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6 14:52:20瀏覽20|回應0|推薦0 | |||||||||||||||||||||||
一般來說,創業遇到的資金問題,大家都會想到青年創業,因為青創只要年滿20歲就可以申請,但是到銀行詢問專員後,才發現過程有點繁瑣,不如想像中的簡單。 尤其我自己用自然人憑證查了聯徵後,因為過去手遊課金課得兇,當時申辦數張信用卡,有好幾次繳款逾期,且都是繳最低額度,導致聯徵分數不到500分,我們都知道,要辦銀行一定會看你的聯徵,還沒申辦,我就失去信心。 要培養信用或是提高聯徵分數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網路上文章很多,也不知那一個是確實有效的,真的非常煩啊 我也有實際問過寫這些教導培養信用的作者,回覆的速度真的不太優,尤其我性子急,目前也有創業需求,實在等不下去。 創業這個夢想一直存在我的腦中,尤其在這個流量取得容易的時代中,抓到一個消費力高而且精準的客戶群眾,進一批符合他們這個市場的產品,成功的機會就大幅提高,但是我在這個創業這條路上就卡了關… 後來在網路上逛到一位顧問,他有說明如何用正確合法的方式消去信用瑕疵的問題,我就加了他的LINE詢問,本以為可能要隔4-5小時,但是沒過5分鐘,就跟顧問聯繫到了 我把我的問題跟他說了一遍,他馬上就點到重點,而且還是我忽略的地方,真的是燈下黑,果然請教有經驗的人,真的收益良多。 後來我跟顧問約了見面,也講到我對於資金的需求,他都直接講到重點,讓我想要創業急需錢的心安定了不少,他給我一張表格,我覺得非常實用 想申請的青創的人,可以先了解青創相關申辦方式
其中有一點是決定額度的條件就是401報表,因為我想做的生意,前兩個月不會有很大的流水,想要獲得較好的條件,真的會不容易,後來顧問講解一些眉角後 我發覺,因為我不會從銀行角度來思考,所以要審查過的機會就低很多,最後決定這些細節流程都交給顧問幫我處理 因為我一個人真的處理不來,在這邊一定很多人會覺得,創業的人不是應該這些流程都要自己跑一次嗎,委託他人哪有創業家的精神 我對於事必躬親這個裡面有些許不認同,到過銀行的人都知道,抽號碼牌這件事多麻煩 尤其當你前面有5組學生要辦理學貸,你看你會不會排到瘋掉,我的第一次到銀行諮詢,就是遇到這問題,家長帶著小朋友,問的問題五花八門 我從10點等到11點半,時間全部都浪費掉,這不是我要的,交給專家處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我就可以用顧問的方式優先處理信用瑕疵的問題了 不過,我希望申請超過 100 萬元,顧問也會跟我整個流程,我就先處理網路的課程、再2天內就拿證明,所以懂得流程,申辦就會非常快速。 而跟請顧問協助的這段時間,他也根據我的專長,擬定了一份100%客製化計畫書,專屬於我辦理青創的企劃內容,辦公室、生財器具等所有給銀行審查的部分,都會幫我準備好,真的太專業了。 當這些資料準備好之後,顧問就幫我送件審查,我就等著銀行跟我對保了,結果銀行評估完之後,我可以申辦80萬的喔!!!! 雖然不是目標的100萬,但是就我周邊的人說,他自己去辦理,只有20萬而已,而且準備資料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有專業的人士協助,才能事半功倍。 後來經過1個半月,行員就請我過去對保,一切流程就是這麼順暢,當天就拿到了。 我覺得找對人協助,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我本身過去的信用瑕疵,還可以獲得這麼好的條件,這段式時間都值得了。 這是顧問的LINE聯繫方式,如果你也希望青創可以有更好的條件,可以免費諮詢,不會有損失的。
說到創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大學生創業,如今很多大學生一畢業便選擇創業,畢竟大學生創業有一定的補助。不過,雖然創業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俗話說得好,十個創業九個失敗,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經驗便要創業,很容易失敗。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創業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吧! 充分的資源 可行的概念 適當的基本技能 有關行業的知識 網路知識 良好的執行力 結語:總之,創業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需要自己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努力才行。