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營養學與病人安全
2020/07/03 11:58:17瀏覽1534|回應0|推薦5
格主最近曾經公開建議,某些醫院應該更重視營養師的專業,邀請他們在預防跌倒的角色扮演,貢獻一份心力,尤其是在停經後的老年病人。


在此拜託不要把它解讀成「防跌小組」派工作給營養科~因為我們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參考國外有科學論證的作法組成一個團隊!


例如近年來日本醫界非常強調,所謂防跌小組的功能,必需加強營養評估以利「防治」「肌少症」Sarcopenia,雖然它是任何老年人都必然發生的生理現象。


其實營養科在醫院內的業務或服務範圍,並不太為人所知,這可能和病人安全一樣!尷尬

近20年來一直處於不太被重視的立場,其實兩者都有很深的學問,我們必需
助推廣正確概念,讓社會大眾更瞭解這兩種專業的重要性。

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多數人的重點,可能都是擺在住院伙食好吃又健康就好了,但實際上,針對某些代謝疾病的治療飲食,要開出量身訂做的理想菜單可不是那麼簡單。

住院病人發生低營養狀況並不罕見,約佔10~40%。在ICU的急慢性重症病人,如有這種情形,常見的預後會是延遅(創傷)治癒,無法拔管,免疫力下降,合併各種感染症,多重器官衰竭而增加死亡率,因此「營養」實在非常重要!


本文以下僅提供從事病人安全工作者,應該可以多加瞭解的營養相關小常識。


為了邁向Zero Harm的願景目標,我們至少需要瞭解所謂的Nutrition-related Incidents有哪些是可以防犯的,目前有低報的現象,總是It is good to know more 微笑
1、對食物確實有過敏史的住院病人,如選擇醫院伙食時,營養師並未獲得正確訊息,就有可能發生因送餐錯誤,或病人未主動告知而發生嚴重度不等之過敏反應。常見的過敏食物包括花生、蛋黃、芒果、鳳梨、竹荀、麵粉、海鮮及蕎麥。

2、病人辨識發生錯誤,如同任何醫療行為,萬一送餐者一不小心,可能把一般飲食送去給限用治療飲食的病人餐桌上,讓病情「失控」。

3、某些精神科病人的進食習慣,經常都是大口猛吞,狼吞虎嚥,但問題並不是他們的吃相不雅,而是不慎把肉塊、饅頭、麵包等塞滿嘴巴,曾有案例咔住喉嚨(Choking),結果差點就窒息弊命。因此營養科要設法將固體食物切成小片以免再發生需要做急救的緊急狀況。

4、營養師因低估重症病人實際需要的熱量,而讓病人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影響預後。

5、廚房或供餐過程中,食物遭污染而發生集體食物中毒。

6、烹飪及配膳過程要有錄放影機監控及門禁,以防遭人下毒。

7.老年病人在脫離呼吸器及拔除氣管內管後,常常不能順利進食,這是因爲吞嚥及唨嚼功能異常,除了身體虛弱以外,還有種種其他素因必需評估,必要時,提供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利吞嚥並減少食物嗆入肺部(Aspiration)。

8﹐如何預防再餵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
長期肌餓的中重度營養不良病人,在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胰島素分泌會不足,Glucagon分泌會上升,導致新陳代謝率下降,如果突然太積極給予過多的熱量(iv或經口),有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此現象稱為「再餵食症候群」,一旦發病,會伴隨電解質(P,K,Mg及Ca)的血中濃度下降、體液滯留、高血糖、心率不整、呼吸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死亡。

背景疾病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及頸部惡性腫瘤。因此,預防此症候群的方法是:起始餵食的速度不宜太快,應採取緩慢增加的模式。

<延伸閱讀>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4109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