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2 20:31:27瀏覽443|回應0|推薦0 | |
分工,這是個大家都知之甚詳的概念。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反而不容易注意到。透過分工,讓整體生產效率得以提升,可以產出更多,付出代價卻減少,這正是最簡單的一種魔法,理解起來不難,要運用則必須投入相當心力去研究,才能獲致相應的成果。這樣的進步需要投資,而且通常不會馬上就收到成果,改善的嘗試也伴隨一定的失敗風險,這些都是必須支付的成本。所以,改善分工的方式,通常不是最受青睞的優先選項,人,總是會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可以立竿見影,一鳥在手的地方,對於分工能帶來的諸多好處,未必然會好好給以正視。 以一個組織來說,裡頭的人最立即的利益是,搞內部政治活動,把餅圈大些。這樣的原則導致內部政治鬥爭,而這種競爭方式恰好是最不利於分工的。這種立即的利益,長遠角度來看,則是大害,但是,通常都是以一句沒辦法帶過,是的,沒辦法,所以盛極則衰,所以企業會被淘汰,所以產業會被取代,都是這種沒辦法的困境。也正因如此,分工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簡單概念,其實蘊藏著無窮的潛能可以發掘,在效率越是低落的環境,這種潛能就越是可觀,只要人有辦法突破過度短視近利的這個人性罩門,從中取利的機會相當的大。這個簡單的概念,不可小看,要讓不同條件的許多人,如何協作以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不容易,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阻礙是其中很大的一項交易成本,為了面子與種種人性上的限制,許多分工合作的契機是埋得很深,不用力挖掘是找不到的,沒有一定的人格修養,真正的分工其實是很難的。 拉分工這個主題出來,傻蛋的目的並不是要談經濟學,而是要談產業的形成,甚至產業的創造。我們一直都很想扶植某些產業,諸如文化與娛樂產業,觀光旅遊產業等等,增加國家的收入,創造國民就業機會。一直想扶持的,通常都是扶不起的,所以才會一直想扶持它。扶不起的原因,往往是這些產業缺乏內在堅實的基礎,運作效率低落,或者說,有點腐敗,而沒有發展起來的條件。給它錢,它會花掉,給它更多錢,它還是會花掉,花錢是不需要人教的,但是花錢要有成效,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如果沒有成效不准亂花錢,它們恐怕連錢該怎麼花都想要破頭了。這些絕對值得大力發展的產業,之所以發展不力,與其說是缺乏資金投資,不如說是內部不思進取,風氣不佳造成效率低落的緣故。或許是傳統觀念造成的限制吧,保守而不思考種種可能性,緊守那一畝三分地,畢竟也還是一個產業的權威,效率不佳,缺乏國際競爭力,這些都可以推給大環境的,若是改革失敗則是無法逃避的責任,懶惰,會讓事情發展的走向變得很明確,就是不改革,重視傳統,維持現狀。 改革這些產業的方法,自然也很明白,只要提高專業分工的程度,那就成了。日本的動漫產業,其專業分工的方式不就值得借鏡嗎?從小說開始,好的小說發展成漫畫,人氣漫畫製作成動畫,動畫有周邊商品與同人誌等等,創造更大的商機。連像樣的故事都沒有,就想創作動畫,想引起流行,這樣無疑是盲目的。至於增加作品數量,一味的粗製濫造是方法,系統化的商業經營也是一個選項,日本人不是把所謂萌要素給拉出來,然後稍加組合創造了大量的作品嗎?萌要素不只是研討萌這個議題而已,它還兼具了市場品味調查的功能,要對藝術領域進行深入的商業化經營,背後總是要有些邏輯思路在支持的,要瞭解市場就需要起碼的銷售統計資訊,對不同模式的商業化策略能做深入的交叉比對才行。