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台灣失去理性的口號 台獨就是愛台灣 是誰首創的 ? 不就是李嗎
2018/07/01 19:22:23瀏覽47|回應0|推薦0

事實是什麼

事實是給人民好的生活 給人民人道的價值 

就是愛台灣

這20,30年間 就是李登輝用台獨 用台灣國 誤導人民

欺騙人民 就是台灣2300萬人民生活幸福的利益 就是台獨的利益

難道要是大陸能讓台灣人富足 讓經濟成長 這種結果就是不愛台灣嗎 ?

事後回過頭來看 得利的是台獨貴族 吃香喝辣的是他們

人民只是被台獨的愛台灣口號 剝削而己

這不是騙 什麼才是騙 

 

 

一個不願過苦民所苦的總統 有資格教訓人民嗎 (他政商勾結 拿了人民多少好處 養他花了幾億人民的血汗錢)

他當初加入國民黨當官時 怎麼不跟蔣經過講"要用台灣 取代中華民國" (反而要拍蔣馬屁 在報紙投書說台灣不要脫離中國的 不正是他嗎)

現在反過來 要用這件事來為難人民 公義在哪裡 ?  

 

 

 

 

 

憂選後民主並未完勝 李登輝用「七問」批馬:快辭職!

▲前總統李登輝在臉書用「七問」痛批馬英九應該盡快下台。(圖/資料照)

記者張暐珩/綜合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9日在臉書PO文,他表示,台灣人民在今年九合一用選票教訓了馬政府,但他不認為,台灣的人民和民主真的「勝利了」,因為台灣和大陸的關係搖擺,連帶影響經濟發展,導致民主政治也面臨嚴重挑戰,並高喊「台灣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刻」,還用7個對台灣現況的質問,要求馬英九立刻辭去總統職務

李登輝認為,台灣如今「奇蹟不再」,是因為這10幾年來台灣的技術、資產、資金都投入在大陸,而部分不肖商人卻「債留台灣」,甚至為了討好大陸,不惜恐嚇台灣人,介入政府對大陸的政策,不肖財團還利用政商關係,強佔、炒作土地,販賣黑心商品,造成台灣人住不安心、吃不安心,這些都是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水準低落,貧富差距懸殊的原因,因為社會公平正義不再,年輕人才更顯弱勢。

對於近年的民主發展,李登輝指出,台灣雖然實施民主制度多年,近年的掌權者卻從未真心傾聽人民聲音,變成徒有民主形式,實際上流於威權統治,他還批評國民黨企圖用黨紀操縱國會議員去留,連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對黑箱政策提出疑問時,也被操弄成藍綠對抗,還縱容鎮暴警察將參與改革的學生打得頭破血流,如今台灣司法已從民主基石變成操弄政權、侵蝕民主的「工具」。

李登輝最後並用「七問」痛批馬政府,為什麼台灣人仍要面對失業與低薪、無法安心食用食品、無法面對令人安居的高漲房價、不肖政商集團為何能夠繼續橫行兩岸,謀取暴利、為何失德無能的政黨能繼續使用不當黨產和控制司法,並質疑如果台灣人民在這場選舉中勝利了,為什麼使人民痛苦的馬總統仍然掌握政權,最後怒吼「為什麼這樣的總統不用下台?」。




 

 

 

 

 

 

 

 

 

 

 

 

 

台灣變這麼亂+民不聊生 他點名禍首是「李登輝」

編輯 談雍雍 報導

2018/06/03 22:08
  •  
  •  
圖/中央社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疑因未受民進黨提名台北長參選人,拋出和民進黨說ByeBye的震撼彈,她表示,現在的民進黨已經不是當年他們獻身擁抱的民進黨,所以她也不需要再花時間關心;並強調「道不同,不相為謀!」而為何老一輩會紛紛選擇出走,曾是民進黨創黨黨員的朱高正,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民進黨沒有黨魂、沒有黨德,在他離開就已經這樣,並直指帶壞黨內的人,就是前總統李登輝。

日前朱高正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1993年,他寫給李登輝一封信「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警告不要亂搞,台灣會掉掛,但李登輝聽不進去,結果台灣從四小龍之首,搞成民不聊生,禍首就是李登輝。

此外,他批評呂秀蓮,下台就應該栽培年輕人,LKK還要跟人選台北市長;話鋒一轉,點名蘇貞昌,當過行政院長,還跑回來選新北市長,都是考慮個人利益,沒有考慮全台灣利益;並問這些人被誰帶壞?答案就是前總統李登輝。

朱高正也說,現在的民進黨已經不是民主政黨,「變成舉著台獨旗幟的幫派及犯罪組織。」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11296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