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12/06 15:58:28瀏覽168|回應0|推薦0 | |
吹台青 摧台青
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說:「蔣經國大力啟用台籍菁英、推行本土化政策後,早就已經成為本土化的全民政黨。」上百上千的省級以上政府機關用幾個台灣人,就叫本土化?這樣的政府就叫本土政權?簡直是癡人說夢話,若如此,美國總統也用十來個台灣人任高官,美國政權就台灣化了?
七○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是亞細亞孤兒的起點,更是台灣民主運動的躍升期,從《台灣政論》到《八十年代》,從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刺激著國民黨必須打開台籍人士的問政之門。
一九七二年五月,蔣介石又連任總統(第五屆),蔣經國任行政院長,是年,蔣經國起用謝東閔為省主席,國民黨的台籍新菁英林洋港、李登輝、吳伯雄、高育仁、張豐緒、邱創煥等,從縣市長的座位上開始往上昇,新聞謂之為「吹台青」(當時知名藝人崔苔菁之諧音)。從歷史上看,這種「假面式」的高層政治「本土化」,乃是迫於反對運動日漸上升的趨勢,而做出的綏撫措施。 最簡單的邏輯是:本土化乃因「非本土」而來,意即「吹台青」正是昭告國人:國民黨政權是「非本土」政權,因此需要「吹台青」來淡化「外來政權」的色彩。 李登輝在宜蘭縣李登輝之友會成立會上,「公開批評前總統蔣經國,認為他在出任行政院長時大力推行的『吹台青』運動,根本只是為了收買台灣人的心,以鞏固政權而已。」這麼樣的一段話,和我敘述歷史並無二致,也毋庸大驚小怪,令人悲哀的是國民黨的鷹派份子仍然死鴨子嘴硬。 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說:「蔣經國大力啟用台籍菁英、推行本土化政策後,早就已經成為本土化的全民政黨。」上百上千的省級以上政府機關用幾個台灣人,就叫本土化?這樣的政府就叫本土政權?簡直是癡人說夢話,若如此,美國總統也用十來個台灣人任高官,美國政權就台灣化了? 國民黨新生代立委林益世說:「從此次北高兩市選舉結果可知,本土、非本土這類訴諸族群與省籍的訴求,已經很難打動中間選民。」他要嘛不懂本土化的意涵,不然就是居心叵測,惡意扭曲「本土化」為族群與省籍問題,這種卑劣的心態正符合外來政權以「省籍」為藩籬的自保需求。 本土化並不可怕,死守「摧台青」才令人生懼。 (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台灣史教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