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王先生的腿部常覺痠痛,年初時他發現小腿內側血管凸起、出現如蚯蚓狀的形狀,因腿部未有任何碰撞,心急的他更聽從友人建議貼草藥,但情況不只未改善,腿部患處更陸續出現滲液、潰瘍情形,嚇得趕緊就醫。

經醫師轉診檢查後發現,原來王先生的腿部出現靜脈曲張,並引發靜脈潰瘍,經治療後,凸起血管明顯變小、痠痛感也改善。

不見得一定要開刀

收治王先生的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張曜宇表示,靜脈曲張是常被忽略的疾病,常出現於軀幹下半部或下肢,但不一定都得開刀才能治療。好發族群像是櫃姐、服務業、護理人員、老師、空服員及年長者等屬高風險群,另外約有五成為家族史遺傳,而女性比例較高,女男比約四比一。

張曜宇說,靜脈功用為將體內血液輸送回心臟,但由於腿部靜脈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回流的動力需來自下肢肌肉縮放的輔助,及靜脈瓣膜的引導;若靜脈瓣膜的功能減弱或閉鎖不全,容易使血液無法代謝。

血液無法回流 淤積下肢

他說,當腿部靜脈循環系統發生問題,無法將血液順利由下肢送回心臟時,血液就淤積於下肢腿部靜脈,造成不同程度的靜脈擴大與曲張,猶如雙腳泡在無法代謝的有毒物質般。

在外觀上,張曜宇說,靜脈曲張從輕至嚴重約可分為四期。初期為腿部出現藍、紫色微血管擴張或曲張;接著是腿部出現蜘蛛狀或蚯蚓狀的血管凸起,並可能出現浮腫,此時已是靜脈曲張。

再來是靜脈曲張部位若出現顏色轉紅轉深、滲出像水般的液體,並有癢、痛感時,則是靜脈皮膚炎;到晚期,則會併發靜脈潰瘍,出現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

他近期另收治一名年約40歲的患者,因早年是憲兵需久站,出現靜脈曲張,曲張範圍與面積較長,部位從鼠蹊部下方一路延伸到腳踝。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張曜宇提出以下三方式:別久站久坐,每隔30分鐘起來走動;洗澡後或睡前可腿部按摩,減緩疼痛;穿彈性襪,血液循環較差的民眾,可穿醫療用一級彈性襪,長度至膝下,時間上則穿到洗澡或睡前,用壓力幫助腿部血液回流。

不過若穿彈性襪仍無法改善者,張曜宇說,建議可進一步就診治療;另外,切勿相信偏方,以免曲張情況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