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7 15:51:54瀏覽544|回應1|推薦0 | |
傻蛋第一次接觸"格物、致知"這個儒家學習入門的方法,是國中的時候自己看漫畫知道的。窮究一切事物的道理,以此領悟作人作事的方法,很簡單的直覺,傻蛋覺得就是要不斷的觀察學習吧。後來呢,忘記是國文還是歷史,有讀到王守仁,明代大哲學家,初時學習程朱理學時,對著竹子連格了七天,卻什麼知也沒有致,反而生了一場大病。後來乾脆唾棄理學,自闢蹊徑,悟出了天理即人欲,知行合一的陽明學出來。傻蛋覺得好奇怪,是誰教王先生要去格竹子致知的啊?如果格竹子,格蓮花,格偉人傳記,就能通曉事理的話,那孔門心法提倡格物致知不是很奇怪嗎?竹子象徵君子,高風亮節,這只是某些人的想像而已,觀察竹子能體悟出君子的道理,這是完全錯誤的邏輯,不入流的思想,就像因為某人是名人是英雄所以就認為他做的事絕對是正義的,也絕對是正確的一般,本質上就是絕對的愚昧而已。 漢武帝獨尊儒術,看中的大概不是孔子的哲學思想與政治理念吧,甚至這傢伙大概也沒有興趣深入瞭解孔子的思想到底是啥,他想要的恐怕就是,讓讀書人都去格一個形而上的"名",致那個想像出來的"知",其他人都當笨蛋,皇權就穩固如山啦。結果王莽這個模範讀書人照樣篡漢,目的絲毫沒有達成,書呆子倒是製造了不少。為什麼王守仁會去格竹子?他自己發明的?應該不太可能,這種不自然的舉動一定是有樣學樣來的,肯定是當時的風氣。真的從觀察竹子找出來的道理有多少?其實最早發明這招的人,除了科學邏輯有點問題之外,應該也不是什麼渾蛋之徒,想像無罪,牽拖有理,就算言論不自由,沒公然說出來的思想總也該自由吧。竹比喻為君子,沒多大意義,也沒啥重要的。但是呢?那些模仿的傢伙,想得就不是這麼回事了。睜著眼睛說瞎話,博取個名士的名聲,有這樣的人品,孔子肯定會把他掃地出門的。蔚然成風,以為風流,瞎話說得多,智也就跟著瞎啦,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夸夸其談,隱隱導致的罪惡感,會讓理智更加的盲目,有作過壞事,說過謊話的經驗的話,應該都知道,開了頭通常不是容易就能停下來,睜眼說瞎話的後路大概有兩條,一條是乾脆放棄理智,一路瞎到底,另外一條則是把良心丟給狗啃,一路兩面黑心黑到底。讀明代歷史,文官集團似乎主要就是由這種睜眼說瞎話的渾蛋組成的,中國長期積弱的基因,或許就是漢武帝獨尊儒術留下的愚忠文化,以及宋朝理學打高空裝名士的高級社會風氣所埋下的吧。 民國初年許多優秀的學者,反孔孟之學,反中華文化,認為只有擁抱西方文明,中國才有未來。這個孔孟之學是該反,不過呢,反的不是孔子孟子本身的思想,而是上面所說,後來被創造出來的文化垃圾。孔孟的思想,其實和這些文化垃圾之流風,處處可見牴觸,只是由於墮落的勢力龐大,偽物反成主流,反客為主了。讀中國歷史,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案例,明明只是個讀書人,怎麼抄起傢伙來帶兵打仗,比大部分從小習武讀兵法的武將還行?范仲淹胸中的數萬甲兵,是外星人給的嗎?其實儒家的學術裡頭就有答案了。有文事必有武備,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當中與軍事有關的就占三分之一,在史記裡頭的孔子本人打起仗也是毫不含糊的,孔子雖沒有教兵法,但有勇氣,明事理之真正儒士,遇到戰事豈有躲起來的道理?打仗的道理,和施政的道理,和學習的道理,可以是殊途同歸的。透過觀察,學習,進而得到預測推理的能力,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道理,沒有什麼學問不是經由這個過程而獲得的,然而,這不就是格物、致知最原本的意涵嗎? 格物、致知,真要引申解釋,可以包含極大的範圍。宋明理學,只是方向錯誤的小小一塊範圍而已,怎能代表孔子的儒家思想呢?既然是窮究一切事物的道理,那這個一切事物,則包含自然現象、物理法則、歷史軌跡以及人性的特點在裡面,哪裡是啃啃四書五經就能滿足的呢?叩其兩端而竭之,是孔子為人解答時所抱持的態度,這和後來的儒教那群腐儒的形象,是如何的不搭?這個觀念和不少論語其他的言論也是不太搭調的,用理性而審慎的態度,務實的分析問題,進而找出解決之道,如果孔子做事的態度並非如此,而是像後世的風流名士打高空一般,總是用妄想來解決問題,那齊國有必要擔心孔子在魯國當政,而想方設法去賄賂與腐化魯國的君主嗎?中國文化不是沒有科學精神,只是後來的讀書人很少繼承到而已,不科學,甚至愚蠢短視,成了流行的風氣而已。這些人,剛好都以儒生自居,後來的人為了救國反孔,孔子只是當了代罪羔羊罷了!