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近日就美國外交局勢發表觀點稱,美方希望不必在應對伊朗和中國挑戰之間作出權衡,但如果美國遇到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情況,有信心能同時應對這兩項挑戰。美媒也聲稱,美國在中東的對手不是伊朗,而是中國。美國將中國與伊朗視為敵對國家,並有決心應付與中、伊的兩線戰爭,這一戰略定位將北京和德黑蘭緊密聯在一起,使與伊朗聯手成為中國制衡美國的重要籌碼。
在美國極限施壓下,中國本就有抵制美國制裁、聯手伊朗的戰略意圖與動作。首先,針對川普政府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中國選擇站在歐盟和其他國家一邊,反對美國單邊行動。這使北京與美國貿易、科技和安全等衝突中,在國際社會占據更多話語權和道義高地。中、俄和歐盟等重要國家對川普總統的伊朗政策抵制,讓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也使美國在中東問題上面臨更多「孤立」。
其次,從近來中國對伊朗姿態可看出,北京「就是要」突破美國的禁運和制裁,繼續向伊朗進口石油,保持與德黑蘭的經貿等關係。這也是中美在中東爭奪地緣戰略利益,是北京和美國抗衡的全球戰略之一。中東問題上,中國已推動與美國「脫鈎」進程,即在美國控制之外另闢蹊徑,增加與華盛頓較量的籌碼。
中國不顧美國禁令,與伊朗保持緊密關係,還因為:一,對中國來說,伊朗是潛在重要盟友,通過與伊朗建立緊密關係,中國可壓制美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二,作為美國政治或經濟領域的全球競爭對手,中俄都向伊朗提供武器。三,中國與伊朗加強關係,是因北京要確保能源供應,伊朗是中國石油供應主要國家。直到最近,在美國禁令下,中國仍從伊朗購買大量石油。
四,伊朗希望與中俄就如何保護貿易關係免受美國制裁進行對話,中俄對此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如果中俄能為伊朗提供維持石油出口的方式,將大大增加中國對德黑蘭的影響力。目前美伊和海灣衝突,讓北京和莫斯科有機會獲得針對美國的地緣政治籌碼。伊朗和俄國已在敘利亞合作。五,北京和莫斯科支持伊朗在波斯灣地區與各國簽訂非侵略協定的提議。德黑蘭想以此作為緩解衝突的工具,但伊朗的區域競爭對手,特別是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對德黑蘭的建議心存疑慮。因為這可能削弱美國對海灣盟國的保護作用。
7月1日,伊朗宣布濃縮鈾庫存已超過2015年國際協議規定的300公斤限額,美國反應謹慎。之前,伊朗還擊落一架侵犯領空的美國「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川普總統卻叫停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身為美國同時施壓的對象,中國與伊朗的反擊展現了一定默契。 中伊在歷史層面和當前國際局勢的處境,有很多相似,都與美國有難以解開的恩怨,均遭到美國外交盟友和軍事據點的分化、孤立和包圍,也因美國壓力而相互聲援。
中伊有較大合作空間,也有增進合作的跡象。譬如,中國不顧美國制裁禁令,繼續從伊朗進口原油,為伊朗提供石油收入。而伊朗決定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簽入境政策。雙方互動既是默契,也是定向合作的結果。在全球局勢面臨不確定性下,中國和伊朗的關係逐漸增強。
外部環境方面,中伊都面臨美國巨大壓力。經濟上,2009年起,中國一直是伊朗最大貿易夥伴。早前伊朗總統魯哈尼訪問中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習近平對魯哈尼表示,中方願和伊方加強在多邊框架內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清晰地展現中國與伊朗之間相互需求、相互合作的趨勢。中伊相互合作,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將起到很大的消解作用。
在美國極限壓力下,北京看到聯手伊朗,在伊朗問題上與俄國、歐洲國家站一起,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既能制衡美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並可增加北京與華盛頓在貿易和其他領域的較量籌碼。而伊朗和中國在反制美國方面的默契與合作,似乎也呈現效應,使美國的極限施壓策略、在地區的影響力與信譽,都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川普政府希望看到伊朗政權直接投降或內部崩潰,似乎難以實現;除非用戰爭解決,否則中國將繼續在中東發揮牽制美國的作用。(世界)
中國邊談邊打是策略 作者 許業武