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馬龍氏灌腸手術 降低無肛症患者治療疼痛負擔
2021/04/08 00:10:28瀏覽17|回應0|推薦0

無肛症一般指肛門開口在不正常的位置,或甚至是沒有開口,起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國內發生率約4千分之1至5千分之1。因在排便上受到限制,往往需要手術重建人工肛門,但仍有部分小孩無法順利排便,則容易產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的問題。

傳統解決方式採用逆行性灌腸,但此種只能清除降結腸下段中的糞便,無法灌到更近端的大腸;若採用順行性灌腸,從肚臍放置管路進入升結腸,注入灌腸液,讓糞便「順流而下」,可以將全部大腸的糞便完全灌出,不再產生失禁滲便的問題,能讓患者恢復良好生活。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魏晉弘表示,順行性灌腸方便性高,病人只需接受「馬龍氏手術」,也就是將闌尾拉到肚臍,做1個0.5公分的小造口,就能讓糞便從大腸起點順流而下到終點直腸全部灌出,同時在闌尾和大腸接合處做抗逆流處理,預防從肚臍接口逆流。手術採單孔腹腔鏡技術,不只出血量少,且僅有小傷口藏在肚臍深處,減少術後疼痛並兼顧美觀。

台東紅烏龍茶紅烏龍介紹發展背景,台灣茶業發展可溯及從荷據時代的轉口貿易開始,到清末時期先民從大陸沿海省分,將茶種、栽植方法、製茶技術傳承到台灣,發展迄今有幾百年的歷史。台東紅烏龍茶直到 140 餘年前英國人約翰杜德( John Dodd )將台灣產的茶葉以 Formosa Oolong Tea 名義行銷美國紐約,台灣所產烏龍茶才躍登國際舞台。此後,台灣先民不斷創新改進,相繼推出條型包種、東方美人、半球形包種茶,成為代表台灣的特色茶。 1981 年製茶工廠設置條例廢除,茶葉由外銷逐漸轉為內銷市場,茶農以自產自製自銷的口號,配合政府的行銷推廣,半球形包種茶席捲台灣成為茶葉市場的主流,並營造不少知名的地區特色茶如凍頂烏龍茶、阿里山和梨山等高山茶。然而受產製成本增加和種植地的限制,台灣茶農轉移至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投資生產,挾著半球型包種茶的品種、技術和資金,成功的將半球形包種茶推向世界茶業市場,也導致這些「客製化」的台式茶充斥在台灣茶市場。由於相同的品種和技術,加上低廉的產製成本,影響台茶最大的是在中低海拔茶區。面對這些衝擊影響,茶區惟有創新及建立品牌,朝向特色茶類發展是最好的迎戰方式。蜜香紅茶

臨床上,若患者有無肛症或先天性巨結腸症、脊柱裂、脊髓損傷等原因造成的失禁、滲便、便秘等問題,可以嘗試做「馬龍氏手術」。魏晉弘指出,馬龍氏手術的好處,從配置灌腸液、放置管子到完成如廁,全程皆可自行操作,讓小朋友學習參與自己的身體照護。且將根據每位小朋友的特殊性,不同時期制定個別化的治療方針,包括良好的重建手術及術後醫療團隊的照顧追蹤。

此外,雙和醫院也將舉辦「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兒童及家長聯誼會」,希望藉由會中分享術後照護的議題與知識,讓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增加彼此認識及相互支持機會,幫助小朋友免於受到排便的困擾,同時減少家庭照顧上的壓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njeeek3t2&aid=16019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