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4 14:16:49瀏覽393|回應0|推薦0 | |
札記緣起:去年這些明明讀過了,現今竟然全想不起來,更別說悟了,所以花時間再重讀一遍,阿彌陀佛,求佛加持,讓我開智慧,能記住這一些。 一:名題是《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我們先把「中峰」跟諸位做個介紹。中峰是人名,禪師的法名是上「明」下「本」,光明的明,本末的本,中峰是他的別號。他 是杭州錢塘人,大概就是現在的杭州蕭山,蕭山在錢塘江的旁邊。他生在宋朝的末年,長在元朝,是宋末元初的人。 二、我們來介紹《繫念法事》的編著人,中峰禪師。中峰禪師是宋朝理宗景定四年癸亥,癸亥我們就曉得中峰禪師是屬豬的。景定四年是公元一二六三年,一二六三年十一月初二生的。我們在他的傳記裡面看到,他俗姓孫,母親姓李。他 母親做了一個夢,夢到「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無門開道者是個老人,手上拿著個燈籠 到他家裡去,第二天他就出生了。由此可知,他母親做夢是十一月初一的事情,十一月初二她就生了這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中峰禪師。傳記上記載的這個事情,現 在我們能相信,為什麼?我們聽到這種事情太多了,確實有這個事情。 三、這個小孩是再來人,決定不是個普通人,他的威儀相好,跟一般小孩不一樣。他才會走路,這個小孩才會說話,他就能打坐。才會說話他就會唱梵唄。跟小朋友們在一塊玩,他所玩的,仔細去觀察都是佛事,像佛門裡面做法會這些事情,他喜歡玩這些東西。由此可知,前世是個出家人,帶著有過去生中的習氣。根本沒有人教他,那個時候佛法雖然是很盛行,但是這麼小的小孩沒有人教他,他自己就會。不但前生是出家人,前生不是凡人,如果是凡人他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 他的本跡因緣,我們是凡夫不知道,是不是佛菩薩來應化的,很難講。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住在天目山。天目山諸位有些同學們去過的。繫念佛事,當然在天目山舉行,我們相信一定得中峰大師的加持。不過在世界上各個地方,如果我們能夠觀想天目山,觀想中峰禪師,時間跟空間沒有障礙,都能得到三寶的感應,佛菩薩威神的加持。 他九歲母親就過世了,所以他也算是一個孤兒。十五歲他就有出家的念頭,但是他還有父親。中峰禪師非常孝順,雖然有出家的念頭,但是父親不同意,就不能隨便出家。但是他在家裡面,家裡有佛堂,他在家裡拜佛,而且燃臂。「禮佛然臂」,然臂是燃香, 在臂上燃香,在家居士受菩薩戒都在手臂上燃香,出家人在頭頂。「誓持五戒」。每天念《法華經》、《圓覺經》、《金剛經》,這是十幾歲的時候,日夜精進,夜晚也不休息,「夜則常行」。疲倦了,用頭去撞柱子,警惕自己。 四、我們現在常常講「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給大眾做榜樣、做模範,真正學佛要像他這個樣子。他住家靠近靈洞山,常常到山頂去坐禪。「甫冠」是二十歲,「閱傳燈錄」,這是禪宗的語錄,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就在這本書裡頭。這個書的分量很大,都是講禪宗歷代他們修行、開悟、證果的記錄。 五、我記得有一個人寫了一封信給印光大師,說他對這個一千七百則公案,大致上他都參透了,還有幾條他不了解。印祖給他回的信回得很妙,他說這一千七百則公案, 如果有一條明瞭了,你就全明瞭,如果有一條沒有明瞭,你全都沒有明瞭。這位仁者得到印光大師這封信之後,這是如冷水澆頭,醒過來了,把這個放下,不再參 禪,老實念佛。諸位要知道古來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講「一悟一切悟」,還有一樁事情沒悟,你什麼都沒悟;千萬不要自己以為開悟了,那就真的是錯了。 六、古德講得好,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這個一經通了沒有?如果通了,所有一切經擺在我們面前都沒有障礙,那你才通了。世間一切法擺在你面前更沒有障礙。世出世 間法全通了,這才叫大徹大悟,這才叫大開圓解,不容易!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很感慨的跟我談,末法時期往後,就是從今往後,不可能。所以我們的結論,只有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條路最穩當、最可靠。中峰是禪師,宗門確確實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看,他教我們念佛,三時繫念。 七、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出家人看到他很有天分,這個出家人叫明山。