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總部第一天試坐, 就有人質疑為何規定靜坐要穿紅色, 還要預約登記 ,也有人質疑用行銷觀念把嚴肅的政治活動變成似辦嘉年華會, 形同自廢武功, 未戰先敗, 不過我們有不同的看法, 這次倒扁行動,為甩脫挺扁陣營所祭起的衝突暴力論魔咒 避免落入其圈套, 倒扁行動做個戰略轉換是對的, 這種戰略轉換的構想, 可以簡單地說, 就是流行與孤立, 甚麼意思呢? 巴特Roland Barthes在他的 <流行體系> 一書中提到流行的本質, 是一個能指系統, 一種分類活動. 大家都應記得 ,當施明德發起百萬人捐百元倒扁運動時, 捐百元變成一種社會流行, 每天見面第一句問候話, 便是你去匯款了沒? 匯款已變成一種符號. 一種象徵, 而這個符號象徵同時作了標示 , 形成社會的分類, 分成有匯款的 跟沒匯款的, 符號所指涉的價值觀分類也同時產生, 反貪腐的對護貪腐的 , 公義的對不公義的, 當有匯款的變成社會主流時, 就慢慢形成西瓜效應, 沒匯款的,未反貪腐的, 就會靠過來, 以免被孤立變成社會的他者, 這就是流行與孤立的大意. 這次倒扁總部規劃靜坐區2300個VIP座 ,規定參與靜坐須預先報名, 每節次靜坐時間一小時, 靜坐完成發給靜坐証書, 規劃的重點, 同樣是在將此次參與靜坐反貪腐的活動儀式符號化 , 讓它變成一種符號 一種象徵 , 把參與靜坐反貪腐變成社會流行 <一種神聖反貪腐的社會流行> ,讓流行擴散, 產生分類標示的功能, 讓每天第一次見面, 第一句話就是你去靜坐了沒? 讓參與靜坐反貪腐變成流行, 讓沒去參與靜坐就感覺好像是被孤立, 如此靜坐所象徵的價值觀同時也會被突顯出來流行, 標示公義與不公義的價值差異, 反貪腐的公義價值觀變成主流, 就會制壓不反貪腐的價值觀, 讓現還圍繞在貪腐集團周邊的人因自保或自省而逐步撤退, 徹底將貪腐的中心孤立出來, 一旦他孤立無援, 就不得不自己下台, 這是一種孤力的戰略 至於規定參與靜坐要穿紅衣服, 那是要把凱達格蘭大道的舞台再擴散到全台全世界的幅射設計, 要把紅衣反貪腐的符號賦予意義, 使倒扁再變成全台大流行 , 試問有一天全台絕大部分的人民都穿紅衣時是甚麼景象? 那些不反貪腐的要躲到那裡去? 當那些人不再護貪腐 貪腐中心的人陷入孤立無援 貪腐者還坐得下去嗎? 瞭解這種運用流行與孤立的符號學戰略就應不必再懷疑倒扁總部的創意, 倒是有一點值得注意, 就是當戰略轉換後倒扁的行動目標也要轉換, 目標不是直接去推倒扁, 而是要用反貪腐去爭取廣大人民的價值認同 , 爭取司法檢調 警察及國家機關, 尤其圍繞在權力中心周圍公務人員的價值認同, 如此才能透過吸納與排除 流行與孤立的運轉設計, 將貪腐者孤立 排除 拋棄, 所以整個說起來, 這次倒扁行動的規劃, 跟傳統的群眾運動形式, 內涵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是很柔性的, 也很後現代的 , 也是一種屬於認同與差異政治學的體現 , 應該是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當然 我們並不因此就認為這一定成功, 但至少這是一種新形式的群眾運動 , 台灣的民主如真要成長 長大成人, 總要去發展嘗試,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