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今印刷趣談:雕印佛像 唐三藏長安刻普賢
2013/05/10 13:06:10瀏覽360|回應0|推薦2
  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此后歷朝歷代都有不少高僧在中國譯經誦經、弘揚佛法,使得佛教在中國得以迅速發展。本文將要介紹的「唐三藏長安刻普賢」,便是僧人在唐初刻印佛經佛像的一段佳話。

  唐三藏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仰賴于吳承恩的名著《西游記》和戲曲舞臺、電視劇《西游記》的傳播與渲染,而歷史上的唐三藏卻與小說、戲曲、電視劇中的孫悟空一樣,是位勇敢、堅定和具有獻身精神的高僧。

  據史書記載,唐三藏原本姓陳名祎,法號玄奘。因其佛學精湛而獲得古天竺國佛學界授予「三藏法師」的稱號,故人們又稱其為唐三藏。唐三藏生于公元602年,13 歲時入河南洛陽凈土寺出家,后輾轉游學長安、成都、荊州、趙州,最后落腳于長安。而此時年方弱冠的玄奘,已是名噪大江南北、著名的佛學大師了。

  貞觀三年(公元629 年),玄奘邀集幾位同伴上奏朝廷,旗幟請求往西天取經。因當時西域未定、政局動蕩,唐太宗沒有批準,幾位同伴也因顧及安全望而生畏。唯獨玄奘決心已定,毅然西出長安,只身上路。

  長話短說,玄奘西出長安之后,沿著河西走廊經今之蘭州、武威,西出玉門關,越過八百里荒漠,再翻凌山、過熱海,穿越中亞南部大雪山,用了5年的時間,可謂歷經艱險、九死一生,終于到達了佛國天竺(今印度)。此后,玄奘走遍天竺各國,拜遍佛寺圣僧,虛心求教,潛心研究,學業益精,后被授予僅次于戒賢法師的「三藏法師」,可謂名噪一時,功成名就。于貞觀十九年(公元645 年)正月初七,以20 匹馬、馱著657部佛經佛像回到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玄奘回國的消息,立即命宰相在長安舉行隆重的歡迎大會。唐都長安傾城出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唐三藏為保藏他歷盡艱辛從天竺求取的經卷,親自監督長安慈恩寺,建造仿照天竺雁塔、高達64 米的大雁塔。在這里,玄奘法師開始了他長達19 年的譯經生涯,期間還刻印了上圖下文的「普賢菩薩像」。五代人馮贄在其所著的《云仙散錄》中,引《僧園逸錄》說:

  「玄奘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于四眾,每歲五馱無余」。

  在這里:普賢像即普賢菩薩像;SPA施于四眾是送給僧、尼、善男、信女;每歲五馱無余,是說每年刻印「五馱」都沒有剩余。馱是量詞,五馱可理解為5 匹馬一次所能馱得動的貨物。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先生估算其約為1,000-1,250斤(編按:大陸1斤相等于500克)。換算成紙,相當于20-25 萬枚。可見印量是很大的。

  本文介紹的唐太宗令梓行《女則》和唐三藏刻印普賢菩薩像,都在唐貞觀年間。為初內府和佛教徒已應用印刷(深圳印刷)術印刷圖書和佛教經像之文獻證據。作為隋文帝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和隋大業三年刻印《木刻加彩佛像》之文獻左證,證明「印刷術發明不晚于隋」的說法是可信的。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isimiao&aid=760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