我們看到這個名字,我們想很可能他是高峰和尚的徒弟,因為他是「明」字輩!大概就帶他到天目山,去拜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是高峰妙禪師,這在禪宗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都是元朝時候的國師。 八、所以一個人的成就,世出世法都不例外,老師重要!遇到一個真正高明的老師指導,你的進步就快了。他有一天念《金剛經》,念到「荷擔如來」,念到這個地方 「恍然開解」,其實是恍然大悟;大悟而不是徹悟,但是對他的好處很多。「由是內外典籍,皆達其義趣」,這是悟了。內典是佛經,外典是儒家、道家、諸子百家,這些典籍都能夠通達。中峰雖然悟入境界,自己非常謙虛,不以為自己是開悟了。「時年二十有四」,這一年二十四歲,「實至元丙戌歲也」,至元丙戌在公元是一二八六年。「明年從高峰薙染於師子院」,師子院是道場的名字,我們曉得他二十五歲出家的。誦《金剛經》覺悟是二十四歲,內外典籍都沒有障礙了。第二年出家,拜高峰妙禪師為師父。二十六歲受戒。二十七歲這裡有一段記載,「觀流泉有省」,省就是覺悟。東天目山流泉很多,還有瀑布,他看瀑布、流水有覺悟,求老師給他證明。高峰妙禪師是一個真正開悟、明心見性的人,他來誘導他的學生、來幫助他。實在講他是在將悟未悟的邊緣,我們知道這個時候他二十七歲。 九、「高峰書真讚付師」,高峰禪師是他的老師,寫了幾句話給中峰,四句話,這個四句話也都是屬於禪機,我們今天看了也看不懂,他說「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 十、一再請求隨順大眾的願望,希望他做這個道場的住持,把這個道場恢復起來,請他不要退讓。他老人家就講,講的這一番話非常非常重要!他說住持,「夫住持者, 須具三種力,庶不敗事」。用現在的話來說,住持必須要有三個條件,你才能做上一個好的住持,護持正法、教化眾生。哪三個條件?第一個是道力,第二個是緣力,第三個是智力,這三個條件很重要。「道體也,緣智用也」。你真的要有道!什麼是道?明心見性這是道。實在講他老人家真的是有道,三個條件他都有,他為 麼要這樣做法?教化後世學生。他在這個地方演戲、在表演,謙虛說自己沒有道、沒有智。緣不能說沒有,他的法緣很盛。 十一、道是體,什麼是道?在他註疏裡面講得很多!道是確確實實通達、明瞭諸法實相。在這個世間無論什麼環境,順境逆境、 善緣惡緣,確確實實一塵不染。《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全落實了。不但世間法不染著,佛法也不染著, 這是真正有道!如經論當中常常講的隨緣而不攀緣,隨緣也不著隨緣的相。這是頭一個條件。心裡頭還有一絲毫妄想執著還沒有能放下,不行!你怎麼能領眾?你自己還沒有成就,你把大家往哪個地方去領?這個位子不好當,責任太重。 緣,最重要的是法緣、人緣。法緣、人緣好,辦事情容易,有人幫助少操心。今天所謂是人力、 財力、物力,這都是緣。你主持那麼大的道場,道場裡面有這麼多人在一起共修,人力物力財力要有艱難,修行就有障礙。佛法裡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如果你 吃都吃不飽,修道就困難了。生活苦一點沒有關係,總要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衣服破舊一點沒有關係,能禦寒,粗茶淡飯能果腹,心安道隆。身心不安對於修行確實有妨礙,尤其是接引初機,緣很重要。處事待人接物要智慧,沒有智慧就不能圓融。 十一、做住持方丈要具足這三個條件。尤其道重要,道是體,緣跟智是用,「有其體而闕其用,尚可為 之」。有道,緣跟智不足,還行。缺點是「化權不周,事儀不備」,教化眾生不是很圓滿、不是很成功,辦事情秩序不完備。為什麼?智不足。常常有疏漏,還能過得去,勉強!「使道體既虧,便無異無算,雖緣與智,亦奚為哉」。這是很感嘆的話,如果道體沒有,沒有見道、沒有悟道,跟無算沒有兩樣,無異無算,算是計 算。雖然你緣跟智還有一點,也沒有用,沒有法子補救。 換句話說,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樁事情你做不到。如果「體用并闕,而冒焉居之,曰因曰 果」,這就要負因果責任,你怕不怕因果?沒有體,也沒有用。緣不足,緣不足怎麼辦?攀緣!天天在家裡動腦筋,邪知邪見,想什麼方法攀緣,那你就大錯特錯 了,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法緣是前世今生所結的,是自自然然而來的。如果起心動念到外面去化緣,那你就錯了,道沒有了。我們細心去觀察中國歷代祖師大德,他們建立道場教化眾生,緣 都是自動來的。而且怎麼樣?拒都拒絕不了,誠心誠意到這個地方來修布施供養,他來修福的,絕對不是把他找來的!名望,實至名歸,不是像現在用種種什麼方法 來搞知名度,不是!修道人要這個幹什麼?決定不攀緣。中峰禪師,皇帝找過幾次,不去! 十二、「常曰今之參禪不靈驗者」,這是當時,當時參禪不靈。為什麼不靈?