哪些要素,對哪個族群有多少吸引力,這是科學,不是兒戲。流行不是一廂情願就能創造的,當然,橫空出世的天才或許能,但一般的普通人想要引導流行的潮流,所要依賴的是精密的計劃,而不是隨意為之而來的好運。沒有完善的計劃,想要扶植這種娛樂產業,那只是浪費錢,把其他人民的錢拿到這個行業的口袋裡頭,並且幫這個行業多養些冗員罷了,沒有找到更有效率的分工方式,沒有完整可行的發展計劃,盲目的投資越多只會讓這個行業越腐敗而已。 分工可能的範圍是很廣的。不同行業間也可以分工合作,幫助彼此提升競爭力,而單一的工作,也可以從工作的性質上切分,透過多人協作,發揮眾人的專長,創造出一個人無法達成的成果。不只是製針工廠可以專業分工,甚至,就連寫小說也是可以專業分工的,只要能放下身為藝術創作者那種驕矜的心態的話。 寫小說,或寫一個故事,需要很多的條件。我們可以一一列舉。 首先,這個故事要傳達的主題是什麼,必須要決定。有的故事是以一個中心概念為主,再向外擴展的,例如最近很紅的動畫,玩偶遊戲,就是以誤會在支撐這齣戲的主線。萌要素,或是灑狗血的伎倆,這些都只是配角,不足以成為一個優秀能觸動人心的故事。故事要有深度,就必須要有想強烈表達的主題。從前的七龍珠,其中心的命題就只有變強,不斷的變強而已,但是,在當時這就是一種突破性的概念了,熱血青年都吃這套的。現在變強的議題就只是老套,不能再當主角了。引人思考,引什麼樣的人思考什麼樣的議題,如果這樣的意圖真的能達成,這樣的故事通常會是成功的,像涼宮春日的憂鬱那樣,即使沒有動漫的萌要素,光是小說本身就能吸引不少書迷的。世上人這麼多,不同人有不同的遭遇,總是不乏有人有些深刻的體驗,不過,這種微妙的感覺能說出來的人就少了,能付諸創作的就更少了。遇到一個特別的人,把他背後的故事翻出來,適當佐以各種受大眾歡迎的劇情要素,或許就能讓一部好的作品誕生了?這是個疑問句,真的是個疑問不是嗎? 故事的節奏,需要能好好的安排掌握。有的戲,一開始什麼都好,就是後面拖戲拖到讓人會看不下去,一部好作品就這麼的毀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安排緊湊度適中的故事節奏,太急著趕戲,讓人看不出所以然,而拖戲增加篇幅更是會消磨看戲之人的耐性。一路完美的緊湊到底,也不是最完美的,反而太單調了,時鬆時緊,恰到好處的劇情節奏安排,可以是一種專業能力,人在創作自己作品時很容易忽略這種拖戲或劇情過快跳躍的問題,只要經過訓練,或是找個人導演一下自己的故事,那麼問題就能得以解決?這依舊是個疑問句,傻蛋也不知道答案對不對啊。 劇情要素,需要能連結目標觀眾。一部小說,或是一齣戲,總有其目標觀眾,通常是國內的所有人吧,希望他們會願意為這作品掏腰包是也。不少作品採取分眾策略,只主打某類型的對象作訴求,但無論如何,一部作品要對觀眾產生影響力,就必須和他們建立連結,連結他們部分的過去經驗才行。我們知道蒼蠅的複眼看到的世界和人類的完全不同,蒼蠅看到的世界再怎麼豐富,不論有什麼哲理,我們都看不懂,也不會有興趣。同樣的,如果我們認為這部作品是神聖的,是偉大的,是這些俗人難以領悟與體會的,那麼這些人自然難以理解這部作品的高明之處,就像他們不會關心蒼蠅眼中的世界長什麼樣是相同的道理。一件事必定要有某個部分和我產生連繫,對我才有意義,我才有可能會為他買單。所以說,瞭解普羅大眾的嗜好,哪些議題才狗血,什麼要素才會萌,什麼樣的內容才能讓人產生認同,這是創作的時候一項絕對必要的條件,清楚這一點,不管作者心中的裡想有多高遠,他都可以藉由這些共同認知的媒介,把觀眾一步一步的拉向自己心目中的高遠境界,而不會自吹自擂在那搞孤芳自賞。如果不是寫給別人看的,又何必寫出來呢?這個要素,也有專業分工的可行性存在,就像日本人研究萌要素那樣,瞭解市場的口味,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專家,配合創作?疑問疑問。 專業知識能增加創作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就如同創作武俠小說或歷史小說,沒有深厚的雜學底子,想靠點想法以及文采蒙混過去,是不太可能的。