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8 05:57:08瀏覽790|回應0|推薦6 | |
大塊文化 出版《台灣娘子上涼山》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即時報導】 《台灣娘子上涼山》是張平宜在大陸麻風村孤軍奮戰的生命故事。十年前,她帶著記者的好奇,與身為母親的心情,勇闖涼山彝族自治區越西縣大營盤麻風村,自此人生發生天旋地轉改變。 好故事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有義意的事更要和好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15日下午來華山藝文中心,大塊文化出版社將率先捐出200本新舉行書義,張平宜將捐出所有版稅,協會希望能籌募到第一筆100萬元,讓「望春風助學計畫」幫助這群在麻風村民能一圓中學的美夢。 報導麻瘋…心好痛 離職辦教育【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張平宜新書「台灣娘子上涼山」,描寫在大陸麻瘋村奮戰。 記者鄭語謙/攝影 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張平宜曾當過12年記者,寫過無數個新聞專題,卻在一次採訪四川麻瘋病人的報導後,發現四川涼山麻瘋村的孩子一輩子沒有受教機會,毅然辭去媒體工作,投身教育。 原本要辭去工作當家庭主婦的張平宜,深入四川麻瘋村發現,被隔離的麻瘋村生活在最原始的山村中,不被允許擁有身分證,村民近親通婚一生再生,小孩即使健康卻沒機會受教育,幾乎是文盲。 「這些孩子沒喝過自來水、沒念過書,聽到喇叭聲,不知道是車子;才念到小學四年級就成為家裡的勞動力」。張平宜感慨麻瘋村的孩子一輩子走不出村莊,「教育是唯一扭轉命運的機會」。 2000年她返台辭去媒體工作,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麻瘋村,興建中國第一所麻瘋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她親自找老師、成立基金會四處募款,甚至對著對岸官員拍桌子要水源。 從品德教育開始,告訴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改正生活習慣,再灌輸台灣多元文化的教育精神。當地原本只有語文與數學課,增加了英文、地球科學,以及美術、音樂課等培養生活美感,告訴孩子「生命有無限可能」。 張平宜把在涼山辦學十年的經歷寫成新書「台灣娘子上涼山」,盼能籌措經費執行「望春風助學計畫」,讓大營盤的小孩能完成9年教育,作為第1屆大營盤中學畢業生的培育經費。 張平宜賣新書 讓麻風村童上學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1日電)由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張平宜所寫的「台灣娘子上涼山」,將在15日舉行新書發表暨義賣會。張平宜盼募得新台幣100萬基金,協助中國麻風村的下一代完成中學學業。 前中國時報記者張平宜,12年的記者生涯中寫過新聞專題無數,先後奪得吳舜文新聞獎、金鼎獎。1999年夏天原本想辭職當專職家庭主婦的她,最後1次 要寫的專題,被派到雲南、四川一帶做麻風病人的採訪報導。 當時張平宜深入四川雲南邊界,勇闖涼山彝族自治區越西縣大營盤麻風村。令她感慨的是,那裡的麻風病人沒有被安排在療養院集中治療,不被允許擁有身分證,生活在最原始的山村中與世隔絕。麻風村民近親通婚,一生再生,小孩也沒機會受教育。 張平宜決定為麻風病患的孩子爭取受教育機會,她在2000年協助成立中國麻風服務協會,返台後辭去媒體工作,投入兩岸麻風救援義工的工作。隨後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麻風村,興建中國第1所麻風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 2003年她在台創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以打造麻風村的希望工程為目標。2004年出版「悲歡樂生」記錄台灣樂生療養院歷經日治、省府到衛生署時期,長達74年的公衛史,也入圍德國第2屆「悠力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讓外界一窺台灣麻風病人揮別疾病陰霾,尋求尊嚴的心路歷程。 現任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的張平宜,在今年元旦推出新書「台灣娘子上涼山」,盼能籌措經費執行「望春風助學計畫」,讓大營盤的小孩能完成9年教育,作為第1屆大營盤中學畢業生的培育經費。 張平宜將在台北華山藝文中心舉行「台灣娘子上涼山」新書發表暨義賣會,她捐出所有版稅,大塊出版社捐200本書義賣,盼能籌措到「望春風助學計畫」第1筆基金,讓麻風村孩子能一圓中學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