訊後皆自盡殉主。後,人們在田橫島上建了一座田橫廟,五百義士之神位也從祀在旁。
----- 待續 -----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五.鄭生
滎陽有鄭生,善騎射,以勇悍趫捷聞,家于鞏雒之郊。 嘗一日乘醉,手弓腰矢,馳捷馬,獨驅田野間,去某居且數十里。會天暮,大風雨,生庇於大木下久之。及雨霽,已夕矣。迷失道,縱馬行,見道傍有門宇,乃神廟也。生以馬繫門外,將止屋中,忽怵然心動,即匿身東廡下。聞廟左空舍中窣窣然,生疑其鬼,因引弓震弦以伺之。俄見一丈夫,身長,衣短後皁衣,負囊仗劍,自空舍中出。既而倚劍揚言曰: 「我盜也。爾豈非盜乎?」 鄭生曰: 「吾家于鞏雒之郊,向者獨驅田間,適遇大風雨,迷而失道,故匿身於此。」 仗劍者曰: 「子既不為盜,得無害我之心乎?且我遁去,道必經東廡下。願解弓弦以授我,使我得去。不然,且死於豎子矣。」 先是,生常別以一弦致袖中,既解弦投於劍客前,密以袖中弦繫弓上。賊既得弦,遂至東廡下,將殺鄭生以滅口。急以矢繫弦,賊遂去,因曰: 「吾子果智者,某罪固當死矣。」 生曰: 「我不為害,爾何為疑我?」 賊再拜謝,生即去西廡下以避。 賊既去,生懼其率徒再來,於是登木自匿。久之,星月始明,忽見一婦人,貌甚冶,自空舍中出,泣於庭。問之,婦人曰: 「妾家於村中,為盜見誘至此。且利妾衣裝,遂殺妾空舍中,棄某屍而去。幸君子為雪其冤。」 又曰: 「今夕當匿於田橫墓。願急逐之,無失。」 生諾之,婦人謝而去。及曉,生視之,果見屍。即馳馬至洛,具白於河南尹鄭叔則。尹命吏捕之,果得賊於田橫墓中。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