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建成 / 高雄報導
在功利的台灣社會中,十元便當阿嬤的真實故事感動了無數人,當年高雄人也大多不知道這位默默在高雄公園路陸橋下賣飯數十載的阿嬤。直到民國89年(2000年)許效舜主持的「在台灣的故事-賣夢老人」播出後,大家才知道高雄竟有這麼一位阿嬤默默地販賣賠本的「十元便當」,為的就是讓碼頭苦力和遊民吃飽。
莊朱玉女阿嬤在2月13日以九六高齡謝世,來自各界的花籃和花圈擺滿了整條街道,葬禮和靈堂得由兩家禮儀社聯合處理,才辦得起來,可見規模之大。禮儀師表示今日告別式的凌晨即有人前往捻香,有些陌生人因為感念阿嬤的義行,在靈堂哭泣得像是痛失親人一般。直到出殯,禮儀社統計參加人數超過三千人!禮儀師都表示從沒見過平民百姓的葬禮有這麼多人前往祭悼。
只要對方吃得飽就好
莊朱玉女阿嬤16歲出嫁,20歲左右隨先生定居高雄。次子莊經福回憶母親在1949年之前就開始賣飯,早年碼頭搬運全由苦力背送,通宵達旦的貨物裝卸,有的苦力得要包便當裹腹。阿嬤一星期七天無休,提供眾人方便和經濟實惠的便當。一個要價12至15元的便當,阿嬤才賣8元;1元的白飯,阿嬤才賣五角。後來阿嬤認為子女陸續成家,便從經營轉為慈善,半買多送,讓低薪的碼頭苦力每天都能飽餐。
次女莊玉枝曾和媽媽一起賣飯八年多,她說母親對人總是和顏悅色,有人不付錢,又要打包回家,但媽媽從不在意,對方付十元也好,沒付也行,媽媽總是包一大包飯菜給對方,連對方都訝異:「阿婆,怎麼添那麼多!」
「不要緊、不要緊,要吃飽,要吃呼飽!」阿嬤總是這麼説。
兒女們總認為媽媽很傻,她記得媽媽告訴她:「哎呀,憨囝仔,咱們有法度贊助別人,顛倒卡好咧!」後來兒女們覺得只要媽媽高興就好了。
縱使沒付錢,阿嬤也不追討,只要對方吃得飽就好。因為總是賠本賣,阿嬤在收工後還得做資源回收補貼收入,但還是入不敷出,前後賣了七棟房子還債。認識阿嬤超過三十年的高雄市西瀛同鄉會總幹事許文星說他從阿嬤身上學到了善行、義舉,這是現代台灣年輕人要學習的。
平凡的母親 不平凡的善行
民國89年,有天中午阿嬤在載運資源回收途中,突然覺得頭疼,經送醫診斷為輕微中風,二媳婦說阿嬤在家中住了五年,中風慢慢痊癒,她有幸和婆婆度過共住時光,婆婆從不擺架子,樣樣獨立,她學到婆婆助人快樂和無私的精神,真是一位好婆婆。阿嬤雖中風痊癒,但因年事已大,不得已才停止賣飯。
莊經福表示:「媽媽沒受過高等教育,時常教誨兒女不要佔人便宜,縱使吃虧也不要緊,她總懷有這樣的心態。我們當初也覺得媽媽很傻,後來才發現媽媽的善念最後都回到兒女身上,每人的事業有成,都是受到媽媽的福蔭,我們也珍惜媽媽當年的作為。」
莊玉枝謙虛地說只學到一些媽媽的不計較和良善個性,兒女們有需求時,媽媽只要在能力範圍內,就會想辦法供給,但如果超出能力,媽媽就會安慰並加以開導。
長子莊吉雄說母親從來不打罵子女,更甭說用「死囝仔」字眼。看著媽媽的身教,莊吉雄在澎湖賑米,也發放低收入戶慰問金和學生獎學金,更租巴士讓離島學生不用徒步上學。來自媽媽阿嬤的啟示和影響,子孫跟著做榜樣。
「這是一位很好、很偉大的媽媽,我們一直這麼相信。她很獨立,能當她的子女和子孫都很有福氣。她總是用愛的教育,從沒打過我們…」兒女們表示無法接受媽媽已經離世的事實。
莊吉雄已向高雄市政府申請成立「莊朱玉女慈善會」,預計兩個月內成立,延續母親的為善精神。
他們從老百姓身上獲得權力
不曾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只知道和財團權貴在一起, 大搞生殖器的裙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