同時,創業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行的,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同時還要有抗壓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一些才可以選擇創業! 和芷江的相遇,實在偶然。回過來再想想,又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從貴州駕車回程,正值國慶假期,氣候宜人,不是趕去目的地,走一程歇一歇,心情放松得多。從貴州過湖北進湖南,第二天臨近中午,車沿著一條大河開,豁然前面出現一座壯觀的風雨橋,帶著新奇,我們停車駐足。 從路邊的橫幅、單位掛牌得知,這個地方叫芷江。芷這個字不生僻,屈原《離騷》里寫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意思是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掛身旁。芷草、秋蘭映襯詩人高尚的情懷、不俗的情趣。范仲淹《岳陽樓記》里也寫道: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芷江城就是這樣一個不俗的所在。 這是一個侗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系,云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這樣的地理位置,注定我們的相遇是必然。看見氣勢雄偉的風雨橋,我便奔了過去。所謂風雨橋,本是橋,可遮擋風雨,形成集市,湘貴一帶比較常見。這個龍津風雨橋橫跨舞水之上,連接古城西東,是湘黔古道的重要津渡,也是大作家沈從文謀生過的地方,當年的沈從文就在這里給屠戶們蓋紫色印花戳,為政府收稅,每個檔口應該都留下他的足跡。我隨人流在河面上從東走到西,從西走到東,把橋上的每一家攤位都看過。各色生意都有,有賣蠟染布、小背簍等當地特產的,也有賣時髦的小孩子玩具、電子產品的,更多的是喝茶攤、小吃攤。水蘿卜很好吃,看起來像蘿卜干,口感爽脆,解渴解饞,價格便宜。 風雨橋一端就是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天后宮在舞水西岸,坐西朝東。這座天后宮由福建人所建,原為福建客民會館,至今已有250多年。我是第一次看媽祖廟,被高大的門樓、精美的磚雕、絢麗的彩繪鎮住了。門坊的青石浮雕呈重檐歇山頂門樓形狀,斗拱飛檐,十二金鯉咬脊,葫蘆攢尖。兩側雄獅蹲踞、石鼓對峙。左右青石鋪地,圍以塑有雙龍、大象、金瓜飾物的石質欄桿。17級青石臺階緊接沿河石街,碧波蕩漾,更顯門坊雄偉、奇峻。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隨意轉轉,有一種新奇,也有不期而遇的驚喜。事先沒做功課,也沒有計劃要在這里停留,更沒想到這里必須看什么,一切隨緣。就這樣,我們遇見風雨橋、媽祖廟,還有中國最大的侗族鼓樓群——萬和樓。湘貴的鼓樓有別于我們概念里的鼓樓,它臨空飛展,多角,往往不是一個,群居,是當地人休閑、娛樂的場所。萬和樓就像我們這里的市民休閑廣場,抽陀螺的、跳廣場舞的、溜旱冰的……熱鬧得很,一派生機勃勃的生活景象。 城里不時能見“和平之城芷江歡迎你”。1945年的中國抗戰勝利洽降就是在這里舉行。這里的侗族人自古就有“地不平身平”的處事觀,城中隨處可感謙和、淳樸民風,這份好感讓我們決定在小城住一晚,嘗一嘗久負盛名的芷江鴨。那只鴨子的味道記得不太清楚。只記得做菜的湘妹子真不怕辣,鴨子里好多紅辣子,辣得我們滿頭大汗,卻又不舍。當地人燒鴨子速度真快,下鍋到上桌不過半小時,無須燉煮半天,這么快可能跟鴨子的肉質有關系。 遇見芷江,實在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更多美文:游記散文 我們的樓房前邊是一大片農民的菜地。憑窗而立,眼前地闊天高,又有糞味兒、水味兒和土腥味兒相伴。在正月里,當糞肥在地邊剛剛備足,菜地仍顯空曠,而頭頂的風已經變暖的時候,便有人在這里放風箏了。放風箏的不光有我們這些附近的居民,還有專門騎著自行車從擁擠的鬧市趕來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風箏實在普通,才兩塊五毛錢,是一個面帶村氣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點鼓,一身的粉裙子,黃飄帶,胸前還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鄲沙口村高玉修的風箏,批發優惠”,以及郵編什么的。