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過去中國的讀書人都知道這些科目。然而過去中國大部分的讀書人幾乎都把重心放在後面,重視修齊治平,而把格致誠正當成理所當然。裝裝名士、注意儀態、滿口仁義道德(只是說給別人聽的),這樣修身以下的科目似乎就及格了,可以好好一展抱負了吧,當一家之主,當一國之臣,甚至當萬世之君(這是妄想啦)?所以這八個科目,至少後面那六個,都太過形而上,不切實際,毫無意義嗎?乍看之下是如此,對那些自欺欺人的假儒士來說也是如此的,但是就這八個科目的本意而言,這並非形而上虛無的口水的。傻蛋最近在讀佛羅倫薩(或譯作佛羅倫斯、翡冷翠)史,義大利一個中部城邦,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前的一段歷史。還沒讀完,讀一半左右而已,這本書已經讓傻蛋不知道是該搖頭還是點頭了。一個城邦,或說整個義大利,持續不斷的派系鬥爭,內部分裂。教宗、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彼此互相衝突,皇帝派(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宗派持續的鬥爭,這是大範圍的事。而一個城邦之內,貴族、平民、庶民勢力鬥爭,此消彼長,讓城邦大為衰弱,甚至讓共和國接受外來君主的奴役。甚至,敵對派系都通通放逐掉了,剩下來的,兩個勢力較龐大的家族,稍稍有點摩擦引發的敵對,也會製造新的派系衝突,演變成將城邦所有家族通通捲入的毀滅性戰爭。打仗,沒完沒了,一方得勝,得了便宜就想得寸進尺,有了好處總是貪得無厭,用鮮血換來的短暫自由和平,很快就被蠻橫貪婪施行的暴政再次破壞掉。很徹底的亂世吧?在這樣的時代,對城邦有貢獻,帶領城邦往好的一面發展的,是什麼?不是狡詐的聰明,而是美德。不同派系,為了謀取私利,總是毫不手軟的侵犯其他人的利益,而這種聰明,從沒有導致過好的結果,只有擁有寬大,正直的美德的人,能帶領城邦抵禦外敵,爭取自由,過幾年安定的日子。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需要美德做為基礎,誠意正心並不是泛泛的空談,內心的持續修養,能累積為讓他人信任追隨的美德,而一個渾蛋說的話,有誰會信服呢?如果只是為了得到好處,故意裝成仁慈寬厚,這樣的人基本上就是個渾蛋,只要占得了不義的好處,自然就會有敵人,敵人又怎會容許這張假面具不被拆穿呢?這八個科目,其實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不廣泛的觀察思考,就不會明白事理。不明白事理,就不知道善的真正好處(誠意)而無法意念虔誠了,而誠意正心到修身,必須以大量的知識為基礎,格物致知是習慣後,才能進入誠意正心的階段,誠意正心是態度後,修身的基礎才算完備,一個有豐富學識與高尚品德的人,又如何不能光耀家族?又如何不能治理國家?又如何不能導引世界至善的境界呢?循序漸進,這功課該是自然而然累積而成的,一般讀書人只知道齊家治國平天下很風光很爽,所以無不裝著自己品德高超,馬上就想求官求發達了,修身工作完全沒基礎,辦事沒需要的知識辦不好,又無法節制自己的私欲,就算本身天賦聰穎,能占得好位子,沒有承受職務的德行在背後支撐,下場也只有悽慘而已啊!這樣的人,又怎能稱得上懂儒家,懂孔子之道呢?不只是佛羅倫薩史,古今中外的歷史不是在在證明了這個論點嗎?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不受人重視,如果中國讀書人裝模作樣的假面具早早卸下來,踏踏實實的跟著孔子指引的方向在走的話,現在世界的形勢,只怕會大大不同吧? 中國,也就是海峽對岸的那些人,近幾年百家論壇,復興中國文化之風盛行。傻蛋好奇稍微看了一下,這個勢頭並不好,只是借古人的名而已。斷章取義,東拼西湊,要說內涵的話,不是他們自己都信不過的西方傳入的心靈雞湯之流,就是骨子裡全是馬克思唯物辯證硬套出來新鮮解釋角度(只是有點話題性而已吧)。中華文化,只是拿來消費用的物品,本質是什麼,這些人只怕也不甚關心,與其說是在復興中華文化,還不如說是利用古人的商標在進行商業化吧?這種心態,不覺得和宋明理學那股不對勁的勢頭,味道頗有點類似嗎?好不容易趕跑了一個品質有問題的舊文化,如果對岸的人們現在又為了自我膨脹的自尊虛榮,創造了個一樣糟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文化,那中華文化之復興,可就不能指望他們了。格物致知,是一切的根本,如果連自己自我欺騙的虛妄本質都沒搞清楚的話,想要走對路,難唷!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