事實上這世界有種種的專業領域,或許都有值得一寫的故事,既有藝術或娛樂效果,對常識的普及也有幫助,不過受限於專業,一般人不是不敢碰,就是只能蒙混,要出現能結合不同領域的一個人,實在需要深厚的機緣。認真的創作者會自己花心思去充實這些他想涉獵的領域知識,以求作品品質,不過呢,如果直接找專家合作,這樣的分工會不會更有效率呢?專業知識的擁有者或許沒有大量的想法可以編織成故事,但是總會有些苦水想吐吧?合作,共同創作,難道不是個選項嗎? 創作需要平衡。不只是武俠小說強若需要平衡,任何的故事都需要平衡,保持故事的整體性與完整性。舉傻蛋自己寫部落格文章來說,就經常失去平衡,東扯扯西扯扯而模糊掉主題,這在隨意塗鴉的個人部落格上是沒啥關係,但如果是認真的創作,這可是大忌。隨著自己一時的心情,有時候方向會不小心迷失掉,把原本的架構給毀了,如果是長篇連貫的故事,這樣的一個不經心,可能會把後面的連貫性整個給毀掉,陷入寫到一半難以為繼,或是虎頭蛇尾,一流開頭,整體卻是三流。自己的思路清醒,永遠堅持明確的方向,不會被情緒一時迷惑而走偏,這種話用說的容易,實際上很難做到,自己通常是自己最大的盲點,最看不到的也通常是自己最大的缺失,無論人格修養再怎麼高,也無法完全避免的。找人合作,互相幫忙看著,是個選項不?有些小說創作者,點子也不少,心思文筆都可以,就是控制不了平衡性,以致難有佳作,其實多了點規範與紀律,或許創作的路會更寬廣?同樣是問號。 創作需要文筆。沒有良好的文筆,修辭不行,語句不通,再好的想法與故事,也難以打動人心。文筆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某些人對某個風格的文筆會特別偏好,好的文筆也有其價值所在。但是,文筆與內容可以是兩回事,文筆再好,沒有想法,也只是堆砌詞藻而已,無法改變內容空洞的問題。傻蛋很久以前就丟棄文筆這玩意兒了,記得國中高中時期考試總是要寫作文,作文就是拍閱卷老師馬屁,討他歡心多拿點分而已,一開始覺得文學好啊,磨練文筆能得到老師稱讚,頗為自己的作文能力感到自負。後來發現這不過是一種拍馬屁而已,而且又想到文以載道,文字只是傳達意念的工具,意思傳達到了文字也就可以拋棄了,當時就想到,既然自己根本沒有什麼道,那要文做什麼?自己根本沒有要傳達的想法,文字又有何用?從此放棄磨練文筆,而無視文學技巧了。就這樣缺乏深度文學素養,較艱難的字認得的也不多,寫起文章就是個人的原始風格,想什麼寫什麼,這樣是不能當作創作的。但是,想法可以傳達,傳達給有文筆的人,把想法寫出來,那有沒有文筆還會那麼重要嗎?甚至像校稿與編排等偏向技術性的工作,這些工作理論上是可以分工的,這樣分工或許還能提高生產力?疑問。 其實集體創作的分工,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不只是效率層面上。不同的人,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與不同的情感,之些要素之間往往存在許多尚未被人發掘的要素,只有在這些不同碰撞的時候才能從火花中窺得一二。和他人合作,瞭解別人的想法,有時候能進而提升自己的層次,這項收穫,就不是分工理論可以解釋的了,透過分工促進更多合作,或許能開發更多未知?疑問疑問。 分工可以提高競爭力,這不一定對。創作這檔事,分工有許多可以切入的層面,這是疑問疑問的許多疑問句,但是要讓一個產業成型,並健全的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力,專業分工的程度需要提高,這是否也是問號呢?不知道呢。或許可以弄個共同創作小說的線上平台來做個實驗看看?在UDN上頭建個城市來玩玩?或許值得一試呢。傻蛋自己的餿主意,傻蛋會鄭重考慮的,哈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