使我相中這風箏的,恰是“仙女”胸前的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業氣息終究沒能遮住農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點兒拙樸,這種口語般直來直去的句式讓我決定就要這個“仙女”。 傍晚之前該是放風箏的好時光,太陽明亮而不刺眼,風柔和且充滿并不野蠻的力。我舉著我的“仙女”,在日漸松軟的土地上小跑著,將它送上天空。近處放風箏的鄰人鼓勵似的督促著我:“放線呀,快放線呀,多好的風啊……” 我要說我的“仙女”實在是充滿靈氣:它是多么快就夠著了上邊的風啊。高處的風比低處的風平穩,只要夠著上邊的風,它就能保持住身體的穩定。我關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著手中的線,一時間只覺得世上再沒有比這風箏仙女更像仙女的東西了:她那一臉的村氣,忽然被高遠的藍天幻化成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簡陋的衣裙,忽然被風舞得格外絢麗、飄逸;她的姿態,忽然就呈現出一種怡然的韻致。放眼四望,天空中飛翔著黑的燕子、褐的蒼鷹、花的蝴蝶、銀的巨龍……為什么這些紙扎的玩意兒一旦逃離了人手,便會比真的還要逼真?就好像天上的風給了它們人間所不解的自在的靈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們才會找到獨屬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們那活生生的呼吸,給地上的我們帶來愉悅和吉祥的話題。 有時候,在我們這尋常的風箏隊伍里,也會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放風箏的人:一輛“奧迪”開過來了,吱的一聲停下來,車上下來兩三個衣著時 髦的男女,簇擁著一位手戴鉆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風箏的主人,卻樂于兩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專為他捧著風箏。那風箏是條巨大而華貴的蜈蚣,聽說是從山東濰坊特意訂制的;那線拐是一種結構復雜的器械,滑輪和絲線都閃著高貴的銀光。“鉆戒”站在地上打量天上,一臉的不屑。好氣派的一支隊伍,實在把我們給“震”住了。 那“蜈蚣”緩緩地迎風而起了,確是非同一般地好看。四周爆發出一片叫好聲,善意的人們以這真誠的叫好原諒了“鉆戒”不可一世的氣焰。我卻有點為“鉆戒”感到遺憾,因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風箏線。在隨員替他將“蜈蚣”放上藍天之后,他才從隨員手中接過線盒。他那神情不像一個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態,更像一個被大人嬌縱的孩童。 這時,我想起單位里一個愛放風箏的司機。他告訴我,小時候在鄉下的家里,他自己糊風箏,卻買不起線,他用母親拆被子拆下來的碎棉線當風箏線。他把碎棉線一段段接起來,接頭太多,也不結實。有一次他的風箏正在天上飛著,線斷了,風箏隨風飄去,他就在鄉村大道上跑著追風箏。為了那個風箏,他一口氣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開始走神兒,我的風箏線就在這時斷掉了。天色已暗,我開始追趕我的“仙女”。越過腳下的糞肥,越過無數條壟溝和畦背,越過土路上交錯的車轍,也越過“鉆戒”們不以為然的神色。當暮色蒼茫、人聲漸稀時,我終于爬上一個豬圈,在圈頂找到了歪躺在上邊的“仙女”。我覺得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個朋友,她理應姓高,與邯鄲沙口村那個叫高玉修的農民是一家人。 大而圓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懸在了天空,在一輪滿月的照耀下,我思考著究竟什么叫放風箏。有了風箏的斷線,有了“仙女”的失蹤,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復得,我方才明白,歡樂本是靠自己的雙腳,靠自己貨真價實的奔跑到達心中的;連接地上人類和天上仙女之間那平和心境的,并不是市場上出售的風箏線。 >>>更多美文:優美散文 |
|||||||||||||||||||||||
( 在地生活|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