他說了三條,第一個「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做一件大事」。真的,今天學佛,哪一個人是為生死無常來修行的?古人確是!出家修道為什麼?為生死大事。第三樁「拌捨積劫以來所習所重不下」,這一句我們換句話來講大家就懂了:無始劫以來,這些不善的習氣你放不下!這就是你參禪不靈驗,你念佛不能得一心,無 論修什麼法門你不能成就,這三個原因。下頭又說「又不具久遠不退轉身心」,具是具足,不具足,你沒有!沒有什麼?沒有長遠心,沒有不退轉心。這個久遠不退 轉心,就是勇猛精進心,你沒有,所以你不能成就,病根在這個地方。 十三、「畢竟病在於何,其實不識生死根本故」。真正是禪師一語道破,你不了解生死根本,所以你從來就沒有認真學習過。生死根本是什麼?他老人家所編著的《三時繫念法事》開示裡頭有!第一時頭一篇開示就講得很清楚,傳記裡頭也說到。「夫根本者,性真圓明,本無生滅去來之相」,這實在講很不好懂。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明心見性就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什麼是根本?根本是心性,明心見性這是根本,性真圓明。本無生滅,這個生滅去來之相,沒有;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去來,過去未來,不但是講時間,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良由不覺,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虛受輪轉」。這是講凡夫為什麼淪落到今天這個樣子?一念不覺生起了無明。妄心就是無明,迷失了本源(就是本性),迷失了 本性,演變成六道輪迴,自作自受。所以說「迷之則生死始」,生死就開始,就有生死;悟了輪迴就息了。生死輪迴的真相,一句話說出來。「蓋根乎迷,而本乎妄也」,根本,根是迷,迷了根本,把心性變成了妄識。 十四、「當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陰四大,至於動不動法,皆是生死根本」,誰知道?不是一個真修實證的人他不知道。這個事情就在眼前,一天到晚從來就沒有離開。大夥跟自己都在迷惑顛倒裡面過日子。迷的相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這個話我們要清楚,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陰四大,動不動法,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悟了就是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迷了都是生死根本。所以禪師說「若不曾向真實法中脫然超悟」,這句話重要,要在真實法中,脫是解脫,超是超 越,你真的悟了!「更於悟外別立生涯不存窠臼」,這就是法身菩薩,這是一真法界。但是這個地方要留意的,如果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在這個境界裡面你又 起心動念。像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你還是不能夠超越,這樣你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悟入真實境界那麼樣的難。我們常講純淨純善,這裡頭不能夾絲毫不淨不善,絲毫不淨不善都不行。 十五、所以大師在此地勸導我們,「惟有痛以生死大事為己重任者,死盡偷心,方堪湊泊,直下儻存毫 髮許善惡取捨愛憎斷續之見,則枝葉生矣,可不慎乎」,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毫髮許,那一點點,你心裡頭還有那麼一點點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舉例子。行善不要執著善;有過失,自己過失、或者別人過失都不能掛在心上。為什麼?真性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邪正,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先後。「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塵埃是比喻絲毫不淨不善,沒有! 這兩個小時我們把中峰禪師略傳簡簡單單跟諸位介紹出。下一堂我們就正式進入《繫念全集》了。 節選: 【淨空法師: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一集)】 http://edu.hwadzan.com/play/20/15/0/8130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