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有氣魄的政策「亞太營運中心」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2.10 02:37 am
20年來,台灣出現過最有氣魄的政策,一定是十餘年前方今的蕭副總統任行政院長時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當時大陸經濟正快速崛起,東南亞各國也與大陸齊步,紛紛踵武台灣發展的軌跡,推出數量幾乎無限的廉價勞動,積極以加工出口業為經濟創造巨大推力。面對數量高達30億人的後繼者,台灣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人才、專業知識,以及無遠弗屆的行銷網路,加上發展加工出口業不可或缺的高效率、低成本中上游產業,台灣的確立時躍升亞太地區這30億後進者的先覺者、支援者與引導者,就這30億人所構成的廣袤加工基地而言,台灣當仁不讓,就是營運中心。
惜乎當時的李登輝政府自毀長城,硬是阻斷兩岸直航的進一步發展,更以「戒急用忍」強力鎖國,使兩岸往來險阻重重,交通運輸,論其時間與成本,猶不如遠在海角的新加坡;於是亞太營運中心這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就活生生被意識型態扼殺,台灣經濟也退居邊陲。十餘年來,徒賴私自逃出鎖國桎梏跨海掌握加工出口業商機的萬千台商,對台灣中上游高效率供應者源源不絕的訂單,而勉強維持4%上下的成長率。
沉睡了十餘年的台灣,終於靠著馬總統的勝選,從大夢中甦醒,阻絕了十餘年的兩岸直航工程,忽然如輕舟過萬重山,再過一周即將實現。被凍結了十餘年的「亞太營運中心」,終於具備了先決要件,只是時移勢易,今日的台灣,不分朝野,早已失去往昔的雄心壯志,倘若有人還敢重提「亞太營運中心」的舊夢,恐將被嗤之以鼻。
然而時光儘管空過了十餘載,亞太地區後進國家以大量廉價勞動創造成長推力的模式,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絲毫未改;跨出艱難的第一步之後,反而後勁漸增,整個亞太地區做為世界加工出口基地的聲勢更勝以往。即使歷經十餘年,全世界擁有豐富加工出口發展經驗,累積充沛人才與專業知識,具備高效率、低成本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供應能力者,除台灣之外,四顧也無餘子。情勢既大體如昔,如果我們把握兩岸直航、揚棄鎖國的嶄新條件,今天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機會,依然存在,只看我們的氣魄有多大而已。
儘管時移勢易、政權兩度易手,過去以為不可能的三通即將實現,我們的領導者怯懦一如往昔,可能還有過之。從一個實例即可窺其全豹。
在蕭前院長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中,有一個附帶的規畫:選擇適當的區位設置亞太營運特區,做為中心的中心、計畫的具體而微的精要版。當然在台灣劃定一個特區,更有實驗的意義;將一切大開大闔的擘畫,在一個切割出來的小區域內進行實驗,一邊嘗試,一邊修正,累積經驗,建立範本,做為將來全台成為營運特區的有效藍圖。
既然要成為亞太地區這30億人的營運中心,台灣當然必須高度自由、開放,不問行政效能、法令規章、基礎建設,都必須達到最高標準。在此區域內最足取法的,應屬新加坡,其政府效能在各項國際評比中都穩占鰲頭,自由、開放的程度、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備受肯定。但要整個台灣一蹴而達此一地步殊為困難;因而選定一個小區域先全力以赴,若能企及新加坡的高度,即可向全台推廣。
今天兩岸直航已將台灣推入一個新紀元,過去不敢夢想的目標如今已可企及,果真能讓營運特區美夢成真,將一個具體而微的新加坡搬來台灣海峽,其競爭力將提升到何等地步,簡直難以想像。
恰於此時,中國大陸愚昧地自毀長城,將20年來推動經濟高速成長的加工出口部門這個主力引擎熄滅,大批沿海台商慘遭屠戮、走投無路。如果在海峽此岸能出現一個新加坡一樣自由、開放、高效能、低工資的特區,加上台灣品牌的高附加價值與中上游產業鍊更密切的配合,萬千台商會蜂擁前來追求另一個春天。
蕭副總統顯然對重新開啟營運特區規畫,讓直航契機提前發酵,並藉此大幅提升台灣的自由、開放,有高度的重視。而馬總統更關心台商的出路,高呼為台商設一專區。但行政部門反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輕忽以視,或云並無專區規畫,或云將在加工出口區內劃一小區塊,享有與備受詬病的自由貿易區同等待遇。即使如此,何時可以實施仍在未定之天;即使實施,這樣小鼻子小眼睛的做法,又成得了什麼大事?
何不認真想想,將一個具體而微的新加坡搬來台灣海峽,其威力何等驚人!何不想想,若整個台灣在自由開放、行政效能上如同新加坡,台灣的威力會何等驚人!
【